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背后的原因
奇怪系列(60)病情介绍
1.主诉:患者男,37岁,因“腹痛4天”于-8-21入院。
2.现病史:
1)患者于4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以右下腹为主,性质描述不清,程度可忍受,呈持续性,无明显加重缓解因素,无反酸、嗳气、腹胀、腹泻等;
2)其后腹痛程度较前加重,疼痛范围扩大,出现中腹隐痛,自服“胃药”无明显解。
3)入院前1天于我院门诊完善以下检查:
①血淀粉酶、脂肪酶未见异常。
②全腹部CT平扫:1、胆囊切除术后改变。2、脂肪肝,3、双肾小结石或尿酸盐结晶可能。上腹部MR增强+MRCP:1、十二指肠降段-水平段-升段肠壁改变,考虑炎症可能。2、胆囊切除术后改变。3、脂肪肝。门诊以“十二指肠炎”收入我院胃肠外科。
3.既往史:曾因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余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
4.查体:右上腹及中腹部压痛,右上腹为甚,无肌卫,无反跳痛,未触及肝,未触及脾脏,无肝区叩击痛,无肾区叩击痛,振水音阴性,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肠鸣音次数3次/分。
5.入院后辅助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阴性,大便隐血阳性。尿酸.0u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56U/L↑。电解质肾功、凝血象、尿蛋白定量未见明显异常。
CRP27.82mg/L,降钙素原检测:0.ng/ml↑。
艾滋梅毒筛查:梅毒螺旋体(TP)抗体阳性P。两对半定量:乙肝表面抗体.00mIU/ml↑,乙肝核心抗体1.S/co↑。丙型肝炎与抗原测定、甲丁戊抗体未见异常。
1、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C2);2、十二指肠降段溃疡。十二指肠黏膜活检:(十二指肠降段)粘膜内见急慢性炎细胞浸润。
图:十二指肠降段溃疡
6.诊疗经过:
入院后予以禁食禁饮、艾司奥美拉唑抑酸、头孢唑肟抗感染、铝碳酸镁护胃、补液、止痛等治疗,患者腹痛症状缓解不明显,查体见双下肢大片红色斑疹。
我院皮肤科会诊考虑:过敏性紫癜(混合型)。
予以甲泼尼龙40mgbid+氯雷他定+西替利嗪抗过敏治疗,治疗5日后患者腹痛症状缓解,双下肢皮疹较前消退,为进一步评估病情及治疗转入我科。
追问病史,患者入院前14天出现双下肢紫癜样皮疹,次日即出现中上腹疼痛,伴左肘关节、左膝关节、左踝关节肿痛。完善免疫学检查提示类风关抗体谱、抗核抗体谱、自免肝抗体谱、自身抗体2项、抗磷脂抗体谱、IgE检测未见明显异常。
继续予以甲泼尼龙40mgqd+西替利嗪治疗,患者腹痛、皮疹、关节痛均明显好转后出院。
出院诊断:过敏性紫癜(累及皮肤、关节、胃肠道)。院外予以口服甲泼尼龙+吗替麦考酚酯治疗。
知识小结
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purpura,HSP)又称为IgA血管炎,是主要以小血管炎为病理改变的全身综合征,IgA在该病的病理生理中起到了核心作用[1]。过敏性紫癜在儿童血管炎中是最常见的,发病率为3~26/10万,常见于4~7岁[2]。成人发病少见,发病率为0.1~1.8/10万[3]。主要发生于男性,男女比例为1.5:1。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病因可能涉及感染(β溶血性链球菌、幽门螺旋杆菌等)、免疫紊乱、药物、遗传等因素。其发病机制以IgA介导的体液免疫异常为主,IgAl沉积于小血管壁引起的自身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特别是大分子的IgAl-IgG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脏可能是紫癜性肾炎的重要机制。
二、临床表现:
过敏性紫癜临床表现为非血小板减少性皮肤紫癜,伴或不伴腹痛、胃肠出血、关节痛、肾脏损害等症状。临床上常将过敏性紫癜分为单纯型、关节型、腹型、肾型、混合型。
(1)单纯型过敏性紫癜:主要表现为皮肤紫癜,部分患者可伴有荨麻疹。
(2)关节型过敏性紫癜:表现为关节肿痛,通常在皮肤紫癜后出现。
(3)腹型过敏性紫癜:主要表现腹痛及消化道出血,多和皮肤紫癜同时出现,偶尔可发生在前。
(4)肾型过敏性紫癜:病情最严重的分型,以血尿、蛋白尿及管型尿为主要表现,一般在皮肤紫癜后出现。
(5)混合型过敏性紫癜:除单纯型外,其他三型中有两型或以上同时存在。
各型累及部位及脏器不同,临床表现亦有区别:
(1)皮肤:几乎所有患者均会出现大小不等的丘疹样紫癜,多对称出现,可伴荨麻疹或水肿、多形性红斑,以受压部位多见,多位于四肢及臀部,可能伴有瘙痒。
