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毒的时候看看这些好吃的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jiankangzixun/baidianfengqiujiu/m/34292.html导读:彭静山(~),著名针灸临床家。15岁学医,师承出身,22岁时开业行医,临证近70年,精通内、外、妇、儿、针灸,提倡针药并用,临床经验丰富。60年代,彭静山先生因遭受迫害而失去听力,在此后的临床实践中听诊受挫,他克服重重困难,突破望诊极限,根据《黄帝内经》“观眼察病”和《证治准绳》对眼的脏腑划分理论,于年代创眼针疗法。本文为流传于世的彭先生针灸十八秘法,供针灸专业人士学习参考,内容涵盖了身柱妙用、治脑三穴、四缝穴的经验等多方面,非常值得收藏!
一、肝肾四穴
中医对疝气分为厥疝、盘疝、寒疝、癥疝、复疝、气疝、脉疝七种。大致寒疝,能够还纳,或只有睾丸肿大或下垂者此方有效。如疝气不能还纳,西医谓之脱肠。肝肾四穴只限于寒疝和气疝。
肝肾两经对睾丸关系至为密切。此方选用肝经大敦、太冲、肾经太溪、脾经三阴交四穴。
大敦 dadun 肝经第一号穴
定位:在足拇趾上面趾节间三毛之际(此穴一说在足拇趾爪甲角外1毫米),针时以手捏拇趾抻拉而针趾节缝处。
太冲 taichong 肝经第三号穴
定位:在足背,足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好像手的合谷,但不能使跖骨张开。
太溪 taixi 肾经第三号穴
定位:在足内踝高点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取穴。
三阴交 sanyinjiao 脾经第六号穴
定位:在内踝高点上3寸,在胫骨内侧面后缘取穴。
二、皮内针十法
皮内针最初只用它调整经络,我们临床使用多年,积累经验计有以下十种使用方法:
1、调整经络。在50年代我曾经做过用经络现象来预测生死的实验,即住院病人,濒于死亡,已通知其家属作精神准备者,前后计有6人,男3女3。其中有的十二经脉在仪表指针读数最小者并有数已经为零,而气血尚存;有的十二经均很低,只有数经较好但气血为零;结果前者均转危为安,而后者皆死亡;说明人身以气血为主,经络为气血的循环路,此说颇可研究。
2、一度冻疮,红肿痒甚。在疮面中心埋藏一支皮内针,数日痊愈。
3、疼痛不止,针刺无效时,可在痛点埋皮内针可以止痛。另有一法,例如腰痛不效,让病人站立,身体随便向前后左右扭动,在感觉最痛之处埋皮内针,可以止痛。
4、针刺疗效不巩固,在有效的穴位埋皮内针,有助于疗效时间之延长。
5、失眠症用其他方法不效时,可在安眠穴埋皮内针。
6、小儿尿床。取双侧三阴交穴。一针由下往上刺,一针由上往下刺,两针刺入方向颠倒,则疗效较佳。
7、妇人产后乳汁不足,在膻中穴埋皮内针一支,每天用手按压多次,可促进乳汁的分泌。
8、眼针穴用皮内针埋藏,可延长其疗效。
9、减肥。在双听宫穴内侧耳垂中间各埋皮内针一支,每天用手指按压多次,平常感觉饥饿时以手按压数分钟即不觉饥饿。在每次饭前手压5分钟。
10、单纯膝关节疼痛,在膝上2寸的范围内,用手指遍压,在最痛处埋皮内针一支,可以止痛。但按压无痛点时则不宜使用。
三、甩针挂钩疗法
挂钩操作方法,起针时手捏针柄用力甩出,故又名“甩针疗法”。
1、面瘫初起,不超过两周的容易治愈。病程越久治愈的机会愈少。病程过久的则形成倒错现象,看不出哪一侧是病侧,更觉难治。
对初诊病人作下关试验,可预知针后良否。其方法比较简便,即在患侧下关穴针刺,按正常穴位刺入而不能深刺者为阴证(一),能达到应刺的深度为阳症()易愈。不能深入的原因是因为上下颌骨有炎症导致领骨错位阻碍针不得入。
还有双侧面瘫,面部肌肉弛缓,无表情,不能瞬目运动,全面部皮肤变形,就像戴假面具一样。双侧面瘫很少见,数十年来只遇见5例,3例治愈,治疗时间长达数月。两例怎么治也不见好转,成为后遗症。
