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芝善堂
1
秒懂灵芝百科养生如此简单
很多朋友不理解五脏中的脾到底有多重要,今天给大家详细的讲一讲脾这个脏器在我们的身体发挥着怎么样的作用?
脾主统血:是统摄血液运行的司令官
脾主统血。这个功能可能有点难以理解。首先,解释一下什么叫作“统血”。统,是统摄、控制的意思,是指维持血液在血管内流动而不溢出血管外。这项功能也是由脾脏来负责的,为什么呢?脾就如同统摄血液运行的司令官,脾的一声令下,血液则规规矩矩地“守卫”在脉道这个“军营”中而不敢“逃逸”。明代薛己《薛氏医案》中明确指出:“心主血,肝藏血,脾能统摄于血。”清代沈明宗也说:“五脏六腑之血,全赖脾气统摄。”说明脾统摄血液的重要功能。
这股统摄血液的力量是由气来完成的,而体内气血生化之源的脾脏自然是“气之母”。所以,脾气不足而导致的出血一定是责之于脾的。所以,“司令”能否管好“下属部队”和脾气以及脾阳的旺盛与否密切相关。脾的阳气充盛则气固摄有力,方能统摄血液,血液可以正常在脉内循行。反之,脾阳不足,脾失去了温煦,则导致脾失健运,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减退,气血化源不足而气血两亏;气虚则使气统摄无权,从而发生血逸脉外而导致出血,称为脾不统血。就好像将军没有了威力,下面的士兵心也散了一样。脾不统血包括下部出血(如便血、尿血、崩漏等)和肌肉皮下出血(即肌衄)。所以种种表象的背后都是脾虚无法统摄血液所导致的。由于脾不统血是虚性出血,出血色淡、质稀,并有各种气虚的表现,像乏力、气短、腹泻等。
脾除了统血之外,还有生血之功。脾运化的水谷精微是生成血液的主要物质基础。因此脾气健运,水谷精微才能源源不断地化生,再由脾上输于心肺而生成血液。故《景岳全书·血证》曰:“血……源源而来,生化于脾。”因此,脾气健运,化生血液的原料充足,则气血生化旺盛而血液充足。若脾失健运,水谷精微乏源,则气血化生减少而气血不足,出现面色萎黄、头晕眼花、唇、舌、爪甲淡白等一派血虚之象。脾主生血与统血,其实都源于脾主运化。脾既能促进生血,又能促进气的生成,而气的生成能使气旺,气旺又可统血。所以,脾主生血和统血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这样来看,脾不仅要负责化生血液,还负责让血液规规矩矩地在血管里运行,还真是挺辛苦的。
脾主升清:吸收营养精微物质的运输机
有些人明明睡眠很好,却经常觉得头晕目眩,打不起精神,这其实是“脾气主升”中的升清功能失常所致。清,是指轻清的精微物质。脾主升,说的是脾的升动转输功能。脾像“运输机”一样将水谷精微向上“输送”到心、肺,从而化生气血以营养濡润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就好像混沌的屋子因输注了一股凉气而精神振奋一样。但是如果脾气虚弱,无力升清;或本身被湿浊捆绑,无法施展升清之功:“运输机”生了锈,那么升动转输功能就会失常,导致精微物质不能被及时“运送”,气血不得化生更无法输布,进而各脏腑组织因得不到气血津液的滋润、濡养而导致其功能不能正常发挥,出现各种各样代谢失常的病变。因此头目得不到滋养则会出现头目眩晕、精神不振等症状。有的老人形容这种状态为脑袋不清凉,始终处于混沌状态,总爱睡觉,但是醒过来却不清醒。
另外,脾气主升,还表现在升举内脏方面,是指脾气上升能起到维持内脏位置的相对稳定,防止其下垂的作用。
脾和胃的功能方向是相反的,胃是往下去的、脾是往上来的。二者表面看似矛盾,实际上是升降相宜,互为因果,协调平衡,维持脏器位置恒定不移。上是为了更好的下,下也是为了更好的上。
若脾气虚弱,无力升举,则导致中气下陷(“中气”是脾胃二气的合称),向上没有了动力,可见脏器下垂,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阴挺)、脱肛(直肠脱垂)等。一般胃下垂的患者都是瘦高体型,没有多少肉,这就可以用脾气虚来解释。正因为脾气虚,无法运化水谷精微去濡养肌肉,所以肌肉多是瘦削的,而另一方面脾气无力升举内脏而出现了内脏下陷。临床治疗内脏下垂,常采用补脾气、升清阳的方法,补中益气汤是其代表方剂。
脾主肌肉:胖瘦全由脾做主
现在很多人追求苗条的身材,减肥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减肥的方法也层出不穷,其中节食和锻炼最为常见。然而同样的减肥方法,不同人的效果也不尽相同。有的人不论怎么控制饮食、增强锻炼,体重就是不下降,这时就要警惕是不是“虚胖”。有些人却恰恰相反,形体瘦小,却怎么吃也不胖。
