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经常出现下肢疼痛、发凉、麻木的现象,但大多数人以为是衰老的正常现象或者“老寒腿”发作,只是简单的吃几片止疼药,贴几贴膏药。
实际上,这很可能是一种潜在的血管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何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所谓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就是指下肢动脉血管内出现了硬化斑块,使得血管变狭窄、闭塞,导致肢体慢性缺血的一种表现。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症状并不典型,很容易和老寒腿,腰间盘突出等疾病混淆,导致误诊误治,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从而病情加重。
今年65岁的黄女士,每天和老伙伴们三五成群的跳广场舞,是她最开心的时候。可就在一个月前,黄女士的腿突然疼痛,有时疼起来像针扎一样,有时又觉得腿麻木没有知觉。
黄女士以为是上了年纪的事就没在意,可是几天下去,病情不但没有缓解反而加重了,现在下地走路对她来说都是一种奢求。
几经辗转来到本院,诊断为右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不及时治疗的后果
当初黄女士出现腿疼,腿麻的时候,其实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早期症状,当时就出现了下肢动脉硬化斑块,但由于没有重视,耽误了治疗,导致斑块越来越大,血管最终变大更狭窄直至闭塞。如果再不治疗将要面临肢体坏疽、截肢。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可以分为四期:
轻微症状期→间歇性跛行期→静息痛期→溃疡和坏疽期
特别提醒:下肢动脉闭塞症是动脉粥样化的重要肢体表现,其发病率更是居高不下。如果出现腿疼、麻木、发凉的症状,建议及时到血管外科检查诊断。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angshenxiachui.com/scyf/4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