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75岁的王先生,因双下肢发凉、怕冷、疼痛,诊断为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医院血管外科住院治疗。入院后,血管外科苑医生为患者做了详细的查体,患者双下肢血管彩超及下肢动脉CTA检查均提示下肢动脉硬化硬化性改变,考虑患者病变重。根据患者病情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如果不能及时手术治疗,会有坏死截肢的风险,又考虑双下肢病变行介入治疗费用高,与家属沟通后行双下肢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搭桥),可改善患者症状。3月17日,行双下肢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搭桥),手术经过5个小时,手术顺利。4月5日,王先生康复出院,双下肢血流恢复,症状缓解。
术前CTA检查
术中操作
链接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由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引起下肢动脉狭窄、闭塞,进而导致肢体慢性缺血的疾病。本病与高脂血症有密切关系,有关因素还包括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肥胖等。因此,“九高一少”(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高体重、高血压、高血液黏度、高年龄、高精神压力、高烟瘾和少运动的中老年人),是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高危因素。本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根据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按Fontaine分期,一般分为4期。
(1)第Ⅰ期
轻微主诉期。患者仅感觉患肢皮温降低,怕冷或轻度麻木,活动后易疲劳,肢端易发生足癣感染而不易控制。
(2)第Ⅱ期
间歇性跛行期。当患者在行走时,由于缺血和缺氧,较常见的部位是小腿的肌肉产生痉挛、疼痛及疲乏无力,必须停止行走,休息片刻后,症状有所缓解,才能继续活动。如再行走一段距离后,症状又重复出现。
(3)第Ⅲ期
静息痛期。当病变进一步发展,而侧支循环建立严重不足,使患者处于相当严重的缺氧状态,即使在休息时也感到疼痛、麻木和感觉异常。疼痛一般以肢端为主。
(4)第Ⅳ期
组织坏死期。主要指病变继续发展至闭塞期,侧支循环十分有限,出现营养障碍症状。在发生溃疡或坏疽以前,皮肤温度降低,色泽为暗紫色。早期坏疽和溃疡往往发生在足趾部,随着病变的进展,感染,坏疽可逐渐向上发展至足部、踝部或者小腿,严重者可出现全身中毒症状。根据坏死范围又分为3级:Ⅰ级坏疽,局限于足趾;Ⅱ级坏疽,扩延至足背或足底,超过趾跖关节;Ⅲ级坏疽,扩延至距小腿关节或小腿。
治疗原则
治疗ASO(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原则为阻止疾病的继续发展,改善患肢的侧支循环,缓解疼痛和促使溃疡愈合。
治疗下肢ASO(动脉硬化闭塞症):内科采用降压、调脂、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仅能延缓下肢ASO的病程进展,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下肢ASO血管的狭窄、闭塞;目前外科手术包括人工血管转流术、血管腔内介入手术等;而下肢ASO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具有微创、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可重复操作的优点,是诊治血管性疾病的发展方向。但是人工血管转流术仍然是治疗周围血管病的重要手段。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angshenxiachui.com/sczd/4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