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肾下垂

亚健康的本质


导读

中医治未病,治的就是所谓「亚健康」,只要出现亚健康的某些表现,中医就有办法辨证论治了。本文,郭生白先生讲亚健康的本质,希望能唤醒更多人对亚健康的重视,并早日调理好身体。

亚健康是从哪儿来的?大多数是外源性疾病错误的治疗中留下的后遗症。比如说病毒性感冒,强行退烧,造成的;不管什么病,用激素,造成的。

看看我们现在激素横行,一个卖黑膏药的,到市场上去进货去,就有卖药的说你要这个吧,现在都用这个,一贴上就不疼,黑膏药里都加激素。我们这个灾难,你看看,无处不是,无所不有。

不合理的饮食习惯与不良嗜好,也有可能造成亚健康,但化学药物则是造成亚健康的头等重要原因。

可以说,亚健康者绝大多数是来自化学药物,而亚健康却是发生三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的基础。这是可以验证的,我提出一个方法,大家可以公开验证,看是也不是。

如你发生了感冒,特别是流行性感冒,请你对如下两种办法做出选择:1、先用激素退热,再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或抗过敏药。不论多少天,你很可能留下亚健康,虽不一定是百分之百,但几率很高;2、如果你不用化学药,不是以对抗的理念先退热,而是用因势利导的方法,用中药发汗,汗出之后一切症状消失,不会有亚健康。

为什么70%以上的人口是亚健康?这不光是中国,外国也如此啊。美国如何啊?他们的病也没治,也没办法。他们比我们还严重,我们好歹有一个中医这么掺和着,他们的百姓有病吃药,不吃就忍着。要不信你问问,别说上国外去打听,你问问国外回来的人是不是。

亚健康是什么玩意儿?就这么个玩意儿。从哪儿来的?就这么来的。到哪里去呢?按75%计算,不说再递增,中国13亿多人,有多少人?要多少个医生去治?这是个大问题。

亚健康到底是个什么病?这里列了三十多个症状。我们把线性思维抛弃,用系统思维看。这些症状是什么原因?虽然症状不同,出现的部位不同,出现的反应各有差异,但本质是一个。这就是我要说的,线性思维和系统思维对于疾病的看法,有太大的区别。

脉象——弦细;舌苔——薄白。

1、神疲体倦2、头昏目眩

3、口舌干燥4、胃疼胁闷

5、心烦易怒6、大便秘结

7、寒热交替8、口苦厌食

9、心悸水肿10、阳痿阴冷

11、自汗盗汗12、乳房胀疼

13、肥胖无力14、消瘦无力

15、器官下垂16、乳腺增生

17、健忘失忆18、过敏反应

19、嗜睡失眠20、易患感冒

?就说这个亚健康头一个:神疲体倦。

没精神,有疲劳感,这是什么原因?不要用线性思维,这个人的精神和体力来自哪里?医学有一个一般的常识,大家都知道,体力和精力都要有物质来支持,就像汽车跑路要用油一样。生命和机器是两个系统,但是它们的能量,都是在物质的组分(各组织成分)被破坏的时候产生的。

我们的体力和精力来自什么物质?葡萄糖。葡萄糖来自哪里?来自我们的吃喝饮食,进入身体,让我们的生化系统把它都拆散了,也就是把组分都破坏了。

一个蛋白质的分子要分解成几十种氨基酸,不是蛋白质了,然后我们的生化系统再把它组织成我们的。张三组织成张三的,李四组织成李四的,王麻子组织成王麻子的,而且互相还不是一样的,我们各人组织各人的。

你看我们一个拳头出去,把一个木桩打折了,需要什么?需要物质。合成的物质不够,你怎么有体力啊?

