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肾下垂

尿蛋白出现号,可得小心了


肾内科门诊信息

门诊时间:周一到周五9:00-17:00

预约

-/-

陈先生(化名)今年45岁,平素身体健康,定期接受健康筛查。

半年前,陈先生的筛查报告提示尿蛋白“一个加号”(PRO+)。对于这个结果,陈先生没有太在意,认为自己在当天喝水少,可能标本有些误差。

然而前段时间,陈先生发现自己的小腿总是容易浮肿,皮肤按下去会出现凹陷的“坑”。医院化验,发现血清白蛋白下降到了28g/L(正常在40-55g/L),同时他的尿液检查中发现尿蛋白变成了“三个加号”(PRO+++)。

于是陈先生被转诊到了肾内科,进一步留取了24小时尿蛋白,结果显示尿蛋白量明显升高,为4.8g/24小时(正常不超过0.15g/24小时)。经过住院肾穿刺活检,陈先生被确诊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膜性肾病”。

随后陈先生接受了规律的药物治疗,半年后复查尿蛋白已经下降到0.3g/24小时,血清白蛋白也恢复到正常水平,现在陈先生浮肿的症状也已经完全缓解了。

陈先生后来明白了,他半年前的筛查报告中发现的“尿蛋白阳性”,事实上已经提示了他可能存在肾病。

健康筛查报告提示“尿蛋白阳性”,是人们在化验检查中常会遇到,但是也容易被忽略的问题。

对于尿液化验,很多人会对自己有“血尿”或者“尿潜血阳性”非常在意,但对于尿蛋白的结果却不甚重视。事实上,蛋白尿是肾脏疾病的常见表现,也是肾脏病治疗的重点,绝不应该忽视。

以下是有关于“蛋白尿”的一些常见问题,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这个既普通又重要的肾病指标。

什么是蛋白尿?

肾脏作为重要的代谢器官,当全身血液经过肾脏过滤后,代谢产物从肾脏排出。

而血液中的蛋白质成分,经过肾脏的选择性滤过和重吸收以后,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仅含有微量的小分子蛋白,尿常规的蛋白定性试验是检测不到的。当尿蛋白排出量超过mg/天,或尿蛋白定性实验为阳性时,即称为蛋白尿。

蛋白尿是肾脏损伤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导致肾脏病变持续进展的危险因素之一。一般来说,尿蛋白量越大,肾损伤就越严重。

如何发现蛋白尿?

临床上常用又简单的方法是尿常规检查,通过干化学法进行尿蛋白的定性或半定量检测。

然而该方法的准确性和敏感性有限,常常会受到尿液浓度、PH值或尿中其它成分的干扰,因此尿常规仅作为蛋白尿的初步筛查。

为了进一步确定蛋白尿的诊断,需要进行尿蛋白的定量检测。主要的尿蛋白定量方法包括:24小时尿蛋白定量和随机尿蛋白定量(尿蛋白/肌酐比值,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

尿蛋白定量的准确测定,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评估肾脏病情,以及指导进一步的治疗。

尿蛋白阳性,就一定存在肾脏病吗?

持续性的蛋白尿是慢性肾脏病的标志。但是,某些特殊情况下,没有肾脏病变的人也可以出现蛋白尿。

1.生理性蛋白尿:有些健康人在发热、剧烈运动、脱水等情况下也可出现蛋白尿,常为一过性的,可自行缓解,不需要特殊处理。

2.直立性蛋白尿:常见于青少年和儿童,尿蛋白在直立时出现,平卧时消失。主要和肾静脉受压或者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关。直立性蛋白尿是一种良性病变,通常随着年龄增长而自行缓解。

3.溢出性蛋白尿:由于血循环中存在大量某种蛋白质,超过了肾脏重吸收的极限而出现的蛋白尿。比如说多发性骨髓瘤的轻链蛋白尿,横纹肌溶解症产生的肌红蛋白尿,血管内溶血后血红蛋白尿等。

4.假性蛋白尿:尿液标本受到其它体液的污染,可能会导致假阳性。

检测尿蛋白,怎样留取合格的尿液标本?

基于上述尿蛋白检测的一些可能影响因素,留取尿常规标本时,有以下这些建议:

○留取清洁中段尿;

○建议留取晨尿标本,避免因饮水过多稀释尿液而导致假阴性;

○检查前一天,需避免激烈运动;

○建议避开急性感染期和女性月经期。

蛋白尿有症状吗?

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angshenxiachui.com/scby/547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