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肾下垂

社会实践走进基层,了解政策,实地考察


白癜风药物 https://m-mip.39.net/nk/mipso_6162073.html
马官镇篇

7月23日,在马官镇党政办公室、扶贫办安排下,跟随扶贫干部前往中山村各村屯进行基础设施项目庭院硬化建设的验收,在中山村干部的带领下,验收队伍抽查验收61户村民家中庭院硬化情况,61户村民遍布于中山村各村寨,中间路途相距较远,验收队伍顶着烈日仔细查验,保证工程项目建设达标。

在走访中,从镇干部处了解到,此项目为基础设施建设一部分,意在改善村寨中主路以外支路的交通环境。5年前,许多小巷子中道路状况恶劣,遍布牛马排泄物,雨天泥泞情况更是糟糕,晴天恶臭扑鼻,严重影响当地村民的生活质量。根据政策,政府组织进行庭院硬化工程改造,按照每户30平米、每平米45元的标准进行补贴。在走访验收中,我们发现如今经过改造的村路,已经全部完成了水泥地面的铺设,道路平坦了、气味也轻了,看到许多老人家的脸上也都挂着笑容,表示对这一工程的满意。

走访中,我们也发现,虽然很多新房拔地而起,但一些房屋内部建设依然简陋,村寨中依然存在许多居住环境仍待改善的危房、旧房,几代人生活在一个简陋的旧房中,“石板当瓦盖”;排水设施的不足,使一些巷子中依然有难闻的气味……看到这些之后不免有些担忧、心酸,小孩子坐在门口瞪着大眼睛望着过来的陌生人;留守老人拄着拐杖站在门口静静看着,白发苍苍,缺少儿女的照顾,就像浮萍。镇干部说,像这类老人都会根据实际情况,将其被纳入五保户或贫困户的范围内,受到政府的照顾,或许这样能够稍微抚慰老人的心。

短短的一天,看到的、了解到的虽然有限,但确实实实在在地走进了农村,亲身感受这里发生的点滴,有触动、有收获,扶贫调研路上,我们继续前进!

7月24日,在马官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黄明全书记及扶贫办相关同志的带领下,我们来到马官社区的自然村组之一——草塘村寨,调研了解这里的发展情况。草塘村寨是马官社区地理位置较偏远的自然村寨,这里群山环绕,位于9座山峰之间的坝区,交通曾成为限制这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走到自然村组的门口,看到的是一个仿照村内千年血藤而制成的建筑,上书草塘二字。在村内我们见到了这株血藤的真身。据悉,血藤可以用来泡酒,其产物鲜红如血,故称血藤。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目前在山中还有部分血藤的存在。除此之外,我们也看到一在建的广场,和一些正在施工的道路,还有古时通往安顺市区的古道,和一口四季不干的山泉,入村如同进入一自然生态圈,山中鸟语蝉鸣不断,环境十分良好。

据黄书记介绍,这里正在开发一个旅游项目,是青岛对口帮扶的成果之一。这个村寨中主要是布依族居民,目前在建的项目保留了布依族的民风,同时加入了家禽养殖的扶贫项目。目前已有较为成熟的规划。这样的项目,一方面是更好的完善草塘村组的基础设施建设,在道路、用水等方面提供较好的保障。另一方面,家禽养殖的项目也是因地制宜的给村民带来较高的经济收入,同时正在发展的旅游业也可以给草塘带来更多发展的活力,两者结合,可以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建设与开发的同时,也基本维持了大自然的原貌,保护了这一片的原始森林,让后人和来此的游客都能享受到这一片天然氧吧,真正做到生态扶贫。

我们认为,这样的项目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一方面可以借助黄果树等景区的旅游资源,加入一些民居、民俗体验和生态体验,形成一条完整的旅游产业链;另一方面,借助这个项目,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在其他层次和方面助力扶贫攻坚,一举两得。

化处镇篇

7月24日上午,我们在水井村村委会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前往水井村实地考察乡镇企业和村民脱贫致富情况。

