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肾下垂

本能论四


生、长、壮、老、已;无升降无以生、长、化、收、藏。”(《内经·六微旨大论》)我们的祖先已经知道宇宙间一切有生命的物,一切自然气象变化,都是升降出入的运动。宇宙间没有任何一个有生命活动的形器不是在升降出入的运动之中。如果没有升降出入的运动,就没有生命存在,也没有春夏秋冬的气候变化,也没有动植物的生长。从《内经》到二十一世纪初,约两千六百年来我们知道了,微观世界中的运动,与宏观世界中的运动完全是一致的。我们看我们身体中一个细胞的运动,和大海的运动是一样的:没有一分一秒的停止,没有不是一张一缩的动态。这就是说人体的一个最小有生命的个体,与大自然的一个大的自然体的运动都是一样。这是宏观与微观,生命与自然之间的共性:运动的共性,生命的共性,能态的共性。但是,为什么人体内的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各个组织的运动又有不同的能态呢?这是它们的组织结构不同的原因,我们看到的组织形器的活动,为什么一个人要这么多的,这么复杂的组织器官呢?这是生命本能系统的活动需要不同的生命物质,为了获取这些复杂的生命物质,就必须自己来把非生命物质造化成自己需要的生命物质。要制造这些东西,就需要有个场地,有许多工具,而且还自己发生动力。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命工程,当然就需要一个适合自己工作的场地,适合自己生产的环境。重要的是这个场地、这些工具、设施、动力,都是生命按照自己生命活动自己塑制的。

我们知道了:生命本能的运动是升、降、出、入的运动形式。生命本能要自己塑制一个适合自己生命活动的形器,这个形器应该是个什么样子的呢?当然升降出入的生命能活动,必然是自塑一个符合升降出入活动的器物。这个自塑的器物就是人体。

人体是一个生命本能系统升、降、出、入的器,是生命本能系统自己塑造的最符合自己活动的器。那么这个器本身并不能有升降出入的活动,而是符合生命本能升降出入活动的器物。这个器物是怎样的器物呢?是一个上、下,左、右,表、里相通,内外开放的体器;如果不是这样一个体器,怎么能可以会有升、降、出、入的活动呢?

我想与大家一同看一看人体。人体是怎么样上下左右表里相通的。人体之内,五脏六腑——心、肝、脾、肺、肾、胆、胃、肠、膀胱,及各处腺体,肌组织……上至百会穴,下至涌泉穴,从皮肤到骨髓,每一个组织,每一个细胞都是相通的。因为每个组织,细胞都是有生命的物体,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也需要把生命代谢过程中的废物排出来。这一入一出是怎么活动的?自然是在一个上下、左右、表里相通的一个器中进行的。这个器就是人体。这一入一出是通过一个开放的循环网络和一个信息网络组成。开放的循环网络是心脏与大大小小的血液管道完成的。这个循环网络把脾、肝、肾、肺、腺体……各个组织的需要的物质送来,并把废物带到外分泌腺,泌出去,排出体外。这样,保证了生命不断更新自我的需要。但这并不是一个开放的循环网络就能完成的活动。人体或者说循环网络,只是一个器,器是物质。循环网络也是器的部分。它不会运动。器是不会运动的物,只有“能”附在器中,才可以看见器的“能态”运动。所以,自我更新,或排异,或物质传递、物质交流,都在循环网络进行。但动能在网络器官、组织主宰着升降出入的活动。什么样的升降出入呀?我们看:心脏的收缩与舒张是升降不是?全身的动脉与心脏同步升、降运动是不是?血管网络无论在器官内,在组织内无时无处不在升降出入活动之中。这个循环器的运动一旦停止,在短时间内生命因得不到升降出入而死亡。比如一个城市,断绝一切交通,一切的生活物质,包括水与空气,都不得出入,同样用不了几个小时,一切生物都会死亡。所以说:“升降出入无器不有。非出入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无以生长化收藏。”

人体的上下、左右、表里、内外怎样分别,有什么意义?

