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双肾下垂 > 肾下垂病因 > 学术回顾各大学术报告强势来袭
当前位置: 双肾下垂 > 肾下垂病因 > 学术回顾各大学术报告强势来袭
学术通知
(一)
报告时间:年11月20日上午9:30~10:30
报告地点:楼会议室报告名称:Theuseoflow-costadsorbentstoremovearsenicfromcontaminatedwaters:thecaseofanabandonedminesite.
报告人:NelsonBelzile,博士,教授。
报告内容
探究主题:Co的尾渣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实验内容:对水中As价态分析
实验结果:As毒性比预计低
(二)
报告时间:年11月22日上午
报告地点:环资学院会议室
报告名称:Ironredoxprocessesinsmectiteclayminerals(铁氧化还原过程中蒙脱石粘土矿物)
报告人:Prof.JosephStucki
主持人:董发勤教授
报告人简介
JosephStucki,博士,教授。从年起就职于伊利诺伊大学(UniversityofIllinois)。担任粘土矿物协会(ClayMineralsSociety)主席,AmericanSocietyofAgronomy,InternationalSocietyfortheStudyofClays,MineralogicalSocietyofGreatBritain,SoilScienceSocietyofAmerica等协会会员。该课题组拥有多名高级研究员、高访学者、研究生,致力于非金属矿物晶体结构、性质调控、开发与应用等研究。与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中国、丹麦、法国、德国、新加坡、瑞典、瑞士、美国等同行保持密切的国际交流合作。Stucki教授已发表SCI论文余篇,出版多部专著,是国际上具有高知名度的矿物学家。
报告内容
一.董发勤教授介绍Prof.JosephStucki。
二.Prof.JosephStucki讲述自己生平事迹及蒙脱石粘土矿物中的铁氧化还原过程。
三.现场向Prof.JosephStucki提问
四.相关人员做学术报告进行学术交流
1.孙仕勇(副教授)Claymineralsandtheoriginoflife(粘土矿物与生命的起源)
2.曾雅莉(主任医师)Theresearchonbiologicalsafetyofthechrysotileanditssubstitute(对温石棉及其替代物的生物安全性研究)
3.代群威(教授)Thebufferingbehaviorofions/groupsboundintheinterlayerofmontmorilloniteundertheinteractionwithmicroorganisms(离子/基团在蒙脱石层间的相互作用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
4.霍婷婷(博士研究生)MembranedamageofAcellsinducedbymontmorilloniteparticle(在蒙脱石颗粒诱导的A细胞膜损伤)
5.赵玉连(博士研究生)Dissolutionandre-depositionofSiandAlfrommontmorilloniteinducedbyBacilluspumilus(溶解和蒙脱土引起的BacilluspumilusSi和Al的再沉积)
6.周磊(博士研究生)thebondinginteractionoflysineattheedgesurfaceandtheinterlayersurfaceofmontmo(氢键相互作用的赖氨酸在边缘表面和层间表面蒙脱土)
五.Prof.JosephStucki提出观点及建议。
(三)
报告时间:年11月22日下午
报告地点:楼会议室
报告名称:Wetting-inducedlayercontractioninilliteandmica-familyrelatives(伊利石和mica-family亲戚wetting-induced层萎缩)
报告人:MaartenA.T.MBroekmans
主持人:刘璟副教授
报告人简介
MaartenA.T.MBroekmans,博士,教授。从年起就职于挪威地质调查局(GeologicalSurveyOfNorway)。担任NGUBulletinSpecialPublicationsSeries,ICAM和ICAM的主编,MineralogyPetrology,AmericanMineralogist,BecthhkandMaterialsCharacterization等杂志的副主编。主要研究领域:(1)常见成岩矿物中痕量元素组成及其对地质历史事件的指示与记录研究;(2)建筑材料应用矿物学的理论和实际应用研究
报告内容一.刘璟教授介绍MaartenA.T.MBroekmans
二.MaartenA.T.MBroekmans教授讲诉全球固体废物资源,并提出三个主题:
1.混凝土孔隙的测定的方法,对混凝土样品分析
2.矿物的形成条件及温度、压力对其影响,并应用测量镍、钛含量的方法测量
3.伊利石层间距在XRD与RH之间的关系
三.现场教授、老师对MaartenA.T.MBroekmans教授提问
(四)
报告时间:年11月23号下午2:30-4:30
报告地点:东7A座-号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学术报告厅
报告人:马旅燕
主持人:刘明学教授
报告名称:细菌生物被膜形成与瓦解的机制
报告人简介
马旅雁,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致力于细菌生物被膜(biofilm,亦称生物膜)的研究,旨在了解细菌的群体行为以及微生物间的信息交流,解析细菌生物被膜形成与瓦解的分子机理,为环境治理中有效发挥生物被膜的功能奠定理论基础,为防治和控制生物被膜相关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及可能的解决办法。几年来系统的研究了在生物被膜中起关键作用的胞外多糖,从其结构、功能、合成调控到降解及与其它胞外分子的互作等。在CellResearch,PLoSPathogens,MolMicrobiol,EnvironMicrobiol,ApplEnvironMicrobiol等国际期刊发表了一系列论文。
报告内容
1.生物被膜的介绍
2.生物被膜具有超强耐受性的原因:胞外多聚机制的保护,微生物细胞内与胞间的信息交流增强了生物被膜群体的竞争力和生存力,生物被膜内“persister”的形成
3.铜绿假单胞菌易形成生物被膜的原因:鞭毛,菌毛的运动;细胞调控胞外多聚物合成从而协调细菌的丛集运动与生物被膜形成的机理;psl糖在生物被膜形成中起到关键作用
4.psl多糖网丝,多糖基质网的形成:菌细胞的迁移,利用蜘蛛织网方式“编织”,psl多糖丝状网络以保障自身及群体的生存;缺乏营养时会促进菌的移动,形成更多糖丝