(2)关节:主要表现为关节痛,多为膝关节、踝关节,关节炎较少见,偶伴肌肉疼痛,但是肌酶一般不会升高。
(3)胃肠道:腹痛是最常见的症状,性质多为绞痛,多位于脐周和下腹部,可伴有恶心、呕吐等,严重者可出现消化道大出血、肠梗阻、肠套叠及肠穿孔。内镜可看到弥漫的肠粘膜红斑、瘀点、出血性糜烂和溃疡。十二指肠降部不规则溃疡是过敏性紫癜在胃肠道的典型表现[4]。腹部CT可见弥漫的肠壁增厚,伴有肠系膜血管充血表现。
图:过敏性紫癜累及十二指肠所致溃疡
图:过敏性紫癜累及十二指肠所致溃疡伴出血
(4)肾脏(紫癜性肾炎):肾脏损害发生率为45%~85%[5],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多表现为血尿、蛋白尿和管型尿,伴有血压升高及水肿。
临床分为7种类型:①孤立性血尿型;②孤立性蛋白尿型;③血尿和蛋白尿型;④急性肾炎型;⑤肾病综合征型;⑥急进性肾炎型;⑦慢性肾炎型。
病理分型:
(5)其他系统:肺部受累则可有肺出血、肺泡出血及肺间质肺炎。神经系统受累则可表现为抽搐、瘫痪、舞蹈症、失语、昏迷等。
三、治疗方案: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如果能确定过敏原,应去除过敏原,避免再次接触。
(2)根据受累系统用药:
①单纯皮肤受累:予以维生素C、钙剂、抗组胺药物等;
②关节受累:非甾体抗炎药;
③胃肠道受累:糖皮质激素可较快缓解胃肠道症状,同时予以质子泵抑酸、胃粘膜保护剂护胃等治疗;
④肾脏受累:
1)孤立性血尿或病理Ⅰ级:仅对过敏性紫癜进行相应治疗,延长随访时间;
2)孤立性微量蛋白尿或合并镜下血尿或病理Ⅱ级:使用ACEI或ARB类药物降蛋白;
3)非肾病水平蛋白尿或病理Ⅱb、Ⅲa型:ACEI或ARB+糖皮质激素;
4)肾病水平蛋白、肾病综合征、急性肾炎综合征或病理Ⅲb、Ⅵ型:肾病综合征和(或)肾功能持续恶化的新月体性紫癜性肾炎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吗替麦考酚酯等);
5)急进性肾炎或病理Ⅴ、Ⅵ级:多采用三至四联疗法,激素冲击+环磷酰胺(或其他免疫抑制剂)+肝素+双嘧达莫。
(3)丙种球蛋白:多在糖皮质激素无效时选用,可改善坏死性皮疹、严重胃肠道(腹痛、消化道出血、肠梗阻)症状、脑血管炎症状等。
(4)血浆置换:急进性紫癜性肾炎(病理提示新月体肾炎)、严重神经系统症状、反复肺出血、胃肠道大量出血等重要脏器受累的患者,可使用血浆置换改善其预后。
总结:
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多样,除皮肤表现外还可合并关节、胃肠道、肾脏受累表现,当患者以腹痛、关节痛等为主诉就诊时,需全面仔细查体,避免忽略皮肤表现。在治疗上需全面评估受累脏器,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
[1]WyattRJ,JulianBA.IgAnephropathy[J].NEnglJMed,,(25):—.
[2]JelusieM,KosticL,FrkovicM,eta1.Vasculitidesinchild—hood:aretrospectivestudyinaperiodfromtoatthedepartmentofpaediatrics,universityhospitalcentrezagreb[J].Reumatizam,,62(2):6-10.
[3]YongAM,LeeSX,TayYK.TheprofileofadultonsetHe—noch—SchonleinpurpurainanAsianpopulation[J].IntJDer—matol,,54(11):—.
[4]MEsaki,TMatsumoto,SNakamura.GIinvolvementinHenoch-Schonleinpurpura.[J].GastrointestinalEndoscopy,,56(6):-3.
[5]DalpiazA,SehwambR,MiaoY,eta1.UrologicalManifestationsofHenoeh—SchonleinPurpura:AReview[J].CurrUrol,,8(2):66—73.
END
作者:王忠杰
重庆医院
风湿免疫科医师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
硕士研究生
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文章2篇,在《FrontiersinImmunologyy》上发表论文1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7.56分。
版权声明:如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angshenxiachui.com/scwh/8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