上下之分不是随意性的行为。没有上下,就没有升降;没有升降就没有出入!宇宙万物都是如此。人的上下以胸腹之间,膈为上下之分界。何以为证?我们以经络系统看,凡阳经由手足走头,由胸走头入“百会穴”,凡阴经由头入腹。胸在膈上,腹在膈下,以胸腹分阴阳。阴为下,为降;阳为升,为上。以循环网络说,循环血液从胸上行升到头部;下到腹腔至四肢是降。从心脏开始上行与下行血液的升降分开,而上行与下行的血管结构都与升降相应而不同。这是生命本能按照生命的需要而塑造的器。这个器是为了本能的升降出入设计塑造的。体液循环网络中的心脏,出而向上供给是升,出而向下供应是降。血液还流入心,在下的是升,在上的是降。在肺的循环血液出入与心脏的出入相对应。肝、脾、肾与肺的出入基本相同。再如:生化系统中,分泌系统的生化酶的分泌增减,生化代谢系统的分解、合成,物质的转化、利用与贮存,从运动到分泌、分解、转化、合成、利用、存储等程序中的升、降、出、入,是一个十分复杂、有序的生化过程,一切多少、强弱、高低、快慢,物质平衡,动力的均势,完全是升降出入活动所调节的。比如:我们吃的糖或碳水化合物太多,葡萄糖水平升高,胰岛素分泌升高,血糖水平下降。在生命化学系统活动程序中,葡萄糖、脂肪、蛋白任何一项的升高或降低,都会引起整个系统的酶体、激素等类的升降出入活动变化。这些升降出入的活动,是本能系统的活动。这种升降出入的有序活动是生命本能固有的,是不可改变、不可取代的。但是,升降出入的活动与不活动,活动的升高与降低,哪部分活动与不活动,哪部分活动的频率与强度如何,完全由经络系统,或更准确地说是信息系统所调节。

上面我说的是人体是个上下、左右、表里、内外开放的器。这个器是生命能系统自己塑造的。我们举例说了这个器的上下。我再说这个体器的左右。

人体的左右之分不是任何人的随意性行为。在宇宙之中万物都合二为一。一切生命都是如此。人是左右对称的物体。动物与人相同。植物的种子也是左右对称的物体。以人体看:脑是两个半球,眼、耳、鼻、舌、食道、胃、肠、肾、睾、上肢、下肢……都是左右两半合而为一的。这是为什么?我想,生命中一切都是为生命的存在,为生命的完美而构塑的形器。因为生命需要上下、左右、表里、内外活动,为了活动的需要而有上下左右表里内外。在临床中我常常见到左侧与右侧单独的功能障碍。有左半边有汗而右半边不出汗。脑偏瘫,上、下肢偏瘫更是常见。其它器官、组织的功能性障碍也时常发生。这是什么原因?我们从中医的两千年实践中,看到的是人体的本能即生命能是不可改变、不可干预、不可取代的。但是生命能是器官、组织的活动实现的,器官、组织的活动是信息系统传递而发生的。信息系统就是人体的经络。在经络系统中是左右分开,上下分开,表里分开的。我想这和升降出入活动一样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心脏要收缩、舒张,一整个圆球与两个半球相合比较,哪一个合适?要上百年不停的活动,必须是一动一静的工作,否则,能量不会长久,器质不易更新,则寿命不会长久。知道一动一静的自然运动之道,那就容易理解左右肢体,左右信息接收器官构塑的最佳排列。现在我们已经明白,左右合二而一的结构是因一张一缩,一动一静的升降出入运动而存在的。

表、里这个概念出现在中医的典籍至少在两千五百年以前。但对表里的解释很多,却没有一个能令人信服的理论。今天我们在“表里”这个概念上需要讨论一个究竟:表里到底是什么部位?为什么要分表里?分表里的意义是什么呀?

