医脉通导读
无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还是健康人群,吸烟均可损害认知功能,且可能呈现量效关系,而戒烟则有望在很短的时间内带来认知功能的改善。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吸烟的比例很高:Vermeulen等指出,居住于社区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中,有三分之二是烟民;相比于一般人群,患者亲属吸烟的比例似乎也更高。吸烟常贯穿患者的一生,首次被诊断时,患者吸烟的比例即显著高于一般人群。
很多原因可以解释上述现象。例如:
▲α-7尼古丁受体基因复合体的变化可能参与其中,不仅为患者一级亲属所共有,而且与精神分裂症患病易感性密切相关。研究显示,其他尼古丁受体基因也与精神分裂症有关。
▲尼古丁至少可以暂时纠正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相当常见的感觉门控异常,进而可能带来主观上的压力减轻感以及对外界刺激更强的控制感。
▲针对一系列非吸烟群体的研究显示,尼古丁可以暂时增强认知功能,包括精神分裂症患者。
▲概念验证性研究中,直接作用于尼古丁受体的治疗手段也可增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表现,但在3期大规模临床研究中与安慰剂无显著差异。
研究简介
看上去,尼古丁似乎在严重精神障碍群体中扮演着正面角色,如改善认知及主观体验。然而,Vermeulen等通过开展高质量研究告诉我们:吸烟对认知功能明确有害,抽得越多,认知功能越差,而戒烟或减少吸烟量则有助于改善认知功能。
Vermeulen等开展的研究样本量很大(n=),采用为期6年的纵向设计,除非情感性精神病患者(n=1,)外,同时纳入了患者的兄弟姐妹(n=1,)及健康对照(n=);不仅评估了吸烟对认知功能的影响,还探讨了戒烟的效应。
简言之,该研究显示,基线时66.6%的患者吸烟,高于兄弟姐妹的38.3%和对照组的25.2%。无论是患者还是对照,吸烟均与认知加工速度更慢显著相关;患者的兄弟姐妹中,吸烟与工作记忆、推理及问题解决能力受损显著相关,而每天吸烟量与上述功能域的表现呈显著负相关。
具体到患者,吸烟对精神分裂症及双相障碍患者认知及日常功能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已戒烟患者的认知表现与从未吸烟者相当,较当前吸烟者的认知复合得分高0.4个标准差;已经戒烟的时间与认知表现无关,提示戒烟的好处可能在戒烟不久后就已经出现。
本项研究带给我们很多重要的启示:
▲戒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带来认知功能的改善,这一点与既往的横断面研究结果一致。
▲烟瘾越大,即每天吸烟量越多,认知功能似乎越差。
▲无论患者还是健康人群,吸烟均可损害认知加工速度,提示这一副作用并不局限于特定诊断。
问题尚存
然而,还有一些问题无法用本项研究的数据去解答。
第一个问题是,持续吸烟者的认知不良反应为何会越来越重,而非传统观念中的「逐渐耐受」。有一种可能是,吸烟者自己也注意到,每次吸烟后感觉门控功能很快即有所改善,加之一过性的认知增强效应,导致患者逐渐步入成瘾的节奏。然而,慢性吸烟者所面临的则是与吸烟短期效应恰好相反的心境不良及认知副作用。尼古丁是极其强效的N型胆碱能受体激动剂,慢性暴露可导致受体的脱敏及失活。在不断重复获取即刻效应的过程中,受体的功能也受到了影响;不仅是一般人群,也包括精神障碍患者。
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一些精神分裂症患者能够成功戒烟,而另一些不能。研究者并未给出那些原先吸烟、之后成功戒烟者的认知数据分析;这些患者此前可能认知损害更轻,或烟瘾更小,但仍需研究进一步探讨。
第三个问题是,为什么一些精神分裂症患者「出淤泥而不染」,从来没有吸烟。鉴于精神病与吸烟之间存在共同的易感性,至少均存在尼古丁系统的异常,我们可以推测,从不吸烟的一小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吸过烟的患者可能存在深层次的差异。然而,既往比较从未吸烟者及戒烟成功者的研究发现,两者在症状及认知功能上并无显著差异,即便后一组中有很多老烟民。
结语
Vermeulen等开展的本项研究明确显示,针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开展戒烟干预很有必要。戒烟后,患者的认知功能快速回归,而且还是具有重要功能意义的认知域,更凸显了戒烟的意义。落实到具体生活中,该研究明确显示了与吸烟相关的日常功能损害的程度,以及戒烟之后对疾病负担的减轻效果。
戒烟不仅仅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重要课题,针对双相障碍及抑郁症患者,也应考虑到吸烟对认知的长期潜在危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文献索引:HarveyPD.CigaretteSmoking,CognitivePerformance,andSevereMentalIllness:QuittingSmokingReallyDoesSeemtoMatter.AmJPsychiatry.Nov1;(11):-.doi:10./appi.ajp...
医脉通编译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白癜风早期症状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ungana.com/scby/2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