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同学们,e微课堂要改版啦~
我们将会以周一串讲·中医、周二热点·中医、周三历数·中医、周四新星·中医、周五五彩·中医五个板块向大家推送。以期开阔大家的视野,丰富大家的知识。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今天,将为大家呈现历数·中医的内容,快来阅读吧。
李东垣
李杲(~),字明之,号东垣老人,中国金元时期著名医学家,后人尊称李东垣。主要著作有《脾胃论》、《内外伤辩惑论》、《用药法象》、《医学发明》、《兰室秘藏》、《活发机要》等。师从张元素,是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属易水派,力倡“脾胃论”。主张“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善用温补脾胃之法。李东垣十分强调脾胃在人身的重要作用,因为在五行当中,脾胃属于中央土,因此李东垣的学说也被称作“补土派”。
李杲享年71岁。富甲一方。曾从张洁古学医。其医论以为饮食不节、劳役所伤及情绪失常,易致脾胃受伤、正气衰弱,从而引发多种病变。对于发热的疾病,应分辨“外感”或“内伤”,对邪正的辨证施治应有明确的区别。治法上重视调理脾胃和培补元气,扶正以驱邪。于内伤脾胃的理论和治法均有贡献。所著有《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等,流传较广。
李杲将疾病系统地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这对临床上的诊断和治疗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对于内伤疾病,他认为以脾胃内伤最为常见,其原因有三:一为饮食不节;二为劳逸过度;三为精神刺激。另外,脾胃属土居中,与其他四脏关系密切,不论哪脏受邪或劳损内伤,都会伤及脾胃。同时,各脏器的疾病也都可以通过脾胃来调和濡养、协调解决。但他绝对不主张使用温热峻补的药物,而是提倡按四时的规律,对实性的病邪采取汗、吐、下的不同治法。他还十分强调运用辨证论治的原则,强调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不可犯虚虚实实的错误,这样就使得他的理论更加完善。
《脾胃论》
脾胃论
《脾胃论》,李杲撰,由医论38篇,方论63篇组成,分上、中、下三卷。上卷分别阐述了脾胃生理特性,病理变化,及在发病学上的认识意义,宗《内经》、《难经》之旨而发挥之,遵崇《内经》“人以水谷为本”的宗旨,以“人以胃气为本’的思想为基础,着力阐发“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病机理论,倡导培补脾土、潜降阴火的治则思想,形成较为系统的脾胃内伤病的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并附升阳益胃汤等诸方论述各证治疗之法.
《脾胃论》,3卷,金·李东垣撰。书成于年。卷上七论,为《脾胃论》的基本部分。每论均首列《内经》原文,而后说明本人观点。卷末复以“仲景引内经所说脾胃”重申之。卷中十二论,主要阐述了在“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之后,对各种病证的证治原则及方法。卷下十五论,或对卷上、卷中的重点部分进一步发挥,或对其论述不足部分进行补充.后附“脾胃将理法”、“摄养”、“远欲”、“省言箴”四论,既是病时的饮食调理宜忌,也可作为平人日常调理方法。《脾胃论》是李东垣在完成《内外伤辨惑论》以后,恐世俗不悟而作,是补土学派的代表著作。
补中益气汤
[组成]:黄芪15克白术10克党参15克当归6克陈皮6克柴胡5克升麻5克炙甘草5克。
[功效]:调补脾胃、益气升阳。
[主治]:脾胃气虚及气陷。症见神疲乏力,食少便溏、舌嫩色淡、脉虚或身热有汗、渴喜热饮、或脱肛、子宫脱垂、久痢、久疟等证.方解:本方主要用治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方中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主药;党参、白术、炙甘草甘温益气,补益脾胃,为辅药;脾胃为气血营卫生化之源;脾虚易致气滞,故用陈皮理气化滞;升麻、柴胡协同芪、参升阳陷;气虚则血虚,故用当归补血和营,均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凑补中益气,升阳固表,强健脾胃之功。
[临床应用]:
1.素体气虚,易患感冒,或气虚外感发热不退,身倦多汗等症,可用本方治疗。
2.本方亦可用于气虚下陷所致的胃下垂、肾下垂、眼睑下垂等证。
3.凡一般慢性疾病,症见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少气懒言,自汗体倦,动则气促,舌淡脉虚等,亦可加减使用。
节选自《中医基础理论》《脾胃论》
图文编辑:王子硕
校正:王雪婷关铭
赞赏
长按北京哪里有好的白癜风医院北京那家医院可以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ungana.com/scby/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