对人体来说,表、里首先是两个不同的部位。人体如果从脑到胸、到腹,把脑髓与五脏六腑各腺体组织除外,从脑膜、胸膜、腹膜以外为“表”,脏腑器官组织为“里”,我想这应该是表、里的部位。这个区分表里的根据是什么呢?从心脏出来的血液,在主动脉分成升主动脉与降主动脉两个,升主动脉一股供应胸腔与左右上肢,另一股供应心脑肺。降主动脉一股供应肝胆胃肠肾及膀胱组织。降主动脉另一股供应左右下肢。胸腹腔及上下肢只有向外的通路,即循环通向汗腺外出之路。而胸腹内的器官组织通向体外的通路是胃、肠、肾的腺体分泌入大小便及胃液中排出体外。这个升降出入关系有区别,所以把它们分为表里两个部分,是有根据的,也是有生命意义的。

表里区分的生命意义是什么呢?我们从升降出入的生命活动来说,在生命自我更新活动中,胸腹腔四肢所产生的生命废物,要从汗腺排出去,汗腺完全在人体的表面。人体对自然环境温度的调节,对自身体温的调节,一是皮肤,二是汗腺,这都是体表的活动。总之,对外致病生物体入侵的防卫,以及对身体异物的排除,都是以体表汗腺为对外通路。从血液循环供血到排除异物的方式,表与里的特性不同,到治疗的因势利导各异,表与里出入内外的区别,这便是表里区分的生命意义,也是表里区分的本能依据。

在《伤寒论》中,仲景先师说邪在表者以汗解;邪在里者以下法,膈以上者用吐法。膈以上为什么用吐法呢?异物在胃中用吐法人人理解。膈以上有肺、心、脑、心包等组织,这些器官组织中的异物也可以吐出来吗?是的。我们重提一下,心脏的主动脉分出升主动脉,供脑、心、胃及上肢循环。这些概括为膈以上,吐法使胃腺急剧分泌而涌吐,在升主动脉循环的膈以上器官组织中的异物,通过胃腺分泌入胃中,由胃中涌出体外。这是因为膈以上在组织上、循环中的共同性而决定的。表里可以作为生命本能活动升降出入的两个不同通路而存在,是有生命意义的。

升降出入运动是自然万物的生命运动。原来我们生存的宇宙,动植物不知多少千百万种,大自然的气象变化风风雨雨、地震山摇、春夏秋冬、寒暑交变,无穷无尽的变幻却是升降出入,如此简单。

升降出入不是生命本能本身,是本能的态。生命本能的活动的能态,是宏观生命能态。一切的生命能与自然能的宏观能态。我说的生命不仅是指人,是指一切生物,包括大到宇宙,小到一个细胞,都是在升降出入运动。如果说是一张一弛,而一张一弛本身便是一升一降,也是一出一入。这不必一一例举。你只需看一看,或想一想即会明白:哪一个生命不是一张一弛;哪一个张弛不是出入!生命如此,大自然气候如此,治国之道同样如此!不过,我要说:一张一弛,或说升降出入,这个活动,一定是在内外开放的器中实现。没有内外开放的器就不可能有升降出入的活动。上下左右表里内外开放之器是升降出入本能系统自己塑造的。每一个生命物都有自塑自我的本能。

我们今天说明白,人的生命是生命能系统自己塑造了一个上下左右表里内外开放的器,并与之涵附而成。生命能在这个器中不断的修复着自己,更新着自己,排除着异物,改变着自己适应着环境,复制着自己……这一切的本能活动,在升降出入的复杂而有秩序地相互配合,各司其职而又配合默契,又是一种什么能力如此神奇地组织着、调节着这一切呢?这是一个生命自主信息处理系统。这个系统无论是对体外世界,或体内世界,或者说体外环境、体内环境,都遍布着信息接收器与传感器。根据信息而处理着生命活动。这个系统在两千六百年前就被中医认识。这个信息处理系统就是中医学中的经络、孔穴。经络与孔穴是遍布全身上下左右表里的传导与感知的自主处理系统。这个信息系统是中医开始认识的。一部《灵枢》经所讲的经络孔穴,我们又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再认识,看出了一个信息处理系统。这与西方医学的神经系统不同。西方医学对神经的认识前提是物质的存在与刺激反射。中医的信息系统是信息传导、感知的自主处理系统。我想中医的信息处理系统与现代医学的神经系统有本质的区别。

