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肾下垂

懒癌患者气虚体质


病案:曾有一个中年女性,经常头痛,伴有耳鸣,容易疲乏,疲劳后头痛加重,容易出汗,失眠,吃各种药物都没有明显疗效,中医辨证为中气下陷,清阳不升,予以补中益气汤口服,七副中药后头痛缓解。

您身边是不是也有类似的人:

他们面色偏黄或者白(没有光泽的黄和白。如果是女人常用黄玫瑰、白玫瑰比喻。)

目光少神(睁眼睛都费力,所以眼皮老是吊着,不愿意睁大眼睛,眼睛缺乏神采。)

气短懒言(不爱多说话,感觉说话挺费力,不能一次说出很长的句子,说话是经常要缓口气,很多时候都懒得讲话。)

容易头晕(上午本来应该精神抖擞的时候,但是他们去在上午就状态不佳,头晕,提不起精神,感觉没别人那么容易睡醒。)

容易出汗,容易感冒(平常人热身的活动量,就让他们大汗淋漓。出完汗后就怕冷,只要一冷就感冒,有些人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感冒中度过。)

肢体容易疲劳(如果军训练习端枪,他们端的时间最短。一下子就没力了。)

有胃下垂、子宫下垂、肾下垂等疾病(不单是眼皮,内脏也提不起精神,被动的吊着。)

既不耐寒,也不耐热,尤其不耐寒(夏天,气不足,身体的机能跟不上夏天活跃的节奏,冬天,气不足以抵御寒邪。)

容易心慌失眠(心神无所养,故容易心慌,失眠。)

这便是气虚体质的特征。

原文:

《医部全录》----“薄疲弱肉,则脏真气虚矣。”

《黄帝内经·灵枢·逆顺肥瘦》---“····瘦人者,皮薄肉少,肉廉廉然,薄唇轻言,其血清气滑,易于脱气,易损于血。”

《医理辑要》---“易风为病者,表气素虚”“易劳伤者,中气必损”。

气虚体质形成原因:

①先天:父母双方或一方是气虚体质。“子于父母,一体而分。”---《内经》

②后天:

a、饮食营养:饮食水谷缺乏:“谷盛气盛,谷虚气虚。”---《内经》

饮食偏嗜:“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内经》

b、劳逸:过劳(劳力;劳神、房劳)“劳则气耗”---《内经》

过逸“久卧伤气,久坐伤肉”----《内经》

c、年龄因素:小儿形气未充,老人正气衰退。

d、地理因素:久居高原,空气中氧气不足,可形成气虚体质。

e、精神因素:喜怒伤气。长期的精神刺激,可造成气虚体质。

f、疾病影响:叶天士:“经年宿疾,病必在络,病非虚证,因久延,体质气馁。”

我认为气虚可以理解春升不足,为什么春升不足呢?

有时是因为冬藏不足(先天不足,饮食水谷缺乏、饮食偏嗜、地处高原)。

有时是因为冬藏的精气被消耗了(劳力、劳神、疾病)。

有时是因为春升的过程被压抑了(精神因素、过逸、饮食偏嗜、疾病影响)。

气虚体质的调摄:

①营养均衡:保证身体所需的所以营养物质的供应。吃的品种要丰富。啥都吃,不偏食。为春升的后勤物质资源作保证。有个住老人,由于信佛教,全素食。她的血红蛋白只有每升六十克,相当于正常人的一半。特别无力,容易头晕,多次因头晕摔跤。这个情况与其素食密切相关。

②适量锻炼:运动员都要进行体能锻炼,目的就是提高耐力。而气虚之人最缺乏耐力。所以通过适量的运动,如有氧运动,导引、气功等来提高身体机能,就是激发春升的过程。当然,锻炼时机要选择好,最好是早晨或上午。(形)

③保持精神舒畅,积极向上。生活工作有目标。(神)

④积极治疗慢性疾病。慢性疾病长期消耗人体正气,消耗春升所需能源,所以要让慢性疾病稳定或者治愈。

⑤想要子女身体好,在换孕前将身体调理到最好状态,怀孕期间注意调摄。

总结:《内经》云:清气在下,则生飧泻;浊气在上,则生嗔胀。气虚体质就是清气(元气)在下,清气不足,没有动力上升,不够遍达全身。眼睛没有元气充养则无神采,头脑没有元气充养则头晕、头痛,肌肉没有元气充养则无力,内脏没有元气充养则下垂等等。出现一系列不足的表现,没有生气,不活泼。想要调整气虚体质,使之趋于正常,无非开源节流,补充元气生成所需之原材料,节约元气,避免不必要的消耗。

当然如果比较明显的气虚,无法通过以上方法调整,是需要口服中药调理的。

行动:在身边的亲戚朋友同事中,找一个气虚体质的人。不必全部符合,只需要大部分符合就行。

长按







































招聘程序c#开发
白癜风早期的治疗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ungana.com/scyf/53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