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肾下垂

中医基础学足太阳膀胱经中


德术踪贤医泽天下

让我们以一颗至诚,恭敬,感恩的心向中医祖师爷行三鞠躬礼。感恩他们为中医的奉献,希望圣贤加持我们学好中医,做好人。

读《黄帝内经素问》“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

读经须知:读经之时须端身正坐,如对圣容,亲聆圆音,不敢萌一念懈怠,不敢起一念分别,从首至尾一直阅去,无论若文若义一概不加理会,如是方可以业消智朗,增长福慧。

请出经书,以拇指与食指翻开经书:

这周我们继续学习足太阳膀胱经。

主治

膈俞

(1)胃脘痛,呕吐,呃逆饮食不下

(2)血证,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便血,瘾疹

(3)肺痨(加胆俞为四花穴)

肝俞

(1)黄疸,胁痛,脊背痛;

(2)目赤肿痛,目视不明,夜盲;

(3)吐血,衄血;

(4)眩晕,癫狂痫;

胆俞

(1)黄疸,口苦,胁痛,呕吐、食不化;

(2)肺痨,潮热。

脾俞

(1)腹胀,呕吐,泄泻,痢疾,便秘,纳呆,食不化;

(2)水肿,黄疸;

(3)背痛。

胃俞

(1)胃脘痛,呕吐,腹胀,肠鸣;

(2)胸胁痛。

配伍

膈俞

配内关、足三里治呕吐、呃逆;配足三里、血海、肓膏治贫血。

肝俞

配脾俞治疗眼睑下垂;配支沟、阳陵泉治胁痛;配太冲治目眩;

胆俞

配阳陵泉、太冲胆道疾病。

脾俞

合心俞治疗嗜睡;配足三里治腹胀、便秘。

胃俞

配中脘、梁丘治胃痛。

[经穴]三焦俞

:在腰部,当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通利三焦,疏调水道。

:①水肿,小便不利。②腹胀,肠鸣,泄泻,痢疾。③膝关节无力。

:足太阳膀胱经穴

:三焦背俞穴

[经穴]气海俞

:在腰部,当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培元益气,强壮腰膝。

:①腹胀,肠鸣,痔漏。②痛经,腰痛。

:足太阳膀胱经穴

肾俞

定位: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刺灸:直刺0.5~1寸;可灸。

主治

(1)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带下,遗尿,小便不利,水肿;

(2)耳鸣、耳聋(肾开窍于耳)

(3)气喘(肾主纳气)

(4)腰痛(腰为肾之府)。

配伍

配太溪、三阴交治月经不调。

配翳风、耳门治耳鸣、耳聋。

肾俞--解剖

(1)针刺层次:

皮肤--皮下组织--胸腰筋膜浅层--竖脊肌。

(2)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第2、第3腰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及其伴行动、静脉分布;

深层有第2、第3腰神经后支的肌支和相应腰动脉背侧支分支分布。

大肠俞

定位: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1)腰痛;

(2)腹胀,泄泻,便秘,痢疾,痔疮(挑刺);

(3)腰骶疼痛,下肢痿痹。

刺灸:直刺或斜刺0.8-1寸;灸3-7壮。

配伍

大肠俞配气海、足三里、支沟治便秘。

大肠俞—解剖

(1)针刺层次:

皮肤--皮下组织--胸腰筋膜浅层--竖脊肌。

(2)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第4、第5腰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及其伴行动、静脉分布;

深层有第4、第5腰神经后支的肌支和相应腰动脉背侧支分支分布。

穴位名称:关元俞

:在腰部,当第五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壮阳补肾,调理下焦。

:①腰骶痛。②腹胀,泄泻。③小便频数或不利,遗尿。

:足太阳膀胱经穴

[经穴]小肠俞

: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开1.5寸,平第一骶后孔

:通肠利腑,清热利湿。

:①腰骶痛,膝关节痛。②小腹胀痛,小便不利。③遗精,白带。

:足太阳膀胱经穴

:小肠背俞穴

膀胱俞

定位:第二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刺灸:直刺或斜刺0.8~l.2寸;可灸。

主治

(1)小便不利,小儿遗尿,尿频,遗精;

(2)泄泻,便秘;

(3)腰脊强痛。

配伍:

膀胱俞配肾俞治小便不利。

膀胱俞—解剖

(1)针刺层次:

皮肤--皮下组织--臀大肌--竖脊肌。

(2)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臀中皮神经分布;深层有第2骶神经后支的肌支、臀下神经分支和臀上动脉分支分布。

