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肾下垂

人体消化系统和三高常见灸法教程


消化、三高常见病灸法查询

点击列表内病症查询

腹胀-积食胃炎便秘高血压头晕易怒尿黄高血压眼花腰酸无力低血压高血脂食多偏胖腹胀高血脂食少畏寒倦怠高血糖病症:腹胀-积食

消化不良、腹部胀满、大便酸臭、嗳气酸腐

取穴:玉堂、鸠尾、脾俞、胃俞

艾灸方法:使用1个单联和1个多联随身灸盒,每次30分钟,2——3天见效。

玉堂穴主治病症:

主治病症:1.胸痛、胸闷、咳嗽、气喘等胸肺部病症;2.呕吐;3.肋间神经痛。

取穴位置: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3肋间。

鸠尾穴主治病症:1.胸闷、心悸、心烦、心痛等心胸病症;2.呃逆,呕吐;3.癫痫。

取穴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胸剑结合部下1寸。

脾俞穴主治病症:1.腹胀、腹泻、呕吐、痢疾、便血等脾胃肠腑病症;2.背痛;3.肾下垂,月经不调,糖尿病,肾炎,小儿夜盲,荨麻疹。

取穴位置: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胃俞穴主治病症:

1.胃脘痛、呕吐、腹胀、肠鸣等脾胃疾患;2.背痛;3.糖尿病,失眠,腮腺炎。

取穴位置: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返回顶部病症:胃炎

上腹部不适、无规律隐痛,腹胀、嗳气、恶心、食欲不振或易饿。

取穴:中脘穴、足三里、胃俞

艾灸方法:用2个单联随身灸盒覆盖中脘、胃俞,用单孔灸盒灸足三里,以艾柱、艾条燃完为一次,3——5天改善。

中脘穴主治病症:

主治病症:1.胃痛、腹胀、呃逆、吞酸、泄泻、黄疸等脾胃病症;2.癫狂,失眠,脏躁;3.子宫脱垂,荨麻疹,食物中毒。

取穴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足三里穴主治病症:1.胃痛、呕吐、噎膈、腹胀、腹泻、痢疾、便秘等胃肠病症;2.下肢痿痹;3.心悸、失眠、癫狂等心脑病症;4.乳痈、肠痈等外科疾患;5.虚劳诸证,为强壮保健要穴。

取穴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中指)。

胃俞穴主治病症:1.胃脘痛、呕吐、腹胀、肠鸣等脾胃疾患;2.背痛;3.糖尿病,失眠,腮腺炎。

取穴位置: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返回顶部病症:便秘

持续较长时间出现粪便干结、排便费力

取穴:神阙、足三里、关元

艾灸方法:单联、多联随身灸个1个,每次30分钟,2——3天改善,部分当即见效。

神阙穴主治病症:

主治病症:1.腹痛、腹泻、痢疾、脱肛等肠道病症;2.中风脱证,虚脱;3.水肿,小便不利。

取穴位置:在腹中部,脐中央

足三里穴主治病症:1.胃痛、呕吐、噎膈、腹胀、腹泻、痢疾、便秘等胃肠病症;2.下肢痿痹;3.心悸、失眠、癫狂等心脑病症;4.乳痈、肠痈等外科疾患;5.虚劳诸证,为强壮保健要穴。

取穴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中指)。

关元穴主治病症:1.遗精、阳痿、早泄、尿闭、尿频等泌尿生殖系病症;2.月经不调、带下、痛经等妇科病症;3.中风脱证、虚劳冷惫、无力等元气劳损病症;4.腹痛、泄泻、痢疾、脱肛等肠腑病症。

取穴位置: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返回顶部病症:高血压(头晕易怒尿黄)

收缩压≥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尿黄。

取穴:大椎、百会、行间、降压穴(然谷)

艾灸方法:单联随身灸1个,葫芦灸、温灸棒各1个,搭配艾条、艾柱使用,初期30日每次45分钟,后隔天灸,直到明显改善(配合艾足浴更佳)。

大椎穴主治病症:

主治病症:1.热病;2.感冒、咳嗽、气喘等外感病症;3.头痛项强;4.疟疾;5.癫狂小儿惊风;6.风疹,痤疮;7.小儿麻痹后遗症、小儿舞蹈病。

取穴位置: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百会穴主治病症:1.眩晕,头痛等肝阳上亢诸证;2.中风,癫狂;3.健忘、不寐、痴呆等心脑病症;4.脱肛、泄泻等中气下陷诸证。

取穴位置: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行间穴主治病症:1.中风、癫痫、头痛、目眩、目赤肿痛、青盲、口歪等肝经风热所致病症;2.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等妇科病症;3.遗尿等泌尿系病症;4.疝气。

取穴位置:在足背侧,当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白肉际处。

降压穴(然谷)穴主治病症:1.月经不调、带下、阴挺等妇科病症;2.遗精、阳痿、小便不利等泌尿生殖系疾患;3.咯血,咽喉肿痛;4.消渴;5.小儿脐风,口噤不开;6.下肢痿痹。

取穴位置:在足内侧缘,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

返回顶部病症:高血压(眼花腰酸无力)

