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肾下垂

肾综尿蛋白起伏不定,按这些标准降尿蛋白不


尿蛋白是肾病临床表现症状,是肾病确诊和确认治疗效果的重要依据,长期尿蛋白会导致肾小球滤过率明显下降,加快肾功能衰竭的进程。

肾病治疗会根据不同肾病的发病部位、轻重程度,来确定是否都需要尿蛋白转阴。一旦为了转阴而加大用药量,可能会出现得不偿失的后果。

不同类型的肾病治疗尿蛋白,尿蛋白会降到什么水平?

一:尿蛋白完全转阴

临床能达到此治疗效果的肾病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膜性一期肾病、微小病变肾病、紫癜性肾炎、轻度系膜增生肾病。

这些肾病当中有的并没有发展到很严重的程度,还有的预后状况普遍较好,要想24小时尿蛋白定量降到0.15g以下,达到完全转阴的水平,可能性是很大的。

二:尿蛋白降到0.5g以内

通过对肾病的远期评估状况分析,发现尿蛋白定量在0.5g以下是不会引发明显肾功能损伤的,尤其对于中度系膜增生肾病患者来说,此时若强行让尿蛋白降至0.15g,可能会出现更加严重的预后状况。

三:尿蛋白降到1g以内

IGA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重度系膜增生肾病,之所以这几种肾病的尿蛋白控制目标定在了1g以下,主要是因为它们的病理类型不太好。尿蛋白1g以下之后,对于肾功能的影响就比较小了。

四:尿蛋白降至3.5g以内

对于膜增生性肾病、膜性肾病患者来说,大家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angshenxiachui.com/scby/548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