人体从“百会”到“涌泉”,到“劳宫”,胸腹腔中一切的器官、组织的升降出入的活动是谁主宰的?我们十几个小时没有进食,是谁叫我们感到饥饿?我们二十个小时没喝水,是谁叫我们燥渴?我们感到饥渴时,很自然的找水喝,找食物吃。我们的腿脚在走,眼睛在寻找,耳朵在听着,鼻子在嗅着,关于饮食的信息。直到我们得到饮食,从饥渴的信息传导到信息处理中枢,到眼、耳、鼻收到饮食的信息,再到得到饮食,这一切是谁主宰的?我说是信息处理系统。当我们看到有人失足落水时,耳目把这个信息传到信息处理中枢,我们将去怎样行动?是断然入水相救,还是待而呼救,还是以智相救,或以力相救,每人或有不尽相同的救法。这是信息处理中心所决定执行的行动。我们内部器官、组织的活动,同样是在这个信息处理中心所主宰着。比如胃的运动,胃的升降出入,与小肠的升降出入,大肠的升降出入,是不同的,但是这些器官的活动又受到分泌腺的制约。这就是说这么多器官、组织的协调活动,是谁主宰的?如果没有一个信息系统传导、感应,精密地处理着多元活动的和谐运动,是不可能的。信息感受对体外而言,是耳、目、口、鼻、皮肤、毛发,时时在接受着外界的信息,信息传导、感应到信息处理中心。信息中心做出相应的活动。在身体器官、组织内部也遍布着信息受体与传导系统。比如:胃下垂、肝下垂、肾下垂……是为什么?是信息不能传导。又如偏瘫,同样是信息不能传导。为什么针灸推拿能解除功能障碍?是信息传导恢复。为什么中医认识疾病根据脉象、舌象、声象、色象、体象、意象?这些都是体内信息系统向外的传导。无论是药疗、食疗、针灸、推拿等方法都是对信息处理系统的联通。在胃肠中的信息感受与体表面相同。例如,毒物进入胃,胃中感受毒物的信息传导到信息处理中心,立即会发出呕吐的指令。直至毒物排出为止。如毒物入肠,肠便以疼痛为信号传导到处理中心。处理中心便指令肠剧烈蠕动,大量分泌而不吸收,以排便方式排出毒物。涌吐与排便都是多器官联合协调活动才能完成的活动结果。这个信息处理中心如果不是拥有调配、组织、指令全身上下左右表里一切器官、组织活动的中枢系统,这是不可能的。

中医的经络正好是这个系统。中医的十二经络是作为环来认识的。十二经脉自头的百会,到上下左右四肢,从头到胸,自胸走手,又自百会走足,足入腹,又走头。一身上下内外表里经络无处不通,又任脉自百会到会阴,督脉由百会到长强。这样一个信息传导、感应网络同时又是各种活动调节处理中枢,非生命自塑,没有这样完美。我们对这个信息处理系统的认识古今中外都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它不仅是一个信息传导系统,它更是个处理指令中枢系统。生命的本能,是通过信息系统来完成的。

信息处理系统与现代医学的神经系统有本质的区别。一是现代医学的神经系统是个器官组织的功能系统,不是独立的信息处理系统。二是信息传导、感应、分析,处理系统主宰着一身上下、左右、表里的运动。三是,信息处理系统对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信息处理系统对人的疾病可以不用任何药物,以低廉的代价可以保健,可以愈病。这与现代医学的神经系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第五篇论汗、吐、下、和的生命依据

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开始,中医治病有了汗法、吐法、下法、和法的大法。仲景先师名为“辨证法”。所谓辨证法,是辨别疾病的证据,而不是辨别症状。但自从有了《伤寒杂病论》辨证法以后,中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医从医方走出,进入了临床的一套科学的方法系统——六经辨证系统。中医得到第一次飞跃的发展。临床疗效提高到神奇的境地。中医六经辨证的创立者被尊为了“医圣”。一千八百年以前,六经辨证被中医奉为至神至圣的神奇之术,但终是没有说清楚其中的原因,致使中医蒙受许多的误解和责难!

