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肾下垂

三伏灸法妙用


常艾灸百年寿理气血治百病。

夏天艾灸重在排寒,冬天艾灸重在温补。一年四季均可艾灸。

三伏灸法妙用

  灸法医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我国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保障人民健康起到了巨大作用,对世界医学也有很大的贡献。

一、灸法的起源:

  灸法起源于人类掌握用火之后。大概在万年前,云南元谋人就已开始用火。当时,原始人在烘火取暖、烧烤食物时,身体就会产生温热的感觉,尤其是在寒冷的季节,这使一些因寒冷而致的痼疾得到了缓解,久之而产生了以火疗病的认识。在用火的过程中,也可能发生了皮肤的烧伤、烫伤等现象,意外地发现固有的疾苦得到了减轻或治愈。这些经验,经过若干年代慢慢相传下来,并且逐渐改进、不断总结,从而产生了灸法。

三伏灸效果更亦突出

初伏:温通经络,行气活血;

中伏:祛寒除湿,消瘀散結;

末伏:温中补气,延年益寿。

二、灸法的功效

温经散寒,祛寒除湿;

温中补气,健脾和胃;

温养五脏,宁心安神;

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活血行气,消瘀散結;

升阳举陷,调经止痛;

防病保健,延年益寿。

长期施灸可以延缓衰老,养生延年。

三、灸法的适用证

1、妇产科病证:调节内分泌、痛经、慢性盆腔炎、慢性附件炎、子宫脱垂、习惯性流产、胎位不正、功能性子宫出血、更年期综合症等。

2、内科病证:感冒、头痛、失眠、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胃炎、胃下垂、高血压病、白细胞减少症、肥胖病、慢性溃疡性结肠炎、重症肌无力、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抑郁症、慢性肾炎、肾下垂、阳痿、早泄、宫寒不孕症等。

3、外科病证: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老寒腿、老寒腰、褥疮、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病、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症、直肠脱垂、乳腺增生病等。

4、皮肤病证:湿疹、带状疱疹、白癜风、斑秃、银屑病、神经性皮炎、黄褐斑等。

5、儿科病证:婴幼儿腹泻、小儿厌食症、小儿遗尿症等。

6、保健功能:抗衰老、抗疲劳等。

四、三伏天集中做灸的原因:

  这体现了我们中医的“冬病夏治”原理。一般在冬天容易发作的疾病,大多数是由于体质阳虚,体内阴寒过盛,加上冬天寒冷气候发作。而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温度最高的一段时间。因为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热能温阳,阳能祛寒,所以一些冬天发作又很难治愈的疾病常选择这个时机来治疗,往往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五、三伏灸主要适应病症及人群:

1、调节女性内分泌,痛经,更年期综合症。

2、过敏性疾病,如哮喘、支气管炎、反复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老人慢性支气管炎、小孩易感冒。

3、虚寒有关疾病胃疼,慢性胃炎、胃下垂,慢性结肠炎,关节疼,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寒腿,老寒腰,湿疹,痛经。

4、亚健康人群(具体的身体情况还需和专业医生咨询)

六、灸后的各种感觉的解释:

1、做艾灸的前几次没有什么感觉,只有点热,说明身体比较寒。

2、做艾灸时上半身热或只是下半身热,说明不怎么热的那半身的经络不是很通。

3、沉感,是正常的,比较像压了一块大石头,说明气血循环不畅经络不通。

4、寒感,灸后会觉得冒凉风,说明人的体质寒性,要多灸。

5、如果腹部或后腰出油,说明血液粘稠,血脂高,血液毒素垃圾过多。

6、做完艾灸后,身体出现酸痛、疲劳、嗜睡(白天爱困)说明酸性体质,血液循环差,气血不足

7、做完艾灸后,脐部有出黄水的现象,这说明有妇科炎症或肠胃炎症。

8、做完艾灸后下部瘙痒、分泌物增加或有血块,说明妇科不好、月经不调,调整经期中,会出现短暂乱经。

9、做完艾灸后,持续出汗说明体内湿气重。

10、做完艾灸后,出水泡,出红疹说明体内的湿毒,血毒过多,越是这种现象越要灸。

11、做完艾灸后,脐下出水泡,说明妇科有问题,水泡下还有红点是有炎症。脐周出水泡是肠道湿寒,严重的人会在脐周起一圈硬皮。

12、做完艾灸后,肚子咕咕叫,或者排气,这是促进肠蠕动,帮助排除身体的浊气,是一种非常好的现象。

13、做完艾灸后,面色变得红润有光泽,皮肤饱满滋润。色斑快速变淡、痘痘消失。

14、做完艾灸后,人的心情变得舒畅很多,心情很放松。非常好的感觉。

专家提示:

  艾灸是传统中医的一部分,做医院,由专业人事操作,有不明事宜应立即询问医生,否则产生副作用损失身体,望广朋友注意。

年冬病夏治三伏灸的治疗时间:

初伏年7月13号----7月22号。

中伏年7月23号----8月1号。

末伏年8月2号----8月11号。

如果你喜欢以上内容,请将它转到您的朋友圈,让更多的人分享。

辽医院传统疗法中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angshenxiachui.com/scyy/578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