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肾下垂

3腰阳关穴补肾强腰治腿痛


腰阳关穴

督脉的第3个穴位:腰阳关穴。出《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王冰注。

位置:髂嵴高点在腰部连线的中点下方可触及一凹陷处,按压有酸胀感,即为此穴。

第四腰椎棘突下,约与髂嵴相平。

释文

腰,穴在腰部也。

阳,阳气也。

关,关卡也。腰阳关名意指督脉的上行气血中滞重的水湿在此沉降于下。

本穴物质为腰俞穴传来的水湿之气,在上行至本穴的过程中是散热吸湿,至本穴后滞重的水湿之气不能继续上行,本穴如同督脉水湿上行的关卡一般,故名腰阳关。阳关穴、脊阳关穴名意与腰阳关同。

临床功用

保健腰腿立奇功

腰阳关穴位于人体第4腰椎棘突下,隶属于督脉,督脉为人体的“阳脉之海”,关乎人的一身阳气之所在,而腰阳关的寓意为此处穴位为阳气的至关重要之处,是人体真火阳气到达命门穴所必须经过的关隘,故名腰阳关。

俗话说“人老先老腿”。人到中年很多人就容易出现腰腿疼痛的症状。有些老年虽然没有出现腰痛,但是腿痛的比较严重,这种情况下也不能只考虑是腿出现的问题,因为很多人腿部疼痛的病根还是在腰上。比如说,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时会因为坐骨神经(人体最粗的一根神经,从腰臀部向下走行整个腿部后侧正中线)受到压迫,就会出现腰痛累及腿痛的症状出现。这种时候一定要查明病因,再给予正确的治疗。

腰阳关穴是阳气通行的关隘,在人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人体的阳气不足,就会表现出无精打采的状态。还会出现疲惫困倦、虚寒怕冷等症状。现代人由于缺少室外活动,很多人会有急性坐骨神经痛,腰痛等症状。而腰阳关穴具有舒经活络,祛寒除湿的功效,可以补肾强腰,对治疗各种腰部疾病有着非常好的疗效。

而中医认为刺激腰阳关穴对于这种腰腿痛有着非常好的治疗效果。腰阳关穴归于督脉,位于人体的腰部,具有通利关节、温肾壮阳、强筋壮骨、止痹袪痛的功效,常被用来治疗腰骶痛、下肢痿痹等疾病。

按摩腰阳关,可治疗生殖系统疾病

腰阳关穴的位置在命门穴的下方,是人体元阴、元阳的交汇之所,可以补肾气、益精血,起到阴阳双补的功效。对腰阳关穴进行适当的按摩,不仅能够治疗腰骶疼痛、下肢痿痹这些疾病,而且对于女性朋友的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等,或者男性生殖系统疾病,如遗精、阳痿等都有着不错的治疗及预防作用,是常用的日常保健要穴。

日常保健按摩时,可使被施术者俯卧,施术者两手放在被施术者后腰部位,用双后的拇指的指腹按揉腰阳关穴。按揉时力度不要过猛,用力要均匀、柔和,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每天早晚各按摩1次,每次按揉3-5分钟即可。

穴位配伍

1.配肾俞穴、次髎穴、泻委中穴治腰脊痛、四肢厥冷、小便频数;

2.配腰夹脊穴、秩边穴、承山穴、飞扬穴治坐骨神经痛、腰腿痛;

3.配膀胱俞穴、三阴交穴治遗尿、尿频。

4.配次髎穴、中髎穴、关元穴、中极穴、曲骨穴治疗膀胱麻痹。

5.配肾俞穴、环跳穴、委中穴、足三里穴治坐骨神经痛。

6.配肾俞穴、次髎穴、委中穴,有温经散寒,通经活络的作用,主治寒湿性腰痛、腿痛。

7.配肾俞穴、环跳穴、足三里穴、委中穴,有行气止痛,温经散寒的作用,主治坐骨神经痛,下肢痿软无力。

8.配命门穴、悬枢穴、有行气通经、温阳散寒的作用,主治多发性神经炎。

9.多与委中、肾俞、大肠俞配伍治疗腰痛。

10.配关元、次髎、三阴交,治阳痿、遗精、月经病、带下。

功效主治

功效:祛寒除湿、舒筋活络、祛寒湿、强腰膝。

主治:前阴及腰腿疾患:如月经不调、赤白带下、功能性子宫出血、睾丸炎、遗精、阳痿、肾下垂、膀胱麻痹、脊髓炎、腰骶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痿痹及慢性肠炎等。

1.《针灸大成》:主膝外不可屈伸,风痹不仁,筋挛不行。

2.《循经考穴编》:主劳损腰胯痛,遗精,白浊,妇人月病,带下。

日常保健

1.针灸:一般直刺0.5~1.0寸。

向上微斜刺0.6~1寸。

直刺或斜刺0.5~1寸,局部酸胀,深刺时可有麻电感向两下肢放散。

注意:刺椎间腧穴有麻电感时应立即拔针或停止深刺。

2.艾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风寒湿邪所致的腰部冷痛,遇寒加重,可以通过艾灸腰阳关来改善。每天艾灸30分钟,每天一次。

3.按摩:左手或右手握拳,以食指掌指关节突起部揉按腰阳关穴3~5分钟,可治腰膝酸痛、阳痿、早泄等。

4.拔罐:每次留罐10-15分钟。

白白浩老师医

白浩老师,从事中医药工作20余年,一直默默为百姓治病,常年受邀带学生上山识药采药,熟悉秦岭多种中草药,熟悉制作药材。

想了解更多九制熟地黄、九制黄精、九制何首乌等的功效、使用、养生、制作等知识的,可以加白浩老师电话

或加







































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做的好
白癜风介绍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ungana.com/scyy/274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