“中医是怎样治病的?”“中医是怎样治愈病的?”“中医理论的模糊性、随意性,是以未知解释未知的伪科学!”“中医是封建医,应该退出历史!”善意的指责,恶意的打杀,一应俱全。这是为什么?有人说这是西方医学的碰撞。有人说这是中国一部份人不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对西方文化盲目的崇拜。其中并不是没有不良存心者。

六经辨证法是个什么东西呢?是个方法系统,或者说是个一般性方法系统。这个方法系统属于生命本能升降出入顺势利导的哲学方法之下的汗、吐、下、和一般性方法。在这个一般性方法下是具体的发汗法、解肌法、透表法;涌吐法、下法调胃通便,小承气通便,大承气通便,破血通下,宣白通下,导赤通下……具体的汗法,具体的吐法,具体的下法。当然,实施这些方法,必然要有实施的根据。这些实施的根据就是六经辨证法。但是,六经辨证又是因为什么衍生出来的呢?为什么出汗能治病呢?吐与通大便又为什么能愈病呢?而且又好又快又彻底,神奇地病愈了。说不清楚这个问题,就说不清中医。这是中医的核心问题。因为这联系着个大问题。这个问题是人类最早思考的,至今尚未解决的一个大问题:生命是什么?生命是怎样生存的。如果不知道生命是什么,不知道生命是怎么生存的,就不知道汗吐下为什么能愈病!

我在上面说到生命本能系统的升降出入活动,说到生命本能塑造了一个上下左右表里内外开放的自体。生命本能为什么要塑造这样一个个体呢?当然是为了自己升降出入活动而塑造的。对这个上下、左右、表里内外开放的人体,我们知道了为什么有上与下的分别,上与下的分别是什么?人体上与下是以胸与腹之间一层膜,叫膈,把上与下分开了。我们为什么说分开呢?因为从心脏有一根主动脉,分为升主动脉与降主动脉。升主动脉上行一支向心肺脑供血,一支向胸、头及左右上肢供血。降主动脉下行一支向胃、肠、肝、肾、脾、膀胱等器官组织供血,另一支向腹及左右下肢供血。是循环把人体分成了上下、表里部位;是自我更新把人体分成了上下表里。自我更新系统中的排异系统、修复系统都是经过循环血液完成的。这就是生命系统自塑自我的人体设计:上下、表里、左右的结构,是符合升降出入生命运动的。而中医对病的哲学方法——就是治病的大法是顺应自然规律,因势利导。这当然要对人体这个上下、表里内外开放的器物必须有个清楚的认识。比如:病毒感染了人体,先进入了人体的“表”部,生命本能的排异性就要把这些外来的有害异物排出去。排异本能系统怎样排出去呢?“表”是身体的外壳,有单独的循环网络,有单独的排异通路——汗腺,所以,当异物侵入人体进入“表”域,会引起发热恶寒。发热是为了发汗而提高体温。恶寒是肌组织颤抖升高体温,脉浮是提升体表供血量,一切都是为了制造一次发汗,发汗是为了排除有害异物。这是生命本能自己的活动。中医要帮助本能排除异物,必须认识生命本能,认识人体这个上下表里左右内外开放系统,认识本能系统的排异活动的规律,认识排异活动的趋向,才能提供因势利导的发汗方法:是适宜发汗呢?解肌呢?透表呢?

如果是发热不恶寒而恶热,大便硬结的,是“里”病域,“里”是体内器官组织间结肠为排异通路的病域。中医的因势利导要根据这个病域的排异趋势用通便法。通便法很丰富,以承气汤系列,泻心汤系列为主要方法。

如果排异反应在膈以上身体区域,即胃以上胸及头脑部分的排异反应,主要特征为“欲吐”。因为这个身体区域由于循环供血对脑、心、肺、胸为同一回路,排异出路以胃腺为通路,所以用涌吐为排异方式。

中医的汗、吐、下是《伤寒论》对医学的无古无今的伟大贡献。汗、吐、下的方法是个方法系统,是治外源性疾病的普遍性的方法系统。这个方法系统是根据生命本能升降出入的运动规律和上下、左右、表里内外开放的体用,而顺应生命活动来完善生命的方法系统。了解了这一切,我们怎样看汗吐下的治疗方法呢?

