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肾下垂

绿秀健康养生603期走近中医学习辩


走近中医---学习辩证虚实(2)

--气虚

人体的基本物质有元阴、元阳、气、血、津液,这些物质如果过度损耗(如起居劳累、纵欲过度、久病耗损、先天不足、失血等),就会导致虚证的产生。由于元阴、元阳、气、血、津液等物质对人体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所以根据人体所亏耗的物质不同,也存在着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不同的虚证,其含义是不同的,同时它的外在表现也是不同的。一、气虚气是人体元阴、元阳相互作用下产生的一种物质运动,它主要有三个作用。

第一、推动作用,如推动脏腑运转,推动物质运输、排泄,以及推动心脏搏动和血液循环等。

第二、防御作用。气能周流全身,就像是护卫人体的城墙,能够时刻抵御外界邪气对人体的侵犯;

第三、固摄作用。固摄有两个含义,一是固定,指气能起到固定脏腑位置的作用;二是摄纳,指气有摄纳人体的精微物质的作用,使各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物质(如血、津液等)能正常在体内循环运输。

气的过度亏耗所引起的虚证,我们称为“气虚”。既然气虚是气的过度亏耗,那么,气虚的外在表现就应该以上述三个功能衰退为特征。

①气的推动作用减弱会导致脏腑机能衰退和物质运输、排泄障碍。如:

心脏功能减弱则会出现心跳缓慢、搏动无力、心悸心慌、心神不安、脉象细弱;

脾胃功能减弱,则会出现胃纳不佳、饮食乏味、胃脘饱胀、大便溏泻、饮食不化、食后思睡;

肺脏功能减弱,则会出现呼吸短气、声音低微、胸闷不舒、咳吐无力;

膀胱功能减弱,则会出现小便无力、淋漓不尽;

大肠功能减弱,则会出现排便无力、大便秘结;

循环系统功能减弱,则会出现血流缓慢、血液瘀滞等。

②防御作用减弱会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汗孔开合失常,出现短气自汗、容易感冒等症状。

③气的固定作用减弱,会导致脏腑无法正常固定原来的位置而出现脏腑下垂。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下垂等;

#气的摄纳作用减弱,会引起人体血、津液等物质异常丢失,出现月经过多、出血不止、自汗盗汗等疾病。中医对这种由于气虚而引起的出血,称为“气不摄血”,因为气主要储藏在脾,所以也称为“脾不统血”,中医有个治疗这种出血的方子,叫“归脾丸”,其中“归脾”的意思就是使血液重新归属脾(气)的统摄。这个方子以补气药人参、黄芪、龙眼肉为主,搭配养血收敛药物,对治疗气虚引起的出血有很好的疗效。气为什么会有“摄血”作用呢?我们知道,血液能正常在血管中运行而不渗出到血管外,和血管壁的通透性有很大关系。血管壁的通透性低,血管的密封性能就好,血液中的细胞就不容易跑到血管外,而如果通透性高,则血管的密封性就差,血液中的各种细胞就可以渗到血管外而引起出血症状。

血管壁的通透性主要取决于血管壁细胞之间结合的紧密程度,细胞之间结合紧密则血管壁的通透性就低,反之通透性就高。血管壁细胞之间的结合力靠什么来提供?那就是气。所以气虚就会使血管壁各细胞之间的结合力下降、管壁通透性增高而引起出血。

这种出血,使用止血药往往效果不佳,需要通过补气摄血的方法来治疗。这就好比管道破损引起的漏水,只有使管道破损的地方得到修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漏水问题。

我们对一个疾病本质的判断,不能一见到出血就认为是热,或是一见到瘀血就认为是寒,而是要根据疾病表现出来的各种症状,运用中医“辨证求因”的方法去分析和推断疾病的本质。

面色苍白、语声低微、胃口不开、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象细弱都是气虚的表现,如果是血热的话,那在症状上就应该表现为面红、月经量多而颜色鲜红、舌红、脉数有力等热象

参考方---益气摄血的方子:高丽参6克(另煎成浓汁,兑服),黄芪45克,白芍10克,当归炭10克,炒白术30克,阿胶珠10克(烊),远志10克,炮姜炭1O克,木香10克,海螵蛸10克,升麻炭6克。

欢迎







































复方木尼孜其颗粒用法
白癫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ungana.com/scby/21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