5.psl与铁离子的相互作用:psl能与铁离子结合,形成存储铁的通道。铁离子多的时候能促进形成更多的psl,与更多的铁离子结合,有利于自身群体的发展。
6.铁离子能促进psl的增加的原因:铁离子能够通过抑制鼠李糖脂产量和ARM促进psl多糖形成
7.能通过pslG来破坏psl来破坏生物被膜:pslG能够降解psl;pslG是多糖内切酶;pslG能够在30分钟内降解形成一天的生物被膜;死菌分泌的pslG可以降解生物被膜中的psl多糖
(五)
报告时间:年11月23号下午2:30-4:30
报告地点:东7A座-号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学术报告厅
报告人:李艳
主持人:刘明学教授
报告名称:关键带中矿物日光催化作用及环境效应
报告人简介
李艳,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环境矿物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欧洲矿物学学会会员。积极致力于环境矿物学前沿交叉领域研究工作,在天然半导体矿物可见光催化作用理论及环境污染处理新方法、天然半导体矿物与微生物协同作用理论与应用、天然半导体矿物日光光生电子促进非光合微生物生长代谢机制及其环境效应研究等方面取得的创新性学术成果发表于包括《NatureCommunications》、《Elements》在内的多个国际SCI刊物中。共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SCI论文40篇。曾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北京大学黄廷方/信和青年杰出学者奖、北京市青年英才等奖励;近年来负责主持了优青、自然基金青年-面上连续资助与青年项目等纵向课题研究,作为主要骨干参与2项科技部项目和1项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研究。
报告内容
1.关键带中天然半导矿物的介绍:以金属氧化物和硫化物为主
2.半导体矿物的光催化作用:吸收光能,产生光电子,空对穴,最后催化氧化还原反应
3.光催化作用的特点:吸收转化能量,改变物质化学状态
4.天然半导体矿物具有良好的日光响应性的原因:类质同象替代杂质原子;原子配位结构影响能带结构;光电子是一种重要的能量形式
5.早期地球环境有利于矿物光电子分离和产生
6.新提出"微生物与矿物的协同作用":电子能量传递是微生物能量代谢的基本途径;矿物光电子改变微生物群落的构成;光电子促进化能异养微生物Afaecalis生长代谢;化能微生物通过半导体矿物的光电子吸收,利用光能。
7.在环境上面的应用:光燃料电池,降解染料废水及垃圾渗透液,固定转化二氧化碳
8.展望:提升电子能量,强化污染治理
(六)
报告时间:年11月23号下午2:30-4:30
报告地点:东7A座-号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学术报告厅
报告人:刘娟
主持人:刘明学教授
报告名称:矿物-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机制
报告人简介
刘娟,博士,北京大学“百人计划”特聘研究员。9年于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VirginiaTech)地球化学专业,获博士学位。9—年在美国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从事地球化学博士后研究。年升任为该国家实验室科学家。年12月—至今,任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百人计划”特聘研究员。获得第十六届候德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青年科学家奖,主持和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等科研项目。在JournaloftheAmericanChemicalSociety、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GeochimicaetCosmochimicaActa等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报告内容1.铁细菌与含铁矿物的相互作用:铁和碳元素在地表的循环,污染物的吸附和迁移,含铁矿物的形成和转化,微生物群落和生态环境
2.微生物利用胞外物呼吸的原理:铁细菌,含铁矿物界面电子转移机制:直接接触,形成铁形成络合物穿透细胞壁
3.直接接触传导方式的原理:多个蛋白质协同作用将电子从细胞壁外的矿物表面传递到细胞内部
4.铁氧化菌的分析方式:氧化还原电势分析,关键蛋白MTOA与Fe(ll)的均质反应及非均质反应
5.分析结果:微生物能直接通过晶格来传递电子,关键蛋白质对矿物具有吸附性
6.蛋白质团聚状态对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蛋白质影响纳米矿物颗粒在天然水环境中的迁移;吸附在纳米矿物颗粒表面的蛋白质提供空间阻力使之稳定分散;团聚状态对矿物-微生物界面电子转移速率的影响(团聚状态使得接触面减少从而使得速率减少)
7.纳米矿物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离子强度增强,减少双电子层厚度,降低了团聚能垒(定量描绘纳米颗粒团聚效应)
(七)
报告时间:年11月23日晚8点
报告地点:生命学院东七a座—
报告人:董海良
主持人:张猛(生命学院副院长待查)
报告主题:Naturalclaymineralsasantibacterialagent
报告人简介
董海良教授目前中国地质大学地质微生物实验室主任,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3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支持,8年被聘为中国地质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目前担任ClaysClayMinerals副主编,GeomicrobiologyJournal副主编。
报告内容
一.关于黏土矿物的认识及其功效
二.举例并简介地学之父
三.地质医学与矿物学的学科融合
四.黏土矿物作为抗菌材料各种应用
五.对于人体原核细胞以及真核细胞的讲解
六.生命学院部分同学与老师对董海良教授提出疑问并进行探讨
-环资学院新媒体中心-
环资学院新媒体中心
新媒体中心郭鑫陈波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ungana.com/scby/1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