收缩压≥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头晕、头痛、心悸、眼花、腰酸、膝软、疲乏无力。

取穴:百会、三阴交、涌泉

艾灸方法:温灸棒1个,竹制单孔灸盒2个搭配艾条、艾柱使用,每次40分钟,30日改善,后隔天灸巩固30天。配合艾足浴7更佳。

百会穴主治病症:1.眩晕,头痛等肝阳上亢诸证;2.中风,癫狂;3.健忘、不寐、痴呆等心脑病症;4.脱肛、泄泻等中气下陷诸证。

取穴位置: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三阴交穴主治病症:1.月经不调、痛经、崩漏、赤白带下、经闭、阴挺、难产、产后血晕、恶露不尽、久不成孕,梦遗、遗精、阳痿、早泄、疝气、睾丸缩腹;2.遗尿、尿闭、水肿、小便不利;3.脾胃虚弱,肠鸣,腹胀,泄泻,脚气,肌肉疼痛;4.皮肤病,湿疹,荨麻疹;5.失眠,头痛头晕等

取穴位置: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涌泉穴主治病症:1.昏厥、中暑、癫痫、小儿惊风等急症及神志病患;2.头痛、头晕;3.咯血,咽喉肿痛;4.小便不利,便秘;5.足心热;6.子宫下垂,支气管炎,心肌炎,风疹。

取穴位置: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趾趾锋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处。

返回顶部病症:低血压

收缩压≤90,舒张压≤60mmHg,头昏、头晕、视力模糊、乏力、恶心、认识功能障碍、心悸、颈背部疼痛。

取穴:百会、足三里

艾灸方法:温灸棒1个,单孔竹制灸盒1个,搭配艾条使用,半月见效,隔天灸巩固45天。配合艾足浴7更佳。

百会穴主治病症:1.眩晕,头痛等肝阳上亢诸证;2.中风,癫狂;3.健忘、不寐、痴呆等心脑病症;4.脱肛、泄泻等中气下陷诸证。

取穴位置: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足三里穴主治病症:1.胃痛、呕吐、噎膈、腹胀、腹泻、痢疾、便秘等胃肠病症;2.下肢痿痹;3.心悸、失眠、癫狂等心脑病症;4.乳痈、肠痈等外科疾患;5.虚劳诸证,为强壮保健要穴。

取穴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中指)。

返回顶部病症:高血脂(食多、偏胖、腹胀)

LDL-C浓度mg/dl,食多、偏胖、腹胀。

取穴:公孙、内关、中脘

艾灸方法:单联随身灸、葫芦灸各1,配合艾柱、艾条,每次40分钟,视症状改善调整为隔日灸,尤需戒烟、适当运动。

公孙穴主治病症:1.胃痛、呕吐、腹痛、腹泻、痢疾等胃肠病症;2.心烦、失眠等神志病症;3.气上冲心等冲脉病症。

取穴位置:在足内侧缘,当第1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

内关穴主治病症:1.心痛,心悸,胸闷等心胸病症;2.胃痛,呕吐,呃逆等胃疾;3.失眠,癫痫等神志病症;4.上肢痹通、偏瘫、手指麻木等局部病症。

取穴位置: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中间。

中脘穴主治病症:1.胃痛、腹胀、呃逆、吞酸、泄泻、黄疸等脾胃病症;2.癫狂,失眠,脏躁;3.子宫脱垂,荨麻疹,食物中毒。

取穴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返回顶部病症:高血脂(食少、畏寒、倦怠)

LDL-C浓度mg/dl,食少、畏寒、倦怠、乏力。

取穴:肝俞、肾俞、足三里、悬钟

艾灸方法:多联随身灸盒、单孔竹制灸盒、葫芦灸各1,搭配艾条艾柱,每次45分钟,视症状改善调整为隔日灸,尤需戒烟、适当运动。

肝俞穴主治病症:1.胁痛胀痛、黄疸;2.癫狂痫;3.脊背痛;4.淋巴结结核,月经不调。

取穴位置:在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肾俞穴主治病症:1.腰痛;2.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带下等生殖泌尿系统疾患;3.耳聋、耳鸣。

取穴位置: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足三里穴主治病症:1.胃痛、呕吐、噎膈、腹胀、腹泻、痢疾、便秘等胃肠病症;2.下肢痿痹;3.心悸、失眠、癫狂等心脑病症;4.乳痈、肠痈等外科疾患;5.虚劳诸证,为强壮保健要穴。

取穴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中指)。

悬钟穴主治病症:1.半身不遂,颈项强痛;2.痴呆、中风;3.头痛,扁桃体炎,鼻炎,鼻出血。

取穴位置: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返回顶部病症:高血糖

空腹血糖>6.1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7.8mmol/L,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

取穴:胰俞、神阙、中脘、足三里

艾灸方法:单联、多联随身灸各1,竹制单孔灸盒1,配合艾条、艾柱,每次40分钟,持续至症状改善后改为隔日灸巩固,注重饮食调节。

胰俞穴主治病症:1.胃脘痛,呃逆,口苦咽干;2.大便不调,多饮多尿;3.消食,盗汗遗精;4.肢体无力,肌肉酸楚

取穴位置:在第8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膈俞穴与肝俞穴之间

神阙穴主治病症:1.腹痛、腹泻、痢疾、脱肛等肠道病症;2.中风脱证,虚脱;3.水肿,小便不利。

取穴位置:在腹中部,脐中央

中脘穴主治病症:1.胃痛、腹胀、呃逆、吞酸、泄泻、黄疸等脾胃病症;2.癫狂,失眠,脏躁;3.子宫脱垂,荨麻疹,食物中毒。

取穴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足三里穴主治病症:1.胃痛、呕吐、噎膈、腹胀、腹泻、痢疾、便秘等胃肠病症;2.下肢痿痹;3.心悸、失眠、癫狂等心脑病症;4.乳痈、肠痈等外科疾患;5.虚劳诸证,为强壮保健要穴。

取穴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中指)。

返回顶部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医院济南哪家好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ungana.com/scyf/21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