这个分解和合成,它需要什么啊?它是在哪些系统中完成的?能量,能力,能,我们统一起来说,叫生化能,就是生物化学的活动能力。这个能力在分泌、代谢,能力低了,合成得不够,人就没有精神,没有体力。神疲体倦,是分泌、代谢系统的功能不足。

?头昏目眩。头昏,目眩,眼睛看东西不舒服,这是为什么呀?你看最前面有一个「脉弦细」,我们的血管一摸,像弓弦一样,很细。为什么这样啊?你的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失常。

它应该是身体要舒张的时候就舒张,身体需要收缩的时候就收缩,但是它不根据这个身体的需要而发生舒张和收缩,它老处于一种收缩的状态。那么,这个收缩的血管管腔是细的,对于脑部的供血是比较少的,所以脑部缺氧气、缺营养,人感觉头昏。

?口舌干燥。嘴里是干的,有时候还苦,什么原因?干啊,明摆着,你的唾液分泌得少。为什么分泌得少?分泌系统有障碍。

怎么苦?苦哪里来的?苦是胆汁的味道。胆汁本来是肝脏合成后,送在胆囊存起来,它再一滴滴从十二指肠送到肠道去,它是一个消化液。这是胆汁的代谢过程。

胆代谢发生了障碍,它不收缩,不给它一滴一滴地滴,而是处于一种静止状态。胆汁合成了存起来,存得多了,满了,就往外溢。

溢到哪里?溢到循环里,溢到血里,肝循环进入大循环,大循环到舌头这儿。舌头有味蕾,胆汁的苦味就出来了。这个苦,你漱口也不行,它在血液里头,是给你送来的胆汁,还是代谢障碍。

?大便秘结。大便干吗秘结?你要知道每天在排大便是什么原因。饮食的渣子要排出去,全身每一个细胞代谢出来的,生命化学的垃圾也要排出去,送到肠道里排出去。

肠腺要分泌,大便就润滑、往外排;肠子在蠕动,蠕动就分泌,分泌就往下走。蠕动得慢,往下走得慢,分泌得少了,大便就秘结。是代谢、分泌障碍不是?

?乳腺增生,这是分泌障碍。

?阳痿、阴冷,这是什么?分泌障碍。

再讲一个,

?下垂病。胃下垂、肝下垂、肾下垂、子宫下垂、脱肛、肠扭结、肠粘连、肠套叠,都属于下垂病。

为什么要有下垂病?所有的脏器,不是说装在一个口袋里就完了,每一个脏器都有一个韧带,固定在我们的脊椎骨,给它一个位置。

你看唱京剧,那些古戏,翻跟头,一个前滚翻,一个后滚翻,在空中转到二十个以上,啪,下来站住了。你想想,在他前翻后翻的时候,这肠子、胃随便乱动;他站住了,各就各位,还是那个位置,不能动了。这是什么?这是我们的韧带固定在那儿。

今天中午我吃三大碗炸酱面,三大碗炸酱面有五斤,我这胃能靠下吗?我两顿没吃饭,我这胃收缩得像放了气的一个皮球,这个胃它不靠上。

装上了五斤不靠下,去掉了八斤不上提,为什么?一个调节机能在调节着它。你沉了我紧,你轻了我放松,总是这么和谐地,恰如其分地在调节。这个功能失去,出现了下垂。

你看看,这几十个症状,都属于亚健康。不但这一大群,再添上一大群也有。太麻烦,这就够多了。你只要能认识到,亚健康就是分泌、代谢、自主调节这些系统发生障碍,这就是亚健康。

大家想一想,这个东西要发生以后,这个人是什么病呢?亚健康,完了吗?不是,它本身就是一种病。有的西方医学家说,这是大病的隐性阶段。这个话说得是比较好,不过实际上说得不够清楚。病就是病,病没有隐性,都是显的。他为什么说是隐性?因为他不能确定是什么病,又觉得说没病不行,觉着说亚健康也不对,还得说病。说是大病,大病又没有。隐性病,这么粘连起来了。

实际上,我说它本身就是病,我们管它叫什么?其实问题不在于叫什么。我们叫亚健康,也是那么治,我们叫气机失调,也是那么治。治疗没有区别,痊愈没有区别,「名可名,非常名」,不必去太追究这个东西。

大家认识亚健康了,我再说一遍

?脉象、舌象。

脉弦细:弦细是因为收缩。脉体收缩,收缩管腔变细,上供血不足,发生了头晕目眩。

舌苔薄白:薄白是分泌障碍,因为口腔有两对唾液腺,一对是分泌粘稠唾液,粘稠唾液里头有很多的粘蛋白;一对是分泌稀薄的唾液,稀薄唾液甜津津的,像水一样。这个病发生以后,它分泌稀薄唾液很少很少,分泌的是粘稠唾液,这个粘稠唾液里的粘蛋白,粘到舌头上了,形成了白的薄的舌苔。

