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川日报》全媒体记者徐灵
医生紧张手术图片来源于网络
脑溢血,一种让人望而生畏的疾病,一旦突发脑溢血,死亡率极高,一般多发于中老年人。8月6日,医院一名年仅32岁的护士小梁,在家突发脑溢血,医院后,双瞳孔已经散大,危在旦夕。医院的医护人员没有放弃她,经过半个月的全力抢救,如今的她……
快速开通绿色通道
40分钟送进手术室
8月6日下午2点50分,在家休息的小梁突然感到手脚发麻,出于职业敏感,她意识到情况不妙,便立刻让父亲拨打了急救电话。在打电话的过程中,小梁就昏倒了。不到10分钟,当小梁被救护车医院急诊医学科时,她的双瞳孔已经散大,随时都可能有生命危险。
病情发展之快,让人猝不及防,但此时时间就是生命,惟有抢救及时才有可能在这场与死神赛跑中获胜。医院急诊医学科的医护人员立刻为小梁开通了绿色通道,只用了40分钟,就为小梁完成了各项术前检查,并将她送进了手术室。而医院急诊医学科滞留时间控制达标时间是80分钟。
病情特殊手术难度大
手术5小时终获成功
在做术前准备时,神经外科副主任唐雄伟发现,小梁的情况有些特殊,因为脑溢血一般都是由高血压引发的,中老年人属于高发人群,而小梁不仅没有高血压病史,发病时血压也不高,而且年龄也只有32岁,不属于脑溢血的高发人群。结合各项检查,唐医生高度怀疑小梁很有可能是因脑血管病变出血引发的脑溢血。果然,在开颅手术中,他发现小梁颅内的血肿腔内有粗大的血管团块。
这样一来,手术的难度就会很大,既要完整切除病变的血管,才能彻底止血,又要为了保护好脑功能,不能把血管切多了,这对医生在手术中的判断力和精准度要求极高。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和高超的技艺,经过5个小时的努力,唐医生在手术室、输血科、医务科医护人员的配合下,顺利为小梁完成了显微镜下右脑枕叶血肿清除、脑室血肿铸型清除、去骨瓣减压脑室外引流术。手术结束后,小梁的双瞳孔都缩小了,看到这一变化,说明小梁有了生还的希望,神经外科的医生们都感到兴奋。果然,第二天早上8点,小梁就醒来了,意识也逐渐恢复了,经复查发现小梁颅内血肿已全部清除,这表示小梁的手术是非常成功的。
术后面对重重难关
ICU精心救治半个月
手术虽然成功了,但是小梁要想恢复健康,还要闯几大难关,这仅仅是成功闯过了第一关,她还需要面对术后脑水肿高峰期、梗阻性脑积水、肺部感染、褥疮和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难关,尤其是小梁的第四脑室早期积血清除效果不佳,需要长时间留置脑室引流管,从而容易继发颅内感染,甚至可能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如果术后直接转入普通病房,存活的希望依然会很渺茫,需要转入ICU进行继续治疗,实时动态监测意识、瞳孔,及时复查头颅及胸部CT,根据ICP监测结果保障脑灌注压,维持体液平衡及酸碱内环境平衡,并及时应对并发症的发生。
8月9日晚上,小梁因脑室血凝块引流不畅,引发了中枢性高热,重新陷入了昏迷状态。面对这一危情,ICU立刻请全院专家为小梁会诊,在取得家属同意后,及时往脑室内注射尿激酶,最短时间内使积血消退阻断病情恶化。可是在接下来的一周多时间里,小梁病情不断反复,而一般只能往脑室内注射一次尿激酶,该怎么办呢?ICU的全体医护人员在请教相关专家后,再结合小梁的病情,突破常规,反复往小梁脑室内注射尿激酶。最终在主治医师袁亚宁和ICU全体医护人员的精心救治下,8月19日小梁重新苏醒了过来,恢复了意识。8月21日,经复查小梁的各项生命体征已平稳,由ICU转入了神经外科的普通病房。
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吴军提醒广大市民,脑溢血发病年龄已呈现年轻化趋势,市民应多加防范,尤其是近日天气炎热,脑血管疾病患者增多,市民要注意降温防暑,另外还要保持情绪稳定,切勿大喜大悲。一旦发现头痛、眩晕等身体不适的症状,要提高警惕。当出现手脚发麻,面部口角歪斜,语言不清时,请立刻拨打急救电话,患者医院就诊,否则会错过最佳抢救时间。
美编:黄盛
编辑:黄盛
责任编辑:吴显峰
值班总编:梁益学
总编:张宏荣
赞赏
长按招聘策划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ungana.com/scwh/1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