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今天跟着邓铁涛先生学习黄芪的妙用。
清代王清任善用黄芪,我师其法,用之得当,确有奇效,试作归纳,介绍如下。
1陷者举之
重用黄芪以升陷,其适应证为脏器下垂(如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肾下垂等)、重症肌无力、肌肉萎软、呼吸困难、眩晕等属气虚下陷者。
以上诸症皆因气虚下陷,升举无力,致使脏器提升不起而下垂;或清阳不升,诸阳不能汇于巅顶而眩晕;
或宗气不充而难司呼吸出现呼吸困难;或肺气难支,吐故纳新受阻,朝百脉之职难司,四末失养而肌肉萎软无力。
胃黏膜下垂者,可用四君子汤加黄芪30g,再配枳壳3g以反佐,一升一降,升多降少。
所以要用枳壳反佐,因胃属腑主受纳,胃气以降为顺,虽然黏膜下垂需升,但胃气需降,故重用黄芪补气升提,以治黏膜下垂,而反佐枳壳以顺应胃气以下降,以促进胃黏膜之复原。
治脱肛,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载方:用黄芪g、防风9g。
此方实出自王清任治脱肛之黄芪防风汤。王氏方:黄芪四两,防风一钱。
李东垣认为:防风能制黄芪,黄芪得防风其功愈大,乃相畏而相使也。
可见,王清任之黄芪防风汤实源出于东垣,防风之份量不宜多用。此法治脱肛的确有效。
子宫脱垂,治以补中益气汤加首乌。
加首乌之意,一者在于引经,二者因胞宫冲任所系,全赖阴血所养,气得血养,血得气行,气血充和,冲任得调,所系之胞宫则能复其原位。
若能配合针灸,加强冲任之调理,则取效更捷。
重症肌无力,治以强肌健力饮,此方为自拟经验方,亦重用黄芪为主药。
重症肌无力症候较复杂,除眼睑下垂外,可有复视,吞咽困难,构音不清,四肢无力,重者呼吸困难,大气下陷,危及生命。
我认为该病的最大特点是肌肉无力,因脾主肌肉,故此是脾胃气虚之证,并由虚至损,且与五脏相关。
治疗上紧抓脾胃虚损这一病理中心环节,重用黄芪以补气升陷,同时针对兼夹之证调理五脏,重补脾胃,以运四旁,促病痊愈。
2升者平之
此处言“升”,血压升高也。
高血压一病,肝阳上亢者为多,临床上多使用平肝潜阳、降逆熄风之品,但亦有不然者。
我治疗气虚痰浊型之高血压者,则重用黄芪合温胆汤以治之。
据《中药研究文献摘要》所载日本寺田文次郎等报告:“与其他6种可以注射的降血压制剂比较,证明黄芪的作用强大。虽然有的药剂可使血压有持续性下降的作用,但此种药剂大量使用后,可使动物衰弱。”
这一结论,从药理研究角度支持了重用黄芪可以降压。
此外,我赞同以下的论点:血压之所以升高,是身体自我调节的一个信息,是内脏阴阳失调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当然,高血压经久不愈,进一步可引起心、脑、肾之病变,西医正因为注意高血压对心脑肾病变的影响,故以动脉血压指标作为辨病诊断的根据,作为治疗的对象,而千方百计地寻找降低血压之药品。
近年有些学者,从辨证论治的角度,重新评价这个观点。
认为血压升高的原始动因是血流供求的不平衡,其中尤以心、脑、肾为重要。
这3个器官血流需求量很大,当心脑肾血流供求不平衡,发生血压升高,升高血压对维持上述器官的血液供求量方面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而血压长期升高的严重后果,也主要表现在这3个重要器官血流供求矛盾的严重脱节。
既然血压升高的深一层本质是血流供求的不平衡,而血压升高本身,是体内为着克服此种不平衡的代偿反应的努力还不尽善和不成功,于是,才有导致血压升高的血管反映持续存在。
血压升高并不纯粹是消极的病因病理破坏,不应当是治疗压制的对象,它应被看成是治疗的服务对象和依靠对象。
治疗若从帮助改善血流供求关系,帮助血压升高所要去实现的调节反应,因势利导,促其成功,则不需要再有高血压反应的持续激起。
这一论点正道出了治气虚型高血压重用黄芪,就在于调节脏腑阴阳之平衡,改变“重要器官血流供求矛盾的严重脱节”的局面,促使“血压升高的血管反应”缓解而达到降压之效果。
这就是重用黄芪以降压之机制所在。
对于高血压危象,我常用针刺太冲穴(双),重用泻法,留针三、四十分钟,根据情况1天1~3次治疗,并加服中药,多数取得较满意之疗效。
中医治疗中风之针刺疗法,往往就因能疏通经脉,平调气血阴阳而调整血压,收到迅速治疗效果。这亦是上述机制的有力佐证。
怎样解释黄芪降压与升陷之理?
有人会想到中药往往有“双向作用”,故黄芪又能升提又能降压。
如何掌握升降之机?我的体会是:黄芪轻用则升压,重用则降压。
为什么药理研究只得一个降压的结果?因为动物实验都是大剂量用药进行研究的,所以得出降压的结果。
我治疗低血压症,喜用补中益气汤,方中黄芪的份量不超过15g。
治疗气虚痰浊型高血压,我喜用黄芪合温胆汤,黄芪份量必用30g以上。
诚然,论方剂补中益气汤,除了黄芪之外还有柴胡与升麻,可使升提之力倍增;
在重用黄芪降血压时,亦可加潜阳镇坠之品,效果当然更好,但不加镇坠药亦有降压作用,这是可以肯定的。
曾会诊一中风患者,偏瘫失语而血压偏高,辨证为气虚血瘀之证,处方以补阳还五汤,黄芪照方用四两,该院西医生对黄芪四两有顾虑,拟加西药降压,晓之以理,照方服药后血压不升反降,乃信服。
虽说黄芪重用可以降压,有证有据,但黄芪仍然是益气升阳之药,这一点不可不加以注意。如果辨证为肝阳上亢或有内热之高血压,亦想用几两黄芪以降压,则犯“实实之诫”了!慎之,慎之。
由此可见,药理学之研究目前尚未能为我们解答全部之问题,仍须辨证论治。
3攻可补之
未完待续......
注:本文选摘自《跟名师学临床系列丛书——邓铁涛》,邓铁涛著,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年6月。本中医白癜风医院中科医院用爱心承担责任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ungana.com/scby/2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