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肾下垂

痞根穴治疗子宫肌瘤的经外奇穴


导读:痞根穴是经外奇穴,“痞”,就是痞块的意思,腹内肿大的器官。“痞根”的意思就是指难消痞块可除根。有健脾和胃、理气活血的功效,缓解治疗胃痛、反胃、胃炎等作用。痞根穴的位置:1腰椎棘突下,旁开3.5寸,详见本文图解痞根穴的准确位置图和具体手法。

:治疗子宫肌瘤的良方—刺激痞根穴

视频摘要:子宫出血是子宫肌瘤最主要的症状,见于半数以上的患者,以周期性出血多见,当子宫肌瘤逐渐长大后,能在腹部摸到包块。一般情况下子宫肌瘤不引起疼痛,但不少人有下腹坠胀感、腰背酸痛的症状。如果子宫肌瘤过多或过于严重,则可能影响妊娠或因出血过多而导致贫血。而痞根穴善治痞块之疾,可以行气活血,软坚散结,对于子宫肌瘤的治疗有很好的效果。

痞根穴属于经外奇穴,痞根穴的准确位置位于腰部,当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3.5寸。

痞根穴位于人体腰部,当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3.5寸处《医学入门》。另说在“十二椎下旁开三寸半”《医宗金鉴》;“第十一胸椎之下两侧,相去三寸半”《中国针灸学》。

患者俯卧时,痞根穴位置在腰部,当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3.5寸取穴或于膀胱经之肓门旁开0.5寸处取穴。

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骶棘肌和腰方肌;有第一腰动、静脉背侧支。分布有第十二胸神经和第一、二腰神经后支的内侧支。

痞根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骶棘肌和腰方肌。分布有第十二胸神经和第一、二腰神经后支的内侧支。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下后锯肌→髂肋肌。

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第12胸神经后支的皮支分布;深层有第1腰神经后支的肌支和第1腰动脉分布。

“痞”,就是痞块的意思,腹内肿大的器官。“痞根”的意思就是指难消痞块可除根。

痞根穴解析

Pǐgēn

痞,痞块,腹内肿大的器官,如肝肿大、脾肿大,泛称痞块。此穴有治疗肝脾肿大的作用,有如截断痞块根部的作用,故名痞根。此穴出自《医学入门》。从肓门穴分出。

痞根穴为经外奇穴名(pǐgēnEX-B4)。出《医经小学》。在腰部,当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3.5寸。主治痞块,腰痛,胃痉挛,胃痛,胃炎,胃扩张,肝炎,肝脾肿大,腰肌劳损,肾下垂,肠炎等。

出处

《医学入门》:专治痞块,十三椎下,各开三寸五分。

按摩痞根穴缓解治疗胃痛、反胃、胃炎、腰脊强痛、腰肌劳损等。按摩痞根穴具有健脾和胃、理气活血的功效。

主治病症

痞根穴主治痞块,腰痛,胃痉挛,胃痛,胃炎,胃扩张,肝炎,肝脾肿大,腰肌劳损,肾下垂,肠炎等。

痞根穴主治痞块、腰痛、胃痛,以及肝脾大、肝炎、胃炎、肠炎、肾下垂等。

局部病:痞块(肝脾肿大)久不愈,肝炎。

其他病:胃痉挛,胃炎,胃扩张,肾下垂,腰肌劳损等。

痞块,肝脾肿大,疝痛,腰痛,肠炎,咳逆。

胃痉挛,胃炎,胃扩张,肝炎,肝脾肿大。

腰肌劳损,肾下垂。

穴位配伍

痞根穴配精宫穴、鬼眼穴,治疝痛、反胃。

痞根穴配命门穴、肾俞穴、太溪穴,治腰肌劳损。

痞根穴配脾俞穴,血海穴治痞块。

刺灸法

直刺0.5~1寸,局部有酸胀感,或放射至腰部;可灸。

一般斜刺0.5~1.0寸;可灸。

:用艾条回旋灸治痞根穴,10~15分钟,一天一次,可以缓解治疗胃痛、反胃、胃炎等刮痧痞根穴的方法:用刮痧板角部由内向外刮拭痞根穴30次,以出痧为度,隔天一次,可治疗肠炎、便秘、脱肛等。拔罐痞根穴的方法:用气罐留罐10~15分钟,一天一次,可以治疗腰肌劳损、胃扩张、肝炎等病等。

按摩痞根穴的手法:用大拇指指腹揉按痞根穴2~3分钟,长期坚持,可以治疗腰脊强痛、腰肌劳损、胃下垂等。搜索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正规的医院
北京中科忽悠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ungana.com/scwh/50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