贵州地形多山,一路上乡间小路曲曲折折,蜿蜒起伏。据水井村村委会工作人员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村里的路已经新修平整过。现在道路交通发达了,村民与外界接触也多了,未来一定会有好的发展前景。“地无三尺平”、“八山一水一田”,这是对贵州地形的生动准确形容,勤劳善良的贵州人民在山与山之间开垦出一块块农田,勤劳耕作,创造了人类耕作史上的奇迹。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水井村利用自身种植荷花的优势,创办了以荷花为主营项目的乡镇企业,动员村民入股,每年参与分红,今年刚投入生产的荷叶茶预计产生万元的利润,通过集体经济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在企业会客室,我们碰巧见到了中航集团前来挂职的驻村第一书记王泽勇,泽勇书记大学毕业后进入中航集团工作,是典型的理科技术研发人才。三年前,在党中央精准扶贫政策的号召下,泽勇书记主动申请挂职驻村第一书记建设家乡,带领家乡人民战胜贫困。在谈到三年来的工作感想时,泽勇书记不无感慨,“角色转换是一件挺困难的事,从研发人员转变为驻村第一书记,需要对全村的发展有宏观规划,基层工作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需要有耐心和定力。”正是一个又一个像泽勇书记这样精干的80后驻村第一书记,不畏条件艰苦,主动扎根农村,以党建促脱贫,带动了我们贫困地区人民寻找新思路,探求新突破,使得这几年乡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与泽勇书记的交谈中,我们体会最深的是目前脱贫攻坚和新农村建设最缺乏的就是青年人才,需要有更多有定力、有情怀、有奉献精神的青年人来到广阔农村建功立业,西部地区为青年提供了广阔舞台。

下午,我们实地走访了水井村两户典型人家,一户是尚未脱贫的贫困户,在困难群众家中,我们与90多岁的老奶奶聊天得知:“这几年,在党中央精准扶贫的政策引领下,自己家的生活已经上了一个新台阶。原来我们家里住的是危房,政府免费为我们新修了住房,能够住上这么宽敞的住房,是托了共产党的福,托了总书记的福,是党的政策好,感谢习总书记,感谢党中央!”,“近期我们准备在家里新修一个带坐便器的卫生间,也能像城里人一样生活。”另一户是村中已经致富的家庭,这几年一直在承接工程建设项目,不仅使家里的生活水平蒸蒸日上,住上了二层小楼,还带动了全村部分青壮年外出就业,是先富带动后富的典型。我们实地参观了家中装修陈设,与城市居民住房并无差异,这说明我们的城乡发展差距正在缩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家中三个女儿都在县城就学,县城中学在义务教育阶段师资配备与城市同步,子女就学问题完全不用操心。

夕阳西下,我们结束了一天的考察行程,返回化处镇政府,农田在夕阳的映衬下格外耀眼,呈现出一片希望的田野,耳边回想起总书记的那句“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只要干群同心,共谋发展,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创造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坪上镇篇

坪上镇,作为普定县下欠发展程度最高的乡镇,坪上镇下辖的14个自然村中有近10个贫困村,其中有4个深度贫困村。而交通不便、苗族和布依族等少数民族同胞聚居的情况也让这里的脱贫攻坚实践变得更为复杂。

7月21--22日,镇政府扶贫办的老师驱车带领我们进村,给80岁老党员发放建党节补贴,给贫困户宣讲危房改造的相关政策、申请流程。分管扶贫事务的副镇长给老党员大爷鞠了一躬,随后递上补贴并进行登记;尽管腿脚不便,但老大爷依然坚持与我们一一握手。需要申请危房改造的老奶奶对精准扶贫的政策公文不大明白,扶贫办老师们用大白话、家乡话细细解读,并反复回答老奶奶的提问,直到老奶奶满意地点头。接地气又负责任的解释下,精准扶贫的6个“精准”显现得淋漓尽致。

以往我们对政策的理解还停留在理论和宏观层面。直到深入基层、走进村户才发现,要将政策以老百姓愿意听、听得懂、听不腻的方式传达,需要多么恳切的态度、多么灵活的智慧。共产党人脚踏实地、开拓创新的精神财富,在这个山环水绕、物产丰饶的镇子上传递不辍。