针灸治疗面瘫我曾总结并发表十种针刺方法,其中的甩针挂钩疗法效果较好。其法用六寸长针一支,从患侧颊车下方进针,先深后浅,能看见针在皮下前进以针尖上对口角至唇边为度,然后把针向一个方向旋捻,左手轻压针体部,隔腮看见针尖接近口吻时稍微用力拉针柄,则面皮皱成深纹数条,一拉一松,拉十余次让患者自己手捏针柄,初起的数次可愈。病程久的也有一定的效果。
长针在皮肤表皮下刺入,沿皮横刺,难度较大,须经过反复练习,针到一定部位即停止前进而旋捻针柄,针尖挂住以后手提针柄向上提十余次,一提一松,然后留20分钟起针。
2、这种挂钩疗法适用胃下垂,由右幽门穴进针,斜向胃左,至与脐相平时即旋捻针柄稍用力上提,让另一人握其足胫向上屈腿推之,其动作和提针一致。将病人的腿屈伸上推3次,然后让病人自己手提针柄30分钟而起针。
3、子宫脱垂由维胞(关元旁6寸)进针,斜向生殖器方向,旋捻提针屈腿上推,然后提针柄的操作都相同。
4、维胞穴亦治肾下垂,谓之“三垂疗法”。
四、局部多刺治腱鞘囊肿
腱鞘囊肿多因抻、扭伤而起,易发于手腕、手背部,有大有小,往往数年不愈,或逐渐增长。针刺治疗,其法颇简便。
操作方法:左手固定囊肿处,用0.5寸短针,以28号为宜,右手持针根据肿囊的大小而酌用针刺之多少。一般在肿处以扬刺即中心一针,四周各一针,肿块大的还可以沿根部横刺之。或出粘液,用干棉球揩之。隔日一次,数次即愈。病例甚多,不胜枚举。
五、慢性喉炎
慢性喉炎不痛,但音哑,久不愈。
穴名:喇嘛穴传自藏医,甚有效。
部位:在背后腋窝缝的缝纹头。
操作方法:初诊以毫针刺少商,三棱针刺金津、玉液出血。隔日复诊时单刺喇嘛穴,深度1寸至1.5寸因病人肥瘦而异。少商、金津、玉液点刺出血。喇嘛穴则慢慢旋捻,平补平泻手法三进三退至5分钟。
以后单用喇嘛穴,隔日1次。留针20分钟再行前述手法,此手法旋捻要慢,不可使病人疼痛,隔10分钟行第三次手法。得气时针感下行至手指,再旋捻则上行直达于咽喉,病人感到轻快,再留10分钟起针。
初诊隔日1次,一周后每周两次,继则每周1次。以愈为度。
注意事项:使声带休息,不要大声讲话,更不要喊叫。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并忌烟酒,讲话不宜太多。
六、首尾循经治疔毒
疔毒是一种由感染而发生的外科疾病,多发生在露出衣服外边的部位,而且都生在穴位各经的起止部位。最易生在手指尖,赤足的人有的生在脚指上、面部。
初起只是一个小红点,逐渐发生疼痛,伴有恶心、心闹、头晕等症状,血常规检验体现白细胞增高。
验疔方法:是用黄豆一个,放在嘴里咀嚼,如果品出有黄豆的腥味则不是疔毒,若嚼时并没有黄豆的腥味甚至是甜味,那就证明是疔毒,可以把嚼烂的黄豆吐出来敷在疔毒疮面。若没有嚼黄豆的校验,在疔毒上边涂点消炎的药也自然逐渐痊愈。
治疗方法:以针刺为最快。因为不论疔毒生在面部和手足都是各经的起止穴位或接近起止穴的各经起止邻近穴。判定是哪一经,则针其另一端的穴位。如疔毒发生在起端穴则针其止端穴,发生在止端穴则针其起端穴。起止穴或名首尾穴,针入以后,疼痛立止,恶心、心闹、头晕等症状立即消失。20分钟后再检验白细胞则恢复正常值。
还有在疔毒所起处有淋巴管发炎,一般叫做起红线。红线也是与经络走行一致的,所以章太炎说“经络就是淋巴”。
治疗淋巴管炎的方法也用针刺,用粗针或三棱针在淋巴管的前进的末端扎一针,挤出黑色的血液,其所谓红线自然消失。如果从发炎的淋巴管上每隔一寸扎一针,并挤出少许黑血,淋巴管炎消失恢复得更快。
桃花针缩阴术升阳针降压针四十余种疑难杂症针灸秘方,扫码免费学!
推荐阅读
孙真人“十三鬼针”,您了解吗?(关于鬼针最全的考证)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之“担截”法临床体会
治颈椎病从未失手的一个穴位---水源穴
董氏针灸治疗心脏病神效不宣之密穴:三才穴
道门秘传针灸妙诀
喜欢本文,请花一秒钟的时间把它转发到您的朋友圈里!或许您的转发可以救人性命!感恩!
你还没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angshenxiachui.com/scby/4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