汗、吐、下是生命本能对外源性疾病的因势利导。排异不是生命本能活动的全部。生命本能对内源性疾病——就是身体内部器官、组织功能性疾病,或换个说法是“信息处理系统”发生障碍(这一类的疾病称为内源性疾病),可由生命本能系统的自主性调节系统,如物的平衡、能的均势使之活动程序和谐。仲景称为“和法”。

汗、吐、下、和,是方法的一般性方法,完全可以概括本能系统中的外源性疾病和内源性疾病的普遍意义的方法。在中医数之不尽,或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方法中都不可能超越它。因为它是一般性方法。

我们说的升降出入的本能活动,在这个上下表里内外开放的生命体中,是怎样的活动着呢?病是什么呢?为什么用发汗、涌吐、通大便及平衡均势的和谐能叫本能系统自己调节自己来治病呢?什么是上下左右表里?根据什么而有汗吐下和?中医是怎么治病的?怎么把病治愈的?中医是不是科学?是什么科学?用还原论、用线性思维的简单玩意儿能不能理解中医的大道宏法?

朋友们,昨天已经逝去,今天刚刚开始,明天尚属未来,中医将首先使自己的民族实现全民健康,将把一个生命科学本能医学体系献给人类,也献给谩骂、鞭打过它的不懂民族文化的人!

第六篇阴阳五行新解

“阴阳五行”,两千年来,许多哲人大家多有解释,见仁见智之言论载诸典籍。本人不敢妄加臆断。

白“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近百年间不断有人将“阴阳五行”贬斥为“迷信”、“封建”、“落后”、“不科学”、“没有推演”、“阻碍现代科学发展”的东西,而且每每都是与中医捆绑在一起来贬斥的。远的如年余云岫要废止中医,近的如建国初王斌要把中医同封建社会一同消灭。此后,中医一直处于“被改造”的命运。时至今日,主张“废医存药”的尚大有人在。

另一方面,许多有识之士把中医看作中华民族的第五大发明。我记得钱学森先生曾说过,中医的奥秘一旦被破解,将引起一场(医学)革命。年中医正处在艰难时刻,邓铁涛先生说:“(中医)这个第五大发明,将在21世纪发出耀眼的光辉。”(《中医复兴论》序言)毛泽东也说过中医药是一个宝库。

为什么同对一个中医,竟然有如此天上地下的褒贬呢?

记得十年动乱时期,我目击一群“造反”者焚烧、砸烂文物的场景。他们也是把迷信、封建、反动这些字眼加给文物。可怜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毁灭掉的是自己民族的文化!试问:余云岫、王斌二位知道阴阳五行与中医吗?知道中医是怎样愈病的吗?我敢断言,他们根本不懂为什么中医以阴阳五行作核心理念。

20世纪初,孙中山、梁启超、陈独秀、鲁迅诸位先生认为:中医诚可以愈病,却不能以愈病之理喻人。这个问题,似乎至今还没有人回答过。但是,钱学森先生预言了中医对世界医学未来的影响;而邓铁涛先生年降服“非典”的实践,向世界展示了中医的实力。

中医为什么会从冷落中复兴?中医为什么会影响世界医学?中医是怎样愈病的?“阴阳五行”是什么?为什么中医与“阴阳五行”灵肉交融?对这些问题,我陋不白揣,试图以现代人的思维、以现代人的观念、以现代语言表述一通,索性也把“阴阳五行”与中医捆绑起来一同理论。若海内外师友不吝赐教,则为幸甚!

一、阴阳五行是什么?