7月23日,我们专程下乡走访中草药种植项目的实施进度。名贵中草药种植是普定县依托地理条件的精准扶贫特色项目,也是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重要出口。糯东、双喜、毛栗、坪上、果陇、木桥6座村子,分布着独脚莲、白芨、黄精、三七、天麻等10个种植基地。这些基地大多是当地有经验的种植大户牵头、几个贫困户联手运营的,国家财政进行拨款和技术指导,总种植面积达上百亩,想见将为今年年底普定的脱贫工作作出巨大的贡献。

在糯东村也就是独脚莲的种植地,沿着山壁险路穿行、翻越了重重阻碍,终于在山腰处见到了黑色防晒布覆盖的独脚莲育苗地。我和老师一起帮着种植的农户给种植地翻地松土,并且亲眼见证了刚冒芽的独脚莲带给农户的惊喜。

在毛栗村,有着大量的黄精种植基地。这里的农户凭借和土地打了多年交道的睿智,开发出了黄精田垄间套种韭黄的精巧方法,既能提高收益,又可保持水土,提高黄精的质量。看着一望无际、绵延尽整个山腰的种植地,种植大户龚昌林、龚昌富兄弟不无感慨的说:“现在的政策好哇,才有这么高的收益。以前,建房子、买小汽车、送娃读书,想都不敢想”。

在糯东村走访期间,我们偶遇镇卫生所组织承办的“健康扶贫”专项体检活动。由中央拨款,为镇上全体村民提供一年一度的免费体检,体检项目包罗齐全,甚至细化到了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抽血检查项目。坚定不移地推进“健康中国”项目,并且毫无折扣地推动至每一个自然村,年年跟进落实,中央的决心和远见可见一斑,也更生发起我们作为共产党员的感佩和自豪。

在糯东村支部走访期间,我还注意到这里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制度、矛盾纠纷调处回访制度、帮教制度等基层的制度实践和制度创新。精准扶贫的“六个精准”中提到了措施到户、因村派人的两个精准,而这些基层制度的灵活制定和施用,为脱贫攻坚作战队队员“传帮带”作用的发挥打下了坚实基础,也进一步激发了我们的制度自信。而脱贫攻坚政策咨询的常态化机制,也为老百姓学懂弄通政策、基层公务人员做实政策提供了有力依托。

7月24日,我们主要走访了8月底即将通车的高速公路的配套设施建设进度、革渣村的韭黄种植现状,并在当晚与李林副镇长了解了全镇各村在养殖扶贫方面的现状。

坪上镇连接外界的高速公路将在8月底通车,但目前沿线受影响居民的安置、匝道等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仍在进行当中。镇党委罗书记带着我们走进砖石厂、走进匝道预计铺设线路、走过隧道、穿越主干道排水沟,一一确认后,目光深沉而坚毅地向我们讲述:“这是关乎坪上未来发展的一件大事。要做好这最后一步功夫。”

革渣村的韭黄种植形成了产业,以大棚集体种植和个体片田种植结合,既响应了普定县全县种植韭黄的政策,也为村民们的脱贫致富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傍晚与副镇长咨询时,我们也了解到,普定全县采取了“一村一公司”的生产模式,由每个村的村委牵头成立公司,指导农户进行统一的经济作物种植、肉用动物养殖。尤其是养殖方面,有牛、猪、兔子等多种选项,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运作模式。集中养殖和散养结合的养殖模式,充分保证效率和个体的积极性,再加上国家政策、技术的支持,以及村级公司资金的兜底,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和发展潜力。“再怎么亏,也不能亏了老百姓的钱”,真诚的话语下,是中央和无数奋斗在基层一线的共产党员的担当和无私付出。如你所愿的盛世之下,是无数中国脊梁的潜心奉献。

而作为站立在新时代潮头、迎接着新征程曙光的南大青年,我们也一定会不辱使命,静下心、沉下气,学到真知、融入实践,向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南大团委

来源

南京大学暑期实践贵州分队

美编

熊新宇

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angshenxiachui.com/scwh/424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