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史
男,20岁,因“突发左腰部疼痛8天,发现左肾上极占位6天”入院。
CT
横断位平扫
横断位增强动脉期
横断位增强静脉期
冠状位静脉期
病理及讨论
明日公布
编辑/校对:王倩/卢曈
上期.02.08结果公布
双下腔静脉
描述:左侧见类似下腔静脉影(箭头),与左肾静脉汇合后汇入右侧下腔静脉。
诊断:双下腔静脉
下腔静脉的解剖变异
下腔静脉系
1.下腔静脉:由左、右髂总静脉在第4或5腰椎体右前方汇合而成,沿腹主动脉右侧和脊柱右前方上行,经肝的腔静脉沟,穿膈的腔静脉孔进入胸腔,再穿纤维心包注入右心房。
2.腹盆部静脉
下腔静脉异常:
根据胚胎发育期下腔静脉异常水平可将分为3大类型,即肾上段、肾段及肾下段
(1)肾上段:下腔静脉肝段缺如伴奇静脉代偿引流至上腔静脉;
发生率0.6%;
下腔静脉肝段缺如;
左右肾静脉合流后,汇入奇静脉,经膈脚进入胸腔,汇入上腔静脉;
肝静脉汇入右心房;
性腺静脉汇入肾静脉;
(2)肾段:
环主动脉左肾静脉:
发生率8.7%;
双左肾静脉;
上肾静脉通过主动脉前缘汇入下腔静脉;
生殖静脉汇入下肾静脉,经主动脉后方、脊柱前方汇入下腔静脉;
距离约1-2cm;
B.主动脉后左肾静脉:
发生率2.1%
(3)肾下段:
1、左侧下腔静脉:
发生率0.2-0.5%;
肾下段下腔静脉位于左侧;
汇入左肾静脉;
左肾静脉前跨主动脉后同右肾静脉汇入肾上段下腔静脉;
2、双下腔静脉:
发生率0.2-3%
出现左侧肾下段下腔静脉;
左下腔静脉汇入左肾静脉;
左肾静脉前跨主动脉后同右肾静脉汇入肾上段下腔静脉;
可出现管径明显不对称。
3、环下腔静脉输尿管:也称下腔静脉后输尿管
机制:正常胚胎期有3对主静脉与下腔静脉的发生有关,即后主静脉、下主静脉和上主静脉,其相互交通,形成“静脉环”。正常发育过程中,右侧的后主静脉退化萎缩,下腔静脉主要由下主静脉和上主静脉演变而成,右侧输尿管位于下腔静脉之前,;如发育异常,右侧后主静脉不退化萎缩,成为下腔静脉的主要组成部分,输尿管即位于下腔静脉后并于下腔静脉和主动脉之间穿出,形成本病;因此,这种先天异常是腔静脉的先天性异常;
常发生于右侧,右输尿管绕过右下腔静脉下行;
易发生输尿管狭窄、梗阻、感染;
复杂型:双下腔静脉,主动脉后肾静脉,左、右肾静脉汇入半奇静脉。
多种变异可同时发生;
右肾静脉经主动脉背侧至左侧,与左肾静脉汇合后经膈脚注入半奇静脉;
半奇静脉汇入左头臂静脉;
了解下腔静脉变异的临床意义:
(1)大多数下腔静脉发育异常是偶然发现的,左侧下腔静脉、左肾静脉环绕主动脉和主动脉后左肾静脉多无临床症状但有较严重的后果;
(2)与正常下腔静脉的年轻人比,下腔静脉变异的年轻人股静脉和髂静脉发生静脉血栓的风险更高;
(3)阅片时,下腔静脉变异需与腹膜后肿大淋巴结、肿块、扩张的左侧性腺静脉鉴别,通过增强、连续层面观察、扩大扫描范围等,鉴别诊断不难;
(4)下腔静脉变异与相关区域术前手术方案制定密切相关,需在诊断报告中给予提示,防止术中误伤,降低手术风险;
(5)对于左位下腔静脉者,经颈静脉进入肾下段下腔静脉滤网植入术难度增加,因此,进行此类介入诊疗时,一定要遵守常规,严密影像监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angshenxiachui.com/scyf/9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