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肾下垂

中国自然保护区发展60周年专辑2


经过60年的发展,我国自然保护区目前已具有相当规模,基本形成了一个布局较为合理、类型较为齐全、功能比较健全的自然保护区网络,成为我国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主体。

——

截至年底,我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共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个,其中国家级个,地方级个(省级个,市级个,县级个)。

——

截至年底,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到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4.84%。如果将我国自然保护区总面积折算为一个国家,在全球所有国家面积中可以排在第19位,居然超过了多个国家的国土面积。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精华所在,尽管国家级保护区总数仅有个,占全国保护区总数的15.6%,但面积却有9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保护区总面积的65.6%。地方级保护区总面积约51万平方公里,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4.4%。其中,省级保护区约38万平方公里,市级保护区约4.7万平方公里,县级保护区约7.92万平方公里。

——

上篇介绍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分类体系,那么哪些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数量多,哪些类型的面积大呢?每种类型的分别有多少呢?

根据统计,从大类上划分,自然生态系统类自然保护区最多,达到个,面积约万平方公里,均占主导地位,分别占全国自然保护区总数和总面积的70.8%和71.4%;野生生物类次之,数量为个,面积约为40.5万平方公里,分别占全国自然保护区总数和总面积的24.9%和27.6%;自然遗迹类所占比例最小,数量为个,面积约为1.5万平方公里,仅分别占全国自然保护区总数和总面积的4.3%和1.0%。

三大类自然保护区数量和面积比例图

从具体类型上划分,森林生态系统类型最多,达个,占保护区总数的51.9%,其余依次为野生动物类型(个)、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个)、野生植物类型(个)、地质遗迹类型(85个)、海洋与海岸生态系统类型(68个)、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类型(41个)、古生物遗迹类型(33个)和荒漠生态系统类型(31个)。颇让人吃惊的是,荒漠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虽然在9种类型中数量最少,但面积却达到40万平方公里,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7.2%,独占鳌头。以下依次为野生动物类型(38.7万平方公里)、森林生态系统类型(31.7万平方公里)、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30.8万平方公里)、野生植物类型(1.8万平方公里)、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类型(1.6万平方公里)、地质遗迹类型(1.0万平方公里)、海洋与海岸生态系统类型(0.7万平方公里)和古生物遗迹类型(0.5万平方公里)。

——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截至年底,我国共有内蒙古锡林郭勒、辽宁蛇岛老铁山、黑龙江五大连池、江苏盐城湿地珍禽、浙江南麂列岛、福建武夷山、江西井冈山、河南宝天曼、广东鼎湖山、广西山口红树林、四川卧龙、贵州梵净山、云南西双版纳、西藏珠穆朗玛峰、陕西佛坪等33个自然保护区加入该网络。

2.《湿地公约》“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截至年底,我国共有辽宁双台河口、吉林向海、黑龙江洪河、上海崇明东滩、江苏盐城湿地珍禽、江西鄱阳湖、海南东寨港、四川若尔盖、云南大山包、西藏麦地卡湿地、甘肃尕海则岔等46个自然保护区列入该名录。

3.世界遗产名录

我国共有福建武夷山、江西庐山、山东泰山、湖南张家界、广东丹霞山、四川九寨沟、四川黄龙、四川小金四姑娘山、重庆金佛山、云南高黎贡山、云南白马雪山、新疆托木尔峰、湖北神农架等36个自然保护区成为世界自然遗产组成部分。

4.世界地质公园网络

截至年底,我国共有十一批次共33处地质公园列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其中涉及黑龙江五大连池、江西庐山、湖南张家界、广东丹霞山、河南伏牛山、山东泰山、湖北神农架等28个自然保护区。

此外,辽宁鸭绿江口滨海湿地、黑龙江扎龙、上海崇明东滩、山东黄河三角洲、江西鄱阳湖等自然保护区还分别加入了东亚—澳大利西亚鸻鹬鸟类保护网络、东北亚鹤类保护区网络、东亚雁鸭类保护区网络等相关国际保护区网络。四川唐家河、陕西长青、湖南东洞庭湖等自然保护区被列入IUCN首批公布的24个最佳管理保护地绿色名录。还有一些自然保护区与国外建立姊妹保护区、跨界保护区,使我国自然保护区在全球保护地网络中占据重要地位,在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在维系全球生态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

国际保护网络Logo

河北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川亚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湖南炎陵桃源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桫椤-四川画稿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湖北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陕西略阳珍稀水生动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青海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作者简介

秦卫华,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自然保护区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从事自然保护区管理研究。

李中林,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自然保护区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从事自然保护区管理研究。

本期编辑李中林

本期审核秦卫华,徐慧敏,顾琪

--------------------------------------END-------------------------------------

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看好
北京最权威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ungana.com/scby/235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