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病,分为:①周围型,②中央型,③混合型。病人可后遗下肢水肿、继发性静脉曲张、皮炎、色素沉着、淤滞性溃疡等,严重损害健康。临床特点
(1)多见于产后、盆腔术后、外伤、晚期癌肿、昏迷或长期卧床的患者。
(2)起病较急,患肢肿胀发硬、疼痛,活动后加重,常伴有发热、脉快。
(3)血栓部位压痛,沿血管可扪及索状物,血栓远侧肢体或全肢体肿胀,皮肤呈青紫色,皮温降低,足背、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或出现静脉性坏疽。血栓伸延至下腔静脉时,则双下肢、臀部、下腹和外生殖器均明显水肿。血栓发生在小腿肌肉静脉丛时,Homans征和Neuhof征阳性。
(4)后期血栓吸收机化,常遗留静脉功能不全,浅静脉曲张、色素沉着、溃疡、肿胀等,称为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5)血栓脱落可致肺栓塞。治疗措施
1.非手术治疗
(1)卧床休息和抬高患肢:患急性深静脉血栓的病人,需卧床休息1-2周,使血栓紧粘附于静脉内膜,减轻局部疼痛,促使炎症反应消退。避免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患肢抬高需高于心脏水平,约离床20-30cm,膝关节处安置于稍屈曲位。开始起床活动时,需穿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适度地压迫浅静脉,以增加静脉回流量,以及维持最低限度的静脉压,阻止下肢水肿发展。
(2)抗凝治疗:这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正确地使用抗凝剂可降低肺栓塞发生率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其作用在于防止已形成的血栓继续滋长和其他部位新血栓的形成。抗凝剂有肝素和香豆素类衍化物。
(3)溶栓疗法: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或并发肺栓塞,在发病1周内的病人可应用纤维蛋白溶解剂包括链激酶及尿激酶治疗。
(4)其他药物:中分子量(平均分子量7-8万)或低分子量(平均分子量2-4万)右旋糖酐静脉滴注,是治疗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辅助药物,现已被广泛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能消除红细胞凝聚,防止血栓继续滋长及改善微循环。疗程为10-14天。可与肝素或尿激酶同时应用。
2.手术治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一般不需手术治疗。但对于广泛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伴动脉血供障碍而肢体趋于坏疽者(股青肿),则需手术取栓。
3.下腔静脉滤器植入预防致死性肺动脉栓塞
下肢深静脉血栓即使经严格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及抗凝治疗,血栓仍然有可能脱落致肺栓塞,严重肺动脉栓塞可造成病人猝死。为预防致死性肺动脉栓塞,可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后,能有效拦截脱落血栓,大大降低了肺动脉栓塞的发生率。滤器植入后辅以溶栓治疗,能尽快改善患肢肿胀,减轻局部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03.23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联系-
官方网站:xueguanwaike.bookoes.org
投稿邮箱:xgwkzz
.
白癜风症状图谁清楚补骨脂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ungana.com/schg/1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