阴阳五行是哲学,是人文哲学?是思维哲学?是生命哲学?且不必讨论,先看清内涵再说。它具有哲学的一切特征,即无定论性、宏观性、普遍性、抽象性,古今中外哪一个学者也不可能说出阴阳五行属于哪一个领域。军事家研究它用于制胜强敌,中国的兵法崇尚“以不战而屈人之兵者为上”(如墨子之“非攻”篇);以“一战而胜者为中”(如“围魏救赵”)。这种军事思想是从哪儿来的?阴阳五行!墨子与孙子不过是用了五行中“依赖”与“制约”关系发生的“变化”而已。诸葛亮在隆中与刘备论天下三分之策,同样是阴阳五行中的依赖与制约构成的三角关系。赤壁战败,曹操逃命华容道,诸葛亮深知关羽不会杀曹操而特令关羽赴华容;诸葛亮为推卸不杀曹之责而命关羽立军令状。为什么?如杀曹则破坏了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鼎足形势,蜀国便无存在的依托,这是在政治上运用阴阳五行。此外,经济学家研究阴阳五行可有富民强国之策;厨艺家研究阴阳五行可以调和众口。今天我重新解释阴阳五行,是为了中医用以疗疾养生。阴阳五行是无定论性的,可以从任何方向解释。

古人从金木水火土五行衍生出五方、五色、五气、五味、五谷、五果、五蔬、五畜、五藏……配以生、克、制、化,形成一个有秩序的“五”的关系。近代学者郭沫若先生认为“五行金木水火土”是古代先民不满于神权统治,提出这个原始的“原子说”,认为宇宙万物是五种物质组成,以反对神权统治(《十批判书》)。对于几千年以来的文化遗存,人们有不同的认知,这是很自然的事。一切解释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至于读者,择其善者而从之可也。

我对阴阳五行的解释,是从什么方向去认识的呢?《黄帝内经·天元纪大论》有一段讲阴阳五行的话:“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生杀之本始,变化之父母,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这段话说得好极了,指出了研究阴阳五行的方向,说明了阴阳五行的内容,而且断言为医不通晓阴阳五行是不可以的。

所谓“五运”,便是五行。古代五运与五行同指五项运动。运字不用说,“军”在走动这不是运动吗?行字为彳亍组成,彳读音CHI,在甲骨文为脚、胫、股相连之象,意为向前迈步;亍读音“CHU”,意为止步。一迈一止即向前移动。所以说运与行都作运动解。

“阴阳”在这里的意义很明确,阴为静态,为具象有形质的东西;阳为动能,是无形质、无象的东西;而阴阳是普遍对立而又统一的。阴阳这个东西在运动,五项运动(五行)。

“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这是说阴阳五行运动乃大自然的运动规律,这个运动规律是万物的纲纪,而用金水木火土代表万物。如把金水木火土看作是五种物质,无论如何你也说不通生杀变化的深邃内涵,只有金水木火土代表万物才能说通。

金水木火土不是五种物质,而是五项运动,所以称“五运”、“五行”。金不是金银铜铁,水不是氢二氧一,木不是松柏杨柳,而是宇宙万物的五行运动。什么运动呢?自然之规律的运动、万物之纲纪的运动、生杀之本始的运动、变化之父母的运动,你说什么运动符合这些条件呢?

我们先认知一下什么是道?《说文解字》解作:行走的道;那么宇宙万物行走的道又是什么呢?用现代语言说,在无限的时间与空间里,自然万物生、死、盛、衰变化的运动规律,就是天地之道。

什么是纲纪呢?“纲”是一个大网的纲绳,提起纲,不论网有多大,就一目不少地举了起来;“纪”是制丝人把丝的每一端都归于一纪之中,只要握住纪,丝无论多少,便被提了起来。

“万物之纲纪”,这里是指五行阴阳运动把宇宙间纷繁复杂万万千千的事物归纳在五行运动之中,万物的生死盛衰一切变化的发生,一切发生的根据,一切变化的原因,尽在五行阴阳运动之中。反过来说,我们掌握了五行阴阳运动的规律,便了解了万物生死盛衰变化的由来与根据。我们看到,阴阳五行运动的规律,是生命由生到死的变化规律。

这是《内经·天元纪大论》告诉我们的。《天元纪大论》的作者是谁,不可知,但说的这话,是有根据的,是对五行阴阳深邃的概括论断。这是阴阳五行的研究方向,是可信的。从先秦至今,研究阴阳五行的学者很多,说法也不尽相同。古人的研究是古代人的智慧。我们今天不能亦步亦趋按古人的足印走,而要继承,发扬。继承,不是复古;发扬,则要有新内容,起码要用现代人的思维、现代人的语言去表述,用现代人的观念去认识生命与生命过程。我想,阴阳五行应该是大众可以理解的阴阳五行,应该是现代人的阴阳五行。

