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艾灸的朋友,心里总有各种各样的担心。总结起来,无非两点:会不会把身体给灸坏啦?艾灸到底有没有用——怎么灸了这么久身体还没有恢复健康?
针对这两点,我详细说说。
先说第一点,艾灸会不会把人灸坏。
可以说,符合规范的艾灸是绝不会把人给灸坏的。这里的规范是指,你在为人施灸或自灸前,先判断被灸者适不适合艾灸。判断的标准主要有两点:
一.身体状况是否禁灸,比方说,器官移植的病人绝对禁灸;孕妇安全起见最好禁灸你的肚子和几个关键穴位。
二.有没有灸感。灸感是啥?就是施灸时,灸的地方不发烫,但有温热感、舒适感,身体的某些部位有酸、麻、胀、痛、痒感。
也就是说,排除艾灸禁忌后,被灸者有灸感,就可以放心大胆施灸了。
有的人会担心,艾灸的时候,灸点不感到热,反而是别的地方有热感,或酸痛感,是不是灸坏啦?
其实,这是对灸感的理解不够透彻。灸感不只是灸的地方不感到烫。你想想看,点燃的艾条温度很高,离皮肤又很近,有的几乎是贴着皮肤,灸的地方却不感到烫,有时甚至都不变红,而变得更白。所以经常有艾友说,灸了肚子我们皮肤是红白相间的。为什么?
因为艾热跑到别的地方去啦。更确切地说,艾热被人体主动吸收,并且运输到其他需要的地方去了。
这里涉及到艾热进入人体的方式。艾热是被人体主动吸收的。人体的本神指挥身体去获取能量,修复损坏。这是人天生自带的一位“神医”,而且往往在人睡觉时工作。比如你累了,睡一觉起来,就变得精神充沛。病了,医生也要嘱咐你,多睡觉,留给身体充分的修复时间。
在神的指挥下,吸收进来的艾热,能对身体有伤害吗?
还有一些担心灸坏的朋友,是因为灸后的反应太大。
比如,本来大便挺正常的,艾灸一段时间后反而开始闹肚子,稍微受点凉就一泻千里。系统学习过艾灸的朋友,肯定知道,这是艾灸的排病反应,是身体在转好的现像。如果你实在不放心,可以找医生看看,一把脉就知道,你这是排病反应。
那么如何分辨是不是排病反应呢?很简单,回想一下你在艾灸时,灸的地方烫不烫?如果艾灸时灸感正常,很舒服,甚至被灸睡着了,那么你所遭遇的就是排病反应。而如果被灸处灼痛,全程是靠意志力撑下来的,那不好意思,你这般折腾之后,身体的种种反应,很难分辨是怎么回事。也许是你灸的地方不对,也许你本身对艾灸非常不敏感。
看到这里,想必你也了解了,只要不胡乱灸,踏踏实实地灸进去,是不存在“灸坏”一说的。
再看第二个问题。艾灸起效慢,怎么办?
前面说了,灸感,是指灸处不发烫,身体其他地方出现了酸、痛、胀、麻、痒等感觉。这说明你的身体很好地利用了艾热,及时发现了潜在的病灶。小病灶还没等酿成大病,就被身体及时发现,赶出体外啦!