《素问·痿论》说:“脾主身之肌肉。”意思是说:肌肉的丰厚程度是由食物精微的消化吸收决定的。脾在体合肉,脾气的运化功能与肌肉的壮实及其功能发挥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全身的肌肉,都依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及津液的营养滋润,才能壮实丰满,并发挥其收缩运动的功能。很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人一旦食欲不好,吃得少,就会消瘦,肌肉变少,精神也不矍铄;而食欲好能吃的人长得都很壮实。
如果脾胃虚弱,运化水液失职,导致湿邪留滞则会肿胀、困重乏力,甚至水肿,很多人的“虚胖”就是这个原因。同样,脾胃虚弱,运化水谷无权,营养不足,肌肉不得濡润滋养就会消瘦、萎软、没有光泽,李杲称之为“脾虚则肌肉瘦削”,即使吃再多的食物也不能消化,自然也就不会增重了。
所以,无论减肥还是增肥都需有的放矢,因痰湿“作祟”而引起的肥胖,应以健脾利湿为主,盲目节食和锻炼并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甚至会进一步损伤脾胃;因脾胃虚弱、消化不良所导致的消瘦,则应以健脾和胃为主,进食大量的食物会加重脾胃的负担,同样对脾胃不利。
喜燥恶湿,沼泽地里的鞋子
脾“喜燥恶湿”讲的是:由于体内的精微物质多是呈液体状态的,脾负责运化这些“液体”到体内各处,却很容易被这些“液体”缠上身,而导致“脾被湿困”。就好像走在沼泽地里,走得越远,更多地上的湿泥巴会粘在鞋上而导致鞋子越来越沉,越来越走不动,最终只好停在原地。脾被湿困也是这个道理,最终被湿邪裹住的脾脏无法发挥自己的生理功能而只好停在原地。所以,脾是喜欢干燥讨厌湿腻的环境的,这样才可以轻装上阵,完成工作。
主四肢肌肉:运动活力出于脾
俗话说“人老腿先老”,腿脚是否便利往往可以反映出老年人的健康程度和精神状态。然而四肢的活动,除与筋、骨关联外,主要依靠肌肉的伸缩运动。四肢同样需要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及津液的濡润滋养,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活动。可见四肢也要归脾“领导”,因此又有“脾主四肢”的说法。
脾气通过升清和散精作用将其运化的水谷精微输送到人体的四肢,以维持四肢的正常活动,即“脾主四肢”。《素问·太阴阳明论》说:“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说明四肢的功能正常与否,与脾气运化水谷精微和升清的功能是否健旺密不可分。脾气健运,精微得以布散,则四肢的营养充分,而活动也轻劲有力;若脾失健运,精微不能输布,则四肢的营养不足,倦怠乏力,严重者日渐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得随意运动,久而久之导致肌肉萎缩或肢体瘫痪,即痿证。
调理脾胃的必备佳品
灵芝菌丝粉,是解决胃病、结肠炎、肠炎、十二指肠溃疡等胃肠疾病反复发作最佳用品。它最关键的一步是重建胃肠道代谢系统,重建肠道防御与攻击系统的平衡,调气行血,疏肝和胃,镇痛止泻并杀死肠道内的有害菌,排脓祛腐,对受损胃肠进行修复,药物内含的有机营养成分能迅速营养修复受损胃肠黏膜,促进溃疡愈合。
临床实验证明:患慢性胃炎者,服用灵芝菌丝粉后15天,症状明显减轻,食欲增加;继续服用达一个疗程4个月左右后,症状基本消失,胃镜复诊见病灶基本消失,幽门螺旋杆菌显阴性,从而慢性胃炎得以彻底治愈。灵芝菌丝粉又具调节胃粘膜局部微环境的作用,能增强胃局部抗病能力,重新恢复稳态,这是其治疗慢性胃炎的主要机理。灵芝菌丝具有健胃、补虚的菌效,治疗慢性胃炎、胃阴虚所致胃脘痛等症有良好效果。
姬松茸猴头菇麦芽冲调粉运用现代生物发酵技术生产,无任何添加剂,可改善脾胃虚弱,运化无力,食积不消者,增强健脾消食之力。
猴头菇助消化,具有健胃,补虚,益肾精之功效;年老体弱者食用猴头菇,有滋补强身的作用。
麦芽还可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胀闷,及肝脾不合,嗳气少食等症。
免责声明:平台部分图文来源网络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予以删除。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angshenxiachui.com/scwh/5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