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ost-thrombosissyndrome,PTS)是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venousthrombosis,DVT)最常见的一种长期慢性并发症,也称为静脉炎后综合征或继发性静脉综合征,表现为一系列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症状和体征,轻者仅出现轻微的腿肿胀,严重者可合并长期下肢剧疼、不可逆水肿以及溃疡形成等。普通人群DVT年发病率为1‰~3‰,而约有20%~50%的DVT患者发展为PTS,5%~10%发展为严重PTS。PTS大幅增加了医疗成本,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对PTS的系统及有效的诊治十分重要。
下肢PTS的典型临床表现与其他慢性静脉疾病类似,包括外周毛细血管扩张、凹陷性水肿、皮肤色素沉着、静脉湿疹、静脉曲张,甚至更为严重的白色萎缩、皮肤脂肪硬化和大腿溃疡,主观症状因人而异,主要有患肢疼痛、肿胀、沉重感、疲劳、瘙痒、痉挛等,呈间断性或持续性,常在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后加重,休息或抬高肢体可有所缓解。PTS也可表现为静脉性跛行,可能与髂静脉或腘静脉等大静脉长期阻塞有关。
PTS发生主要原因是流出道梗阻、静脉瓣反流或两者共同的结果。静脉高压是发病中心环节,PTS患者由于血栓形成或静脉瓣闭锁不全导致流出道梗阻及反流导致流体静脉压升高,持续静脉高压可以引起静脉管壁的结构和生化异常,引起皮肤和皮下组织的病理改变,如水肿、静脉曲张、溃疡、色素沉着等。另外,静脉管壁损伤和急慢性炎症也是PTS发生的重要因素。
临床诊断PTS主要根据DVT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由于PTS是一种慢性疾病,推荐DVT急性期疼痛和肿胀消失至少3个月进行诊断。许多临床工具或评分方法可用来诊断和定义PTS。其中,有个3个评分工具专门用来客观测评PTS:Villalta量表、Ginsberg评估和Brandjes量表。每种临床评分法各有其特点。超声、CT、MR等检查手段均可辅助诊断,但静脉造影仍是诊断的金标准,可明确闭塞段位置、长度、闭塞程度、血流情况等,亦可为血管腔内手术治疗提供影像学参考。但是,静脉造影是有创检查,未影响日常生活的轻度PTS患者不常规推荐应用。需要强调的是,很多患者虽然表现出明显的DVT残留静脉异常表现(如静脉回流、静脉高压、静脉内生小梁),却无PTS典型的相关症状,此类患者不应该诊断PTS。
PTS是一组综合慢性病症,临床变现多样,无法完全治愈,治疗目的主要是减轻临床症状及最大限度保留肢体功能,临床工作中应注重综合治疗,其治疗手段主要有药物治疗、分级加压弹力袜、间歇加压治疗、运动训练治疗、静脉溃疡治疗、手术和介入治疗等。
来源:张杰峰,裴长安.下肢血管疾病诊断新进展与病例分析[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06.12
如果您觉得文章还不错,就点击右上角按钮选择发送给朋友或者分享到朋友圈。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最好的医院白癜风是否传染用什么药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ungana.com/scwh/1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