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夹击,如何安然度夏
已经正式进入三伏天了,现在的温度普遍没有下33度了,郑州今天更是高达38度。
随着温度越来越高,人体皮肤上的毛孔处于一种张开的状态,但是偏偏吹着空调,吃着冰淇淋,人们热而汗出,热不能缓解,汗出粘腻不爽,这时候都会导致湿气进入体内。
这时候全国基本都进入汛期了,不论是内湿还是外湿开始双面“夹击”。
这个阶段也是大家最想祛湿的时候,肚子里堆了不少湿邪,身体就开始有不同体现,身体发沉,这疼那疼,气力不足,头晕目眩,大便稀溏、关节酸痛等,皮肤上的疙瘩也多了,寻麻疹和湿疹“此起彼伏”。
前些年炒的比较热的,冬瓜荷叶茶、红豆薏米祛湿茶之类的,相信大家都喝得不少了吧,肚子都撑到了,湿气却没祛多少。
为什么呢,不是那些药茶不好,是咱们的脾胃已经伤的太狠了,脾胃太虚弱,如何运化水湿!
《黄帝内经》有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所以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水湿问题,首先要打根基,健脾胃。
补气健脾谁是鼻祖?
当然要数四君子汤,后世成千上万的补气健脾方法多是在它基础上而来。
在健脾的基础上再加上祛湿的药,岂不两全其美,于是一个经典名方就诞生了——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散如何培土生金
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现在也有中成药。
参苓白术散是在四君子汤的基础上加了多味药而成,治脾气虚,又兼有渗湿行气,并有保肺之效,以治疗脾虚湿盛,体现“培土生金”治法。
组成:莲子肉5g、薏苡仁5g、砂仁5g、
桔梗5g、白扁豆10g、甘草10g、
白术10g、山药10g、茯苓10g、
人参5g(或党参10g)。
人参/白术/茯苓:人参补五脏气,白术健脾燥湿,茯苓健脾利湿,脾气得充,脾湿得除。
山药/莲子:山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莲子肉养心,益肾,补脾。
二药共助上三味健脾益气,兼能补肺益肾,还止泻。
白扁豆/薏苡仁:白扁豆健脾化湿,薏苡仁健脾渗湿,兼能止泻,清热排脓。
二药共助白术之燥湿,茯苓之利湿,让湿气从二便而去。
砂仁不仅醒脾,还和胃化滞;
桔梗利肠胃,补血气,宣肺祛痰,引药上行。
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
全方补中气,渗湿浊,行气滞,使脾气健运,湿邪得去。
此配方特点有三。
一是以益气补脾之药配渗湿止泻药物,虚实并治;
二是配伍了上行入肺的桔梗,宣通肺气,用于肺脾气虚兼有痰湿咳嗽者;
三是方中大多数药物甘淡平和、补而不滞、利而不峻,久服少见不良反应。
1个参苓白术散调理16种病症
1、食欲不振:吃多吃腻的话要用保和丸,这种是实证,要是脾虚导致的食欲不振时可用参苓白术散。
2、不吸收: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胃强脾弱时,胃虽吸收,脾运化弱,吃啥拉啥,胃的主要作用是消,是物理变化过程,进来的食物还是食物,只有脾强大了,进来的食物才会变成气血。脾胃吸收不了时用参苓白术散。
3、四肢乏力:脾主四肢,脾主肌肉,脾虚湿气多,身重无力,肌肉无力支撑,此时用参苓白术散增加脾胃之力,人就轻松。
4、流口水:儿童、老人多见流口水,其实是脾虚造成,流清水是脾虚寒用参苓,流黄浊臭水是脾积热,用保和丸。
5、肠鸣泄泻:平时吃不对就拉稀,不成形,便溏稀的必须要健脾,而参苓白术散既健脾又止泻。
6、不腹泻大便黏腻,粘马桶:这是湿气聚集的表现,湿气重浊,可以用参苓白术散健脾化湿,肠道自然清爽。
7、眼袋:年纪不大,眼袋倒是如苏大强般,参苓白术散一方面可以健脾,提升中气,一方面把眼袋里面的湿气化掉.
8、慢性湿疹:多数湿疹是湿邪造成,面积不太大,破溃流清水的属于脾虚湿重型,可用参苓白术散。
9、水肿:水肿与肾、脾、肺相关,下半身水肿都需健脾,如果脾胃动力足,化水能力就能加强。
10、减肥/增肥:瘦人和胖人其实脾胃都不好,脾强运化好,瘦人吃的能吸收,胖人吃了湿气垃圾易排出,参苓白术散双向调节。
11、痤疮:中医讲痤疮是“肺风粉刺”,也可能因为脾气不足,湿热痰浊凝滞肌肤导致,可用参苓白术散。
12、胃溃疡:修复胃的伤口一定要强壮脾胃,脾胃好就能生新肌肉,可用参苓白术散逐步修复。
13、慢性肝炎:慢病久病必虚,肝木脾土关系密切,如果先把脾胃养好,肝病也会慢慢好转。
14、慢性鼻窦炎:属中医“鼻渊”范围,多认为是脾胃虚弱,运化水湿失职,湿邪困阻于鼻导致,可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15、嗜睡:嗜睡,是清阳不升,身体湿气太重了,湿气会阻碍阳气的升发,就好比太阳被乌云遮住了一样,尤其是夏天睡不醒的人,醒来跟没睡一样,头蒙蒙的,好久才缓过神来,脑子总是不清醒,这类人可以用参苓白术散。
16、贫血: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贫血就是气血虚衰,无论哪种性质的贫血都可以从脾胃入手。
用法用量
本方中的药大都是药食同用的,因此本方没有毒副作用,药性温和,只要对证服用,久服也不会产生副反应,是千年来健脾祛湿补肺的经典方剂。
当初为散剂,现代剂型有片、散、颗粒、丸(蜜丸、水丸、浓缩丸)等。
①散剂:每次6-9g,枣汤调服,每日2-3次。
丸剂:口服,一次6克,一日3次。颗粒剂: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3次。
片剂:口服,每次6-12片,每日2次。
口服液:口服,一次1支,一日2-3次。或遵医嘱。
②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③小儿剂量按岁数加减服之。
使用注意
1、泄泻兼有大便不通畅,肛门有下坠感者忌服。
2、服本药时不宜同时服用藜芦、五灵脂、皂荚或其制剂。
3、不宜喝茶和吃萝卜以免影响药效。
4、不宜和感冒类药同时服用。
5、本品宜饭前服用或进食同时服。
欢迎点赞和点亮“在看”。让更多人加入我们的学习队伍!
社群福利如果您想要跟志同道合的中医爱好者同群交流,请在本公号对话框里输入“1”,即可扫码进群。精彩文章推荐张曼菱:我用生命试出了中医的真伪!大病将愈的征兆,何为暝眩反应?有证的假中医和无证的真中医,读完潸然泪下“我强烈请求取缔中医”素朴小郎中
您的赞美是我的动力源泉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angshenxiachui.com/scby/7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