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有没有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m.39.net/pf/a_4323422.html(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诊断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我常常说,中医,毫无疑问是有温度的。
它就像一个慈祥的老祖母,用延续了千年的智慧之光,温暖照耀着后人。
它的心愿,就是让咱老百姓,少遭罪,多享福。
现在,文老师给你说一张方子。它双补气血,对咱老百姓,是有好处的。
正式介绍它之前,我给你讲一则真实的医案故事。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当时年纪是53岁。
按说,这个年龄不算大。但是用她的话讲,已经是遭了不少罪。
怎么回事呢?就是右侧腿疼,连续好几个月不见消停。
具体说,是右侧腿痛,向下放射,腰也跟着疼。疼起来,腿脚不敢着地,更别提走路了。
什么时候疼得厉害?就是干活劳累的时候。无奈,她只能全天大部分时间,在床上躺着。
医院检查过,诊断结果一致,都是坐骨神经痛。一些活血通络、祛风除湿的中成药,她也吃过,效果不好。
一度,此患心情低落,说自己剩下的小半辈子,可能要瘫痪在床了。才53岁啊,就这样了,家人也跟着受连累。每每思之,此人不禁垂泪。
后来,经人介绍,此患慕名求治于方和谦前辈。
方和谦老师,是我本人非常推崇的国医大家,我国首届国医大师称号获得者。他的许多临床经验,比如“和肝汤”等,在业界广为流传,有口皆碑。
刻诊,见患者脉象沉细,舌苔薄白,舌质淡红,身体倦怠乏力,不爱说话,气短。走路需要人搀扶。看脸色,也不好。
在了解了患者的情况,以及过往的治疗经历后,方和谦前辈给开了一张方子。但见——
党参12克,白术9克,茯苓9克,甘草6克,熟地黄12克,白芍9克,当归9克,肉桂3克,陈皮6克,木香3克,大枣4个,鸡血藤12克,生薏苡仁9克。
这个方子,患者前后一共服用了28剂。
结果如何?用药之后,患者诸症悉平,右腿疼痛感完全消失,走路干活都不耽误了。
这是在年,于《北京中医》上刊发的验案。我觉得它很实用,所以特意收录起来。
这里头的道理,很简单。
患者的主诉,是右腿疼痛,西医诊断为坐骨神经痛。
中医怎么看这个事儿呢?根据舌脉,根据患者的全身状态。
你看,此人脉象沉细,舌苔薄白,舌质淡红,而且少气懒言、乏力倦怠。这给人的印象,是典型的气血两虚,对不对?
气血,是人体自觉状态良好的物质基础。气血不足,无法濡养筋脉,所以患者会出现右腿的顽固疼痛。
由于劳作以后,气血被耗伤,所以濡养之能更加不及,患者腿疼就会加剧。
所以说,眼下这个患者,没有淤血的问题,用不着活血通络。没有风寒湿邪,所以用不着祛风除湿。关键问题,在于养。养什么?养她的气血。气血充足,右腿筋脉得到滋养,痛感自然消失。
来看看当时方和谦前辈用的配伍——
党参12克,白术9克,茯苓9克,甘草6克,熟地黄12克,白芍9克,当归9克,肉桂3克,陈皮6克,木香3克,大枣4个,鸡血藤12克,生薏苡仁9克。
我觉得,这个配伍,小巧可人,简单实用。
其中,党参、白术、茯苓、甘草,这是模仿四君子汤,用于补气。
熟地、白芍、当归、大枣,模仿四物汤,用于补血。
两者加在一起,有八珍汤的影子。
在这个基础上,加一个肉桂。肉桂,补阳的。它能促进气血的生化、疏布。
这么多滋补的东西,恐滋腻碍胃,所以要照顾一下患者的脾胃。陈皮和木香,理气消胀、和胃消食,这时候就派上用场了。
到这里,患者气血两虚的问题,就得到了根本解决。
随后,加鸡血藤和生薏苡仁。鸡血藤,补血养血,通络止痛,是治疗血虚肢体麻木疼痛的要药。生薏苡仁,祛湿通络除痹。
你看,这么一来,患者的问题就得到全面解决了。
在这里,我想请你将上面方药中,除了薏苡仁和鸡血藤之外的几味药,记住。
这几味药,组成了方和谦老前辈的经验方,叫做“滋补汤”。它在业界是比较有名的。
这个方子,对气血不足的虚损性症候,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这里面,补气靠谁,补血靠谁,文老师方才都讲清楚了。此外,此方还讲究脾肾同补,党参、白术、茯苓,健脾为主。熟地和肉桂,益肾为主。在滋补的同时,不忘行气和胃。它用药相对简单、质朴,思路缜密,临床运用很广泛。脾肾不足、气血两虚者,用它很好。
医案里头,因为治疗的是气血不足所致痹症,故而加鸡血藤和薏苡仁,增强疗效。这就是在随证加减。它的内核,依然是补益气血和脾肾。
说起来,在上了年纪的人群里,由于气血不足所致的健康问题,数不胜数。
有的人,由于气血不足,导致肢体疼痛乏力。
有的人,由于气血不足,导致神疲嗜睡,记忆力衰退。
有的人,由于气血不足,弄得身体皮肤瘙痒。
还有的人,因为气血不足,到最后连眼皮都睁不卡,落得眼肌无力、眼睑下垂。
患者舌脉,往往是舌质淡,苔白,脉沉细。
对这样的人来讲,活着,就意味着遭罪啊。
这些时候怎么办?补益气血。方和谦前辈的验方和思路,值得借鉴。文老师把它解读分享,愿有缘人能从中获益。当然,应用前提,必须是科学辨证。无论怎么说,它还是偏于滋腻的。阴虚火旺、痰湿内阻、肝郁气滞者,不宜用。非专业读者,最好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
总而言之,中医,是有温度的。一代又一代中医大家的心愿,都一样,无非是用简廉便的中药材,让患者少遭罪,多享福。依偎在中医的温暖怀抱中,我们中国人是幸福的。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文君然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angshenxiachui.com/scyf/9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