灸感表现得越剧烈,就说明身体内正邪相争得越厉害。这时候一鼓作气把灸量加上去,效果常常是立竿见影的。
对于不那么强烈的灸感,譬如灸处不热,其他地方也没有热感或其他感觉,往往给人一种隔靴搔痒的不爽感。很多朋友就会选择换个地方灸。
换地方灸不是不可以,但艾灸的效果就要差些。比如一次艾灸两小时,两个小时只灸一处,身体可以稳定地吸收热量,不需要做特别的调整。而如果两个小时换了七八个穴位,还没等身体调整到稳定吸热状态,就又需要做调整。看起来灸的地方多,但效果是大打折扣的。
因此,艾灸是先重质再重量。一个灸点,一定要灸深、灸透,再换下一个。
天天艾灸的朋友,最好也做到每天灸同一个点。这和人定时吃三餐很像。到了饭点就饿,吃得很饱很香。到了“灸点”,就灸得很爽。
但这个原则也不是强制性的,因为我们的身体状况不可能每天一样。比如昨天不小心淋到雨了,有点低烧,平时是灸肚脐,
今天能不能换成灸大椎穴,驱寒、退烧呢?这完全是可以灵活进行的呀。而且我们很提倡这种做法,只有把短期内的小病痛处理好了,身体才有本钱去对付长年累月积累下来的顽疾。
当然了,如果你淋了雨,低烧,但没有换穴位灸,是不是就错了呢?是不是这根艾条就没有起到它该有的疗效呢?就像我前面说的,艾热会被人体主动吸收,并传输到需要的地方去。你体内的那位“神医”指挥清理外来的邪气,修复病灶。
因此,你仍守着肚脐灸,感到困意,睡着了,醒来后虽然还有低烧,但整个人精神好了许多。第二天继续灸,第三天烧也退了,完全恢复了健康。
针所不为,灸之所宜!艾灸防治疾病多,内科、儿科、皮肤科……
扁鹊告诉徒弟:信者医之,不信者不医!徒弟不解:医生不就是救人的么?扁鹊说:信者,患者本人意愿强烈,配合治疗,身体机能恢复快;不信者,内心潜意识就暗示这肯定不行,他又怎么能配合治疗?是他喜欢带着一身的疾病,你为何要夺人之所好呢?!请深入读懂这两句话!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佛不渡无缘之人,南无阿弥陀佛!
艾灸是借助艾条所产生的药力和热力,通过刺激一定的穴位及有关部位,激发调节经络的功能;通过经络的传导和输送气血的作用,进而调整脏腑功能,改善体质,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使人体的病理变化恢复为正常的生理状态,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所以,灸疗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它可以治疗外在体表的病症,也可治疗内在脏腑的病症;既可治疗很多慢性病,又能治疗一些急症危证。根据历代文献记载和临床实践经验,归纳起来灸法的应用范围,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可以防病健身,延年益寿
古人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总结出“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也可保百年寿矣”的防病保健经验。近些年经研究证实,灸疗可作用于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提高免疫力,增强机体抗病的能力。有医家应用灸法预防麻疹、流感、腮腺炎等疾病,取得了较好效果。
据报道,在日本一些地方,把灸足三里作为主要健身术,并有“勿与不灸足三里之人旅行”之说。现代日本针灸医生田代文志提倡婴儿期早灸身柱穴,以促进生长发育;少年期灸风门穴,以御肺系之疾;青少年期灸三阴交,以免生殖、泌尿系统之患;而立之后灸足三里,以固后天之本,预防百病诸疾;老年加灸曲池,可获明目、降压、预防中风之效。
2:具有抗癌及辅助治疗癌症的作用
根据艾灸具有调整、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许多人应用艾灸治疗癌症获得了良好的疗效。有报道,在癌症治疗中,注射环磷酰胺导致白细胞降低时,艾灸大椎可增加包细胞数量,其中以中性粒细胞升高最为明显,从而提示艾灸可能有对抗环磷酰胺抑制造血功能的作用,具有减轻使用环磷酰胺所致的虚损症状。研究者认为,艾灸的这一作用,提高了机体免疫防御功能,增强了防病能力,改善了包括骨髓在内的微循环,促进了新陈代谢,并从人的整体上给以调整和改善。
3:有抗菌、消炎、消毒的作用
临床实践证明,用艾条灸、治疗急性乳腺炎、急性阑尾炎、急性结膜炎、骨髓炎、血栓性浅静脉炎等外科炎症,治疗疔肿痈疽,治疗急性胃肠炎、菌痢等都十分有效。实验研究也证明,在局部艾熏不同时间,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大肠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所以,灸疗常用于治疗外科疮伤初期,如各种疖肿未化脓者、疮痈未溃者、结核初起者等,灸之可消淤散结,拔毒泄热。