[经穴]中膂俞

: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三骶后孔

:清利下焦,益肾壮腰。

:①泄泻。②疝气,腰脊强痛。

:足太阳膀胱经穴

[经穴]白环俞

: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四骶后孔

:温补下元,调理气血。

:①遗精,白带,月经不调,遗尿。②腰骶疼痛,疝气。

:足太阳膀胱经穴

[经穴]上髎

:在骶部,当髂后上嵴与后正中线之间,适对第一骶后孔处

:壮腰补肾,通经活血。

:①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阴挺。②遗精,阳痿。③大、小便不利,腰骶痛。

:足太阳膀胱经穴

[经穴]次髎

:在骶部,当髂后上棘内下方,适第二骶后孔处

:壮腰补肾,通经活血。

:①遗精,阳痿。②月经不调,赤白带下。③腰骶痛,下肢痿痹。

:足太阳膀胱经穴

[经穴]中髎

:当次髎内下方,适对第三骶后孔处

:壮腰补肾,调经止痛,通调二便。

:①月经不调,白带,小便不利,便秘,泄泻。②腰骶疼痛。

[经穴]下髎

:在骶部,当中髎内下方,适对第四骶后孔处

:壮腰补肾,调经止痛,通调二便。

:①腰骶痛,小腹痛。②小便不利,带下。

:足太阳膀胱经穴

次髎

定位:

第二骶后孔中,约当髂后上棘与督脉的中点。

主治:

(1)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小便不利遗尿,遗精,阳痿。

(2)腰痛,下肢痿痹

刺灸:

直刺1~1.5寸;可灸。

配伍:

配三阴交、中极、肾俞治遗尿

配血海治痛经。

次髎—解剖

(1)针刺层次:

皮肤--皮下组织--胸腰筋膜浅层--竖脊肌,

(2)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臀中皮神经分布;深层有骶外侧动脉分支和第2骶神经后支的肌支分布。

[经穴]会阳

:在骶部,尾骨端旁开0.5寸

:壮腰补肾,清热利湿。

:①大便失禁,泄泻,便血,痔疾。②阳痿。③带下。

:足太阳膀胱经穴

[经穴]附分

:在背部,当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舒筋活络,祛风散寒。

:颈项强痛,肩背拘急,肘臂麻木。

:足太阳膀胱经穴

:手、足太阳之会穴

[经穴]魄户

:在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养阴清肺,平喘止咳。

:①咳嗽,气喘,肺痨。②项强,肩背痛。

:足太阳膀胱经穴

经穴]膏肓俞

:在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养阴清肺,补虚益损。

:①肺痨咳嗽气喘,纳差,便溏,消瘦乏力。②遗精,盗汗,健忘。③肩背痠痛。

:足太阳膀胱经穴

膏肓

定位: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一切虚劳病,防病保健。

(1)咳嗽,气喘,盗汗,肺痨;

(2)遗精,健忘;

(3)羸瘦,虚劳。

刺灸:向外斜刺0.5-1寸。不可深刺,以防气胸。

配伍:配尺泽、肺俞治咳喘。

膏肓—解剖

⑴针刺层次: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竖脊肌。

(2)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第3、第4胸神经后支外侧皮支及其伴行动、静脉分布;