你看,完全是分泌障碍、代谢障碍、调节障碍,亚健康就是这么个病。这个病一好,后面那一大群、两大群的大病,没有一个发生的,没有发生的机会。

如果我们要把一个人的疾病切断在亚健康,这是个什么结果?这就是我们追求的全民健康的第一步,第二步是把大病治了。

不可能一个也没有,那我们减少90%行不行?减少50%也是全世界第一!但是我们不是考试的,我们要求减少90%,我们实现全人类没有的,唯有中国一个的健康国家。

谈到健康养生问题,我们常常听到一个词,亚健康。这个词流传广泛,老百姓在说,专家学者在说,甚至世界卫生组织都在说,还公布了一些亚健康的标准。其实要我说,这个含混不清的“亚健康”提法,实在害人不浅。

首先,亚健康的定义太模糊。头晕、失眠被说成是亚健康;疲倦、乏力被说成亚健康;记忆力减退,思维迟缓被说成亚健康;心悸胸闷、怕冷怕热,甚至性功能减退,都被说成亚健康。

有人把这种现象总结成了一句顺口溜:亚健康是个筐,搞不清楚的就往里装。

现代医学的诊断,是在组织器官、血液产生严重病变时,才能诊断出来的方法,而当疾病没达到特定程度,还处于早期症状时,则不能完全确诊。这时候就抛出“亚健康”三个字,作为掩饰其不足的一个借口。

