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者问的最多的就是脾虚该怎么办?今天和大家聊一聊补脾的2个方法,让你不再担忧脾虚。
一、助运
脾主消化食物和输布精微。如脾气虚弱,不能健运,可出现消化呆滞,纳减腹胀,肠鸣泄泻,脉濡弱,苔白腻等消化功能低下症状。久则眩晕倦怠,面色萎黄。治疗时应先健脾助运,使纳运正常。
主方:五味异功散、参苓白术散等辩证加减
二、建中
脾胃主中气,有蒸动全身各脏之功能,久病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古有上损、下损过中皆在不治之列。凡虚损、虚劳病久矛盾交叉多,治疗棘手时,苟能抓住建立中气一法,使中气一振以蒸动全身各脏功能,其复杂病情,即能向顺利方面好转。
主方: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附子理中丸、归芍理中汤等辩证加减
三、益气
气虚多见少食懒言,面色萎黄,心悸气短,动则汗出。补脾即可以益气,此为治气虚经验。
主方: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辩证加减
四、补血
营血形成于脾功健运,否则饮食不能生化营血,致面色?白,头昏心悸。脾胃功能衰微时,血亏即不能直接补血,必先补脾以生血,则收效较易。
主方:大剂量四君子汤加首乌或黄精,小剂量归脾汤辩证加减
五、止血
脾统血,凡慢性漏血、皮下渗血等皆由脾不统血,令血无力循经运行,补脾即能统血以止此种出血。
显效方:归脾汤辩证加减
六、生精
脾阴为精血津液生化之源,脾阴亏损,则精血津液无由化生,出现唇燥口干,饥不欲食,动则疲乏,腰腿无力,虚劳喘嗽滑精,耳鸣、目暗等脾肾亏损等症。补脾阴即可以生精。
主方:二冬膏、玉竹膏、石斛夜光丸等辩证加减
七、摄液
津液输布与排泄亦由脾统摄调节,如《内经》指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脾虚则津液统摄失调,出现多尿多汗,使津液不能敷布百骸,引起糖尿、尿崩,植物性神经紊乱多汗等症。补脾则可升津摄液,调整体液平衡。
主方:滋脾饮加减
八、举陷
脾主升。脾功健旺,可支持各脏功能正常,各脏功能衰退而致弛堕或脱垂,如胃下垂、久泻脱肛、肾下垂、眼皮下垂、子宫下垂等,中医辨证上均认为属于中气下陷。用补脾法升举中气,堕脱可随脾旺升举有力而复位。
主方:补中益气汤、黄芪建中汤等辩证加减
九、消肿
脾土健运,自能促进体内水液的运化和排泄,稳定体内水液的平衡。如外湿伤脾,或病久伤脾,则脾失健运,则水湿停滞,发为肿满。用药如注意健脾利湿,则肿满易消。
主方:五苓散、五皮饮,由湿热引起者用五等散加茵陈、黄芩辩证加减
十、除痰
各脏器慢性炎症分泌物,量少而稠者为痰,量多而稀者为饮。痰与饮均多量者则求治于脾,因脾为生痰之源。脾功衰退则无力吸入运化排泄水液。故健脾可除痰。
主方:六君子汤、苓桂术甘汤等辩证加减
十一、退热
脾虚久热不退,必见脾虚症状,如面唇?白,舌色无华,少气懒言。补脾则中气旺、荣卫和,热自退。
主方:甘平用参苓白术散去桔梗,甘温用黄芪建中汤辩证加减
十二、生肌
脾主肌肉,脾虚不能吸收营养则不长肌肉,内外溃疡久不愈合,亦由脾胃中气虚亏所致。补脾旺其中气,则肌肤易丰满,溃疡易愈合。
主方:黄芪建中汤、归芍六君子汤辩证加减
脾虚的症状较多,症状交织复杂,在改善过程中需详细辩证,做好加减合用。
养身每日推送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北京中科白颠疯医院北京中科白颠疯曝光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ungana.com/scby/3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