4:能预防脑血栓的发作
老年人灸足三里、三阴交、曲池,可预防中风。艾灸之所以能预防脑血栓发生,是因为灸后有改善微循环,对血液凝聚的作用有良性调整作用,故有预防脑血栓发生的功效。
5:能防治中风偏瘫
艾灸能改善机体微循环,并有温经通络,活血化瘀之功,故对中风偏瘫有一定效果。临床实验证实,灸百会可起到扩张血管,改善脑血管弹性,增加脑血流量的作用。脑循环的改善可促进病人大脑功能和脑细胞代谢的恢复,从而使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加上艾灸的温热利脉功效,这可能就是艾灸治疗中风偏瘫的原因所在。
6:有调节血压的作用
实践证明,对恼怒、焦虑、紧张等情绪引起的高血压,灸脚底涌泉穴,能镇逆下气,引气下行,以镇静降逆,降低血压。有研究还发现,采用温针灸石门穴后,血压偏高者可使之下降,血压偏低者可使其上升;提示艾灸有调节血压,使之趋向正常的作用。
7:对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有特效
由于艾叶的药性是生温、熟热,艾火的热力能深透肌层,温经行气。因此,灸法具有良好的温经散寒、活血、通痹止痛的作用。所以,对于经脉受寒引起的风寒湿痹,肢节疼痛,拘挛麻木,以及痛经、经闭、因寒所致寒疝腹痛等,都有较好疗效。
8:有调节神经功能的作用
灸法对神经功能具有兴奋和抑制的双向调节作用,可使功能低下、衰弱或麻痹的神经得以兴奋,也可使由于过敏、寒冷等刺激而引起的疼痛、痉挛的神经得以镇静。所以,灸疗不仅对神经痛、头痛、胃痉挛等有良效,而且对神经麻痹、偏瘫等也有疗效。
9:既可活血化瘀,又有止血之功
艾灸通过温热刺激,使施灸部位灼热温暖,局部血管扩张,可促进血液循环,起到活血化瘀、温经通络的作用。同时,艾灸还可使血液凝固时间缩短,增强机体的止血功能。故艾灸法,药物敷灸法对痔疮出血、鼻出血、子宫出血、眼底出血等出血行疾病均有良效。
10:能调节胃肠功能,治疗腹泻、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
临床实践中发现,艾灸天枢,足三里等穴位,既可治疗腹泻,又能治疗便秘,还对消化性溃疡有一定疗效。特别对因胃部受寒引起的腹痛、呕吐、泄泻等疾病疗效更佳。
11:有减肥的妙用
研究证明,灸疗减肥是通过艾灸某些穴位及肥胖部位,调节代谢系统及神经体液系统,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
12:具有疏风解表之功
艾灸有关穴位,能温煦肌肤,疏散风寒,发汗解表,常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证,如感受风寒引起的感冒、咳嗽、痰喘、恶寒、发热等症。
13:具有温阳补气,回阳固脱之功
灸疗具有温阳补虚,回阳固脱的功效,临床对阳气虚脱而出现的大汗淋漓、四肢发冷等阳气虚脱之症,可急灸之。也可用于气虚不固引起的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日久不愈等,灸之可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增强韧带功能,提升下垂脏器。
总之,灸法所防治的疾病,可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皮肤科、骨伤科、五官科的多种急、慢性病。
因为,我想诚挚地告诉大家,没有一根艾条是白灸的!
最后还有一点,很多人艾灸见效慢,不是因为没有守住一个穴位灸,也不是没有坚持天天灸,而是不重视灸后的休息和保养。
充足的睡眠对于人体的修复是至关重要的。你加班到凌晨一点,困了也不去睡,就算在灸馆灸了一下午,也是于事无补的。这种情况下,你等于是白白浪费了时间和金钱,以及非常宝贵的祛除病邪的机会!
所以,灸后一定要多睡觉,睡不着,闭目养神也是好的。最忌讳灸后熬夜、闹情绪、吃冷饮。如果你非要这么作,也别抱怨为什么艾灸了这么久,身体状况也没有多大改善了。
中医是很古老,很神秘,也很有意思的一种医学,很多人好奇只通过望、闻、问、切,中医可以知道我的病,这真神奇啊,来跟我一起来学习最地道的中医思维,揭开中医的奥秘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angshenxiachui.com/scby/5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