举个例子。有很多朋友都听说过冠心病,什么是冠心病呢?就是给您心脏供血的动脉血管(医学上称之为冠状动脉)堵塞了,当堵到70%左右时,您就明显不舒服了,会出现心慌气短、胸闷等症状。医院看医生,医生给您一检查,发现您的冠状动脉血管已经堵了70%左右了。就给您写下了一个诊断,即冠心病。请问,是医生给你诊断时,您的冠脉血管一下子就堵到了70%吗?当然不是了。这要经过您几十年的“努力”才能实现。您的血管可能在您十几岁时就开始堵塞了。那么,血管堵到40%时您有没有病?您当然有病,但在这一阶段,虽然有病,仪器却是检查不出来的。您的血管一点都没有堵时,是%健康的状态,而当堵到70%时,就能检查出来了,这之间的状态就是西医常说的“亚健康”。不能确诊的病,就统称亚健康,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中医学是诊断亚健康的一个好方法,在脏腑器官没有产生严重病变时,就可以进行诊断调理,从而阻断疾病的发展。应该说,人体没有亚健康,没有疑难杂症,这是医学诊断技术的严重不足。亚健康症状,不应该叫健康与疾病的中间状态,而应该直接叫:疾病早期,或者叫“疾病的非临床阶段”。很多时候,医生在面对无法确诊或无法处理的疾病时,就会跟病人说:你没有病,放宽心,注意调理下就行了,不会出什么大问题。因为这个病在你身上,没有在他的身上,加重了又不会伤害他。如果这个病在他身上,你看他慌不慌。前几天看了一个40多岁的鼻炎患者,这个患者打喷嚏流鼻涕,今年是第三年,医院,医生说没大事,稍微过敏一些,很多人都这样,这属于亚健康,开点西药缓解一下,过了两个月,没什么症状了,就不管他了;去年秋天,鼻炎又有了,这次稍微严重一些,不仅仅打喷嚏流鼻涕,鼻塞也有了,大夫又给他开了一些药,过了冬天又没事了;今年比往年来得早了一点,这才进入秋天没多久,不仅仅去年的症状全有,而且呼吸也有点难,去医院检查发现,鼻甲肥大!因为鼻甲肥大导致鼻孔呼吸气流不足,晚上呼吸困难,有时候睡觉张着嘴!这次医生有内窥镜仪器为证,没再说其它的,但是大夫说了,你这是鼻炎引起的,鼻炎治不出根,只能缓解!西医也只能这样,的确西药没办法除根,但是中医可以,而且几千年了,中医都可以,不是今天才行!能否根除,我们要抓住根本,他的鼻炎是因为湿寒引起(他是内蒙人,天气冬天寒冷,年轻人又穿的少,夏天又爱吃冷饮等)的,湿寒在肺部,鼻通肺,肺部的湿寒通过鼻腔排出,一点鼻腔承受不了那么多的湿寒,鼻腔就有了炎症,这就是所谓的鼻炎,通常又分急性鼻炎、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等等。归根揭底是肺部的湿寒之气!如果把肺部的湿寒之气排出,岂不是就可以了吗?如果按照那个大夫说的,无法出根,继续吃点西药缓解一下,那明年后年呢?很可能肺部的湿寒之气发展到肾(肺生肾),如果肺部的湿寒之气比较重反悔脾脏(脾生肺,子悔母,肺反悔脾)那怎么办呢?湿寒之气到肾,会引起肾虚,肾寒冷,反悔到脾,那也很麻烦。肾为先天之本,重要性不言而喻,脾为后天之本,润化我们所吃的食物,如果脾出了问题,后果可想而知!最后我给他讲,你这个鼻炎,还不重,一定能治好,用鼻炎膏外敷涂抹排除肺部的湿寒,或者吃几副中药把肺部的湿寒排出来就好了。我很多鼻炎患者,鼻窦炎、过敏性鼻炎、鼻息肉、鼻甲肥大、医院手术后复发的,最后通过中医治疗,都治好了;其实,对中医而言,就是从本质上调理你的体质,不仅仅你的鼻炎,其它疾病也会调理好。为什么人到中年,尤其是老年后,各种病就出来了?我告诉大家,其实并不是年纪大了突然生病了,是这些病已经在你身上潜伏了几十年,而疾病早期被笼统地归纳为“亚健康”,你也有我也有,似乎人人都有亚健康症状,于是也就不以为然,继续作了。说到“作”,我想在此讨论一件很容易被大家误解的事:什么是营养?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喜欢将“高蛋白、高脂肪、高热能”的食物叫做营养,比如牛奶、鸡蛋、大豆、坚果、羊肉汤等等。为何这些食物会被普遍当成营养食物呢?因为在过去饮食生活困苦时代,一部分人将这些稀少的食物吃后身体就健康了。但大家想想,为什么现在生活中这些食物这么充足,天天牛奶鸡蛋,吃肉喝汤,我们还是要生病?在我们小时候,身边老人多数是老死的,无疾而终,现在呢,多数是病死的。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将这些“三高食物”当做营养呢?八十年代有句俗语:吃得好,死得早啊。笔者认为,世界上没有什么高级营养,也没有低级营养,关键在于你的身体需要什么食物,身体所需的食物就是营养,不需要的,就不是营养。然而几乎所有人都在犯一个错误:我们身体需要营养,我们身体的营养不足。前不久,笔者在成都为一对退休老夫妻诊病,老太太看完了,轮到丈夫时,我发现他已经说不清楚话了,眼神呆滞,动作迟缓,只能由老太太代为陈述,她说丈夫有糖尿病,高血压,前不久得了脑梗,简直全身是病了。我为他开了调理方后,老太太问,丈夫病后,儿女们买了虫草、灵芝等补品,想让父亲补一补,问能不能吃?我赶紧制止她,三高、心脑血管病,本来就是吃出来的富贵病,还要给他补,那岂不是火上浇油吗?老夫妻俩听我一说,慌了,连忙问,那该吃啥?我回复说,多吃粗粮,多吃蔬菜,少吃那些看起来营养高的食物!然后又特别推荐了一种食材:莲藕。莲藕可以通血管,对三高人群和心脑血管病人都很好。生活中,多少人犯这对老夫妻一样的错呢?一到冬季,就各种滋补,各种炖汤,平日里也是家中常备名贵滋补品,结果越补身体越差。谁说青菜萝卜就不是补品呢?对物质丰厚、天天纠结吃什么的现代人来说,清水煮白菜恐怕比一碗虫草炖鸡汤更好呢!

文章来源:医学精英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angshenxiachui.com/scwh/584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