阴阳五行是大自然的运动规律,是万物的纲纪,是生命的根本,是一切生命生死盛衰变化的原因。这不是生命科学吗?宇宙万物的生死盛衰变化的根据既然归纳为五大运动,那么这五大运动是什么呢?我们在研究了前人的见解之后,认识到阴阳五行运动是宇宙万物之间的普遍规律——阴阳离合而生杀、相互依赖而生存、相互制约而均势、相互变化而常新、终始嗣续而永恒,是五大运动的均势平衡状态。

天地之常道,即生命的常态,可称生态。在生命的常态之中,也即生态之中,表现出生命的自主性、共生性、排异性、应变性、守个性五大生命能力。这是阴阳五行运动在生命过程中形成的保障生命的本能,是医学家研究阴阳五行所追求的目标。作为医生,必须通晓阴阳五行与生命五大本能,因为这是生命生死盛衰变化的根本;掌握了这个根本,你便掌握了生命生死盛衰变化的权衡,这其中有取之不尽的认识生命的智慧,所以《天元纪大论》说:“可不通乎!”

二、五行运动中的“天人合一”

阴阳五行是把天(大自然)与人合二为一来看的“天人合一”观。什么是天人合一呢?天人一体,大自然中有我,我中有大自然,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你便是我,我也是你。有了“天人合一”观,才可以研究阴阳五行。

1、阴阳离合而生杀

在五行运动中,阴阳离合而生杀是什么?无形无象的动能为阳,有形有质的静物质为阴,阴与阳合,便是生命的形成。一个有形的质,含入了无形的动能,或者说无形的动能附在了有形的物质,一个生命物生出来了。你看,一个精子附在一个卵子中,一个生命物便生出来了。

一切动植物,凡是有生命的东西,无不是阴涵阳附,即“阴阳合德”而生;“阴阳离决”而死。什么是阴阳离决呢?一个动物生命存在时,身体器官每个细胞都是在运动的,如果这个动能离开了身体、器官与细胞,也就是动能与形质分离决裂了,这个动物便死亡了。所以说阴阳离合而生杀——阴阳离合便是生与杀的根本。

2、相互依赖而生存

阴阳合德,开始有了生命,但生命要持续下去,必须要依赖他物。也就是说,宇宙万物的生命必须是在相互依赖中才能生存。想想看,阳光、空气、水与大地是万物所依赖;牛羊及其它食草动物要依赖草木;食肉动物要依赖食草动物;食肉动物之间也有食与被食的关系。昆虫依赖草木,鸟类又依赖昆虫……这个相互依赖而生存的关系很复杂,不是一条链,而是横竖曲直多维交织的立体网络。

这里说的相互依赖,不是单指营养,还有多种共生关系。如天麻与密环菌、蚂蚁与蚜虫、白蚁与体内的鞭毛虫、寄生虫、寄生植物、菌类等等,包括生存的多方面。总之,宇宙间没有一个生物是可以单独生存下来的。而且每个物种都不可少,因为缺了一个会使另外一个或几个失去依赖,造成另外物种的灭绝或灾难。这就是天地之道——万物相互依赖而共生共存。

3、相互制约而均势

生物在相互依赖中,必然会发生制约。我们只说昆虫与草木之间、鸟类与昆虫之间、牛羊麇兔与草木之间、食肉动物与食草动物之间的关系。凡食草动物皆依赖草木,草木生长多少,制约着食草动物多少;食草动物多少,制约着食肉动物多少。而草木生长又受到天地风晴雨露的制约。因而,草木生长、食草动物、食肉动物都是受天气的制约,食者与被食者相互制约;总之,制约是依赖中产生的,没有依赖便没有制约,没有制约的生命会走向灭亡,依赖与制约都是生存必不可

备注:百度文库转载本能论2分享(免责声明:所有用药是先师的经验,具体用量,用法您酌情而定,与本刊无关)

赞赏

长按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好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效果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ungana.com/schg/58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