深层有副神经、肩胛背神经和第3、第4胸神经后支肌支及肩胛背动脉分支分布,并有肩胛背神经、动脉经过。

[经穴]神堂

:在背部,当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宽胸理气,宁心通络。

:①心痛,心悸,失眠。②胸闷,咳嗽,气喘。③肩背痛。

:足太阳膀胱经穴

[经穴]譩譆

:在第六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养阴清肺,疏风解表,活血通络。

:胸痛引背,肩背痛,咳嗽,气喘,目眩,目痛,鼻衄,热病无汗,疟疾

:足太阳膀胱经穴

[经穴]膈关

:在背部,当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和胃降逆,宽胸利膈。

:①饮食不下,呃逆,呕吐。②脊背强痛。

:足太阳膀胱经穴

[经穴]魂门

:在背部,当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疏肝理气,健脾和胃。

:①胸胁胀满,呕吐,泄泻。②背痛。

:足太阳膀胱经穴

[经穴]阳纲

:在背部,当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疏肝利胆,清热利湿,调理肠胃。

:①黄疸,腹痛,肠鸣,泄泻。②消渴。

:足太阳膀胱经穴

[经穴]意舍

: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健脾和胃,化湿消滞。

:腹胀,肠鸣,呕吐,泄泻。

:足太阳膀胱经穴

胃仓

:在背部,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健脾和胃,理气消滞。

:①胃脘痛,腹胀。②小儿食积。③水肿。

:足太阳膀胱经穴

[经穴]肓门

:在腰部,当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化滞消痞,化坚通乳。

:①腹痛,便秘。②痞块,乳疾。

:足太阳膀胱经穴

[经穴]志室

: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补肾益精,通阳利尿。

:①遗精,阳痿。②小便不利,水肿,③腰脊强痛。

现多用于肾下垂,前列腺炎,阴囊湿疹,下肢瘫痪等。

:足太阳膀胱经穴

[经穴]胞肓

:在臀部,平第二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疏通下焦

:①尿闭,阴肿。②腰脊痛。③肠鸣腹胀。

:足太阳膀胱经穴

秩边

定位:第四骶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

(1)腰腿痛,下肢痿痹;

(2)痔疾,便秘,小便不利,阴痛。

(3)现多用于腰部软组织损伤,梨状肌损伤综合征,膀胱炎,睾丸炎,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等。

刺灸:直刺0.8~1.2寸;可灸。

配伍:配委中、大肠俞治腰腿疼痛。

[经穴]承扶

:在大腿后面,臀下横纹的中点

:疏经活络

:腰骶臀股部疼痛,痔疾。

:足太阳膀胱经穴

[经穴]殷门

:在大腿后面,当承扶与委中的连线上,承扶下6寸

:疏经活络,壮腰脊,强筋骨。

:腰痛,下肢痿痹。

:足太阳膀胱经穴

[经穴]浮郄

:在腘横纹外侧端,委阳上1寸,股二头肌腱的内侧

:舒筋利节

:腘窝部疼痛、麻木或挛急。

:足太阳膀胱经穴

[经穴]委阳

:在腘横纹外侧端,当股二头肌腱的内侧

:舒筋利节,通利水道。

:①腰脊强痛,小腹胀满,小便不利。②腿足拘挛疼痛,痿厥。

:足太阳膀胱经穴

:三焦下合穴

[经穴]委中

: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间

:舒筋利节,清热解毒。

:①腰脊疼痛,腘筋挛急,半身不遂,下肢痿痹。

②丹参,皮疹,周身搔痒,疔疮,发背。

③腹痛吐泻。

④遗尿,小便不利。

:足太阳膀胱经穴

:合穴

[经穴]合阳

:在小腿后面,当委中与承山的连线上,委中下2寸

:疏经活络,祛风除湿。

:①腰脊强痛,下肢痿痹。②疝气。③崩漏。

:足太阳膀胱经穴

委中(合穴)

主治:

(1)腰痛(腰背委中求),下肢痿痹;

(2)腹痛,吐泻,中暑(合穴可泻热);

(3)小便不利,遗尿(合治内腑)

(4)丹毒,瘾疹,皮肤瘙痒,疔疮。

研究进展:

针刺细菌性腹膜炎家兔,可使白细胞总数下

降并趋正常,腹膜粘连减轻。

承山

定位:

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顶

主治:

(1)痔疾(经别别入肛),脚气,便秘;

(2)腰腿拘急疼痛。

(3)现多用于腓肠肌痉挛,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等。

刺灸:直刺1—2寸。

配伍:配大肠俞治痔疾。

======我是分割线=====

百会,承山治疗脱肛痔疮

此病号脱肛痔疮,坐则不适。针后,提肛运动,自述舒服多了!

百会三针(向后通督脉)之后刺委中左右瘀血,解肠毒,五分钟后,病人自觉痛感基本消失,十分钟后患者叙头目清爽,

治疗完成之后男同事帮患者拍了照片:治疗前后对比。

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

打好基础,学好中医,关键时刻,救病人于水火!

本周作业:

1、熟悉并牢记脾俞到承山的俞穴,重点穴(定位,特点治疗)。

2、熟悉膀胱经的歌诀。

3、预习膀胱经五俞穴及特定穴。

4、《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一周抄写一遍,每天读三遍。

复习《脏气法时论篇》,复习脏腑传变。

让我们来共同作个回向,让世间充满正能量,让圣贤加持我们学好中医。

倘若您也想加入我们这个中医大家庭一起学习,欢迎您加入QQ群“锦汇中医学堂”后与“锦汇中医学堂工作号”联系即可。

锦汇中医学堂入群密码:爱中医锦汇中医学堂工作号:

慈悲喜舍,感恩一切。如果您喜欢,欢迎转发,全民共学中医,功德无量。

吾本薄福人,当行惜福事

吾本薄德人,当行积德事

赞赏

长按







































中科让您告别白癜风秀健康
哪家白癜风医院最权威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ungana.com/scby/108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