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肾下垂

冒着狂风暴雨,终于把病人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等我来接班时,患者已经回来了,但之前的2个小时,却上演了数次生死瞬间。60多岁的病人,确诊新冠肺炎危重型,在ICU治疗了几天,由于患者缺氧严重,一直用着呼吸机,呼吸机能把氧气打入患者肺部,从而改善通气、缓解缺氧,一般来说,呼吸机够用了。事实也是如此,患者上了呼吸机后,各项指标都暂时能维持,不算太好,但不是很差,大家暂时松了口气,边治疗边等待。等待患者的重生。此时,管床护士突然发现了患者的异常。患者双侧瞳孔不等大了,护士拿起呼机呼叫医生。这可能是个非常关键的信息,而且是,糟糕的信息。我给大家解释一下瞳孔不等大可能意味着什么。首先得知道哪里是瞳孔。瞳孔是动物或人眼睛内虹膜中心的小圆孔,为光线进入眼睛的通道。就是人眼睛里面的那个小黑洞。你可以对着镜子看到自己的瞳孔。瞳孔周围有一些肌肉,随着这些肌肉的收缩舒张,瞳孔大小也会随之变化。在强光环境下,瞳孔会缩小,减少进入视网膜的光线,保护眼睛。在黑暗的环境下,瞳孔会扩大,增加进入视网膜的光线,试图看得更清晰一些。大家可以对着镜子观察观察。死亡的患者,由于肌肉失去了神经的支配,瘫了,瞳孔就会散大、固定,对光反射消失,就是你再怎么用光线刺激瞳孔它都不会变化了,这叫散大固定,往往意味着死亡。ICU医生是见得第二多这类瞳孔的人,见得最多的是那类人?法医。而双侧瞳孔不等大(正常人两侧瞳孔是一样大小的),往往意味着大脑出了问题,比如一侧脑出血、脑栓塞等,或者是眼睛局部的问题。护士发现患者双眼瞳孔不对称,很紧张,因为这很可能意味着患者脑袋出了问题。如果患者是清醒的,那就简单多了,只要观察患者有没有语言障碍、肢体乏力或者瘫痪等,就容易判断有没有中风(脑出血或者脑栓塞)。关键是,患者由于先前缺氧严重已经昏迷了,再加上我们用了镇静药,此时此刻,患者是失去意识的,我们没办法判断他的语言和肢体活动。又由于嘴巴插了气管插管,没办法判断有没有口角歪斜、鼻唇沟变浅等等平时用来辅助判断有无中风的迹象。换句话说,除了观察瞳孔的变化,我们能获取的信息太少。一个危重症患者,加上凝血功能障碍,完全有可能发生脑出血的,我们必须警惕。管床医生忧心忡忡地说。要不要马上拉去做个头颅CT?看清楚有没有脑出血或者脑栓塞等。管床医生跟上级医生汇报了。此时此刻,头颅CT就是金标准。如果看到有脑出血,那就必须决定要不要手术治疗,或者需不需要药物脱水降低颅内压治疗。做错一步,患者就会滑向死亡的深渊,不可逆转。患者除了有双瞳孔不等大,还伴随氧饱和度的下降。从病情上来讲,患者肯定需要做颅脑CT啊,看清楚才能对症用药啊。但问题是,患者是个危重型新冠肺炎情况,目前用着呼吸机,还有血压不是太稳定,需要一些升压药物泵入维持。从病区去到CT室,有将近米的距离,路上又是坑坑洼洼。这些都还不是最困难的。最困难的是,今天武汉天气恶劣,外头狂风暴雨。一路都是露天的,想想都觉得慌。如果不做CT,万一患者是脑出血,没及时处理,那就玩完了。话糙理不糙。领队、科主任、组长、管床医生大家凑到了一起,快速商量了一下,终于还是狠下了心。做!我们淋湿没关系,回来换套衣服(防护服)就行了。得充分保证患者不要着凉,绝对不要弄湿了,否则淋成落汤鸡,体温降低就出大事了。这是大家的共识。办法还是有的,那就是用防雨胶纸覆盖整张床,保证患者不淋雨。就在大家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天公作美了。雨瞬间变小了。天意。大伙儿抓紧机会,赶紧推着患者下电梯,出过道。匍匐前进。几个医护人员,跟着病床一起走的还有呼吸机、各种微量泵、心电监护、抢救药箱、呼吸球囊等,一样不能落下。一样不能差错。费劲九牛二虎之力,终于顺利到了CT室。大家屏气凝神,都担心真的是脑出血,如果真是脑出血,那就真是祸不单行了,屋漏偏逢连夜雨,抢救难度进一步加大。CT快速扫描过去,没看到脑出血!幸运之神这次站在了我们这边。大家松了口气。趁患者生命体征还稳定,趁天气还好,大家没分秒逗留,迅速推了患者回ICU病区。回到ICU后,大家迅速着手分析患者瞳孔不等大、氧饱和度下降的原因,经过慎重评估,最终决定给患者上ECMO(人工肺),前面的文章我们已经跟大家介绍了ECMO的工作原理。其实很简单的。一般情况,如果一个病人轻度缺氧,我们用面罩或者鼻导管给他吸氧就可以了。如果肺部病变很重,单纯面罩吸氧不够,就需要呼吸机了,呼吸机直接把氧气打入肺内,缺氧饥渴的肺泡得到氧气后又能满血复活。但如果肺部病变严重到肺泡都烂成一坨了,肺泡全部遭殃了,你呼吸机打入再多氧气也是无济于事,因为肺泡不能获取氧气了。这时候就必须得靠ECMO了,ECMO俗称人工肺,是直接把人体静脉血引到体外,在体外的装置上跟氧气混合(氧合),这个装置就模拟了肺脏功能,把氧气灌入静脉血,然后再把这些血液回输给人体,人体就得到了氧气,整个过程不需要经过人体本身的肺脏,所以即便肺脏烂掉了,也一样能够获取氧气,人体不会因为缺氧而死亡。这个ECMO就给了人体一个恢复的时间,如果肺脏经过休息后能恢复,那么人就会活过来。我们最终决定给他上ECMO,以缓解他的缺氧。上ECMO期间,患者的血压一度跌至60/30mmHg,这是让人非常难受的血压,经过评估后,只得暂时予肾上腺素持续静脉泵入,维持血压。肾上腺素,是最强大的刺激心脏、血压的药物,一般都是患者心跳停了或者血压极度低下的时候才会考虑使用,药物的不良反应也大。但是患者都快没了,就不再考虑副作用了,先把命稳住了再说。患者几度靠近鬼门关。战士们齐心协力,有人负责穿ECMO的管道,有人负责指挥药物抢救,有人负责床旁B超,有人负责药物推注,还有人准备随时做电除颤、胸外按压......肾上腺素一度用到非常高的剂量。那时候我已经来接班了。看到这样的情况,我以为患者可能快不行了。但大家没有放弃,最终成功上了ECMO,患者缺氧迅速改善。血压也上来了,心率也慢了些,肾上腺素的剂量也可以逐步降低,直至停用。患者最终缓了过来。没有欢呼雀跃,因为大家都知道,稳定仅仅是暂时的。最终能不能过关,还得观察接下来的变化。但最起码,我们做出了最大的努力,病情也给予了我们积极的反馈,一切似乎都值得。我顺利度过了那个凌晨的夜班。下班时,患者缺氧情况明显得到好转,血压也趋于稳定,顽强的生命似乎在声嘶力竭。祝愿他,能够再一次渡过难关。最后,为了在特殊时刻还能跟大家分享、交流,我们启用了另外一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angshenxiachui.com/scyy/485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