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医偏方
地肤子汤
地肤子、黄芪各40~60g,党参、黄芩、麦、实、升麻、通草、冬葵子、海藻各10~30g,皂角刺、炮穿山甲(代)各10~20g,地龙10~15g。
前列腺增生症。
临床表现为尿路梗阻的症状,如初起尿频,尤其夜尿次数增多,渐感排尿困难、无力,尿线变细,尿滴沥,严重时可发生尿潴留、尿失禁。尿路梗阻可引起的并发症:夜尿次数增多,尿频、尿急、尿痛血尿及发热,甚至引起双下肢浮肿,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贫血等。直肠指检:前列腺增生,中央沟变浅或消失。B超检查:前列腺增大,残余尿量60mL。
每天1剂,水煎3次,共取药液~mL,分4次服。疗程14~60天。
此方治疗前列腺增生症例,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排尿通畅,前列腺检查明显缩小50%以上或大小正常)78例,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排尿困难明显减轻,前列腺大小较治疗前缩小30%以上)24例,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各项化验检查无明显变化)8例。总有效率92.7%。
王某,男,74岁。小便不畅2年余,排尿时间长,尿线细而分叉,医院检查后诊断为前列腺增生症,给予前列康等中西药物治疗,病情无明显改善。诊见:急性痛苦面容,面色晦暗,精神较差,双下肢浮肿,少腹胀痛,小便点滴而出,舌质紫暗、苔白腻微黄,脉弦涩尺部稍弱。直肠指检:前列腺增生Ⅲ度,质地中等,中央沟消失,弹性差,触痛明显。B超检查:双肾盂积水,膀胱残余尿液mL;前列腺增生、肥大。尿常规:白细胞(++),红细胞(+++),蛋白(+);血常规正常;肾功能正常。中医辨证属下焦湿热,气虚血瘀,治宜清热利湿,散结通窍,补气化瘀。方用地肤子汤去通草。处方:地肤子40g,黄芩12g,猪苓、冬葵子、炮穿山甲(代)、瞿麦各15g,皂角刺、实、地龙、升麻各10g,海30g,黄芪50g,党参20g。服药5剂后,排尿较畅,少腹胀痛减轻,但双下肢仍浮肿。以上方服药近30剂,临床症状消失,精神好转。B超复查:双肾盂积水消失,膀胱无残余尿;前列腺较治疗前缩小达60%以上。复查尿常规3次均正常。随访1年未复发。
于小勇地肤子汤加味治疗前列腺增生症例[J].新中医,,33(9):52.
按:前列腺增生症是老年男性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学癃闭、淋证、关格等范畴。其病理变化以湿热、瘀血、肾气虚为主。地肤子汤以地肤子为君药,清热利湿,通利下焦;猪苓、瞿麦、通草、冬葵子利尿通淋为臣药;佐以黄芩清热泻火,知母坚阴,海藻、炮穿山甲(代)、皂角刺、地龙软坚散结,通窍开闭;黄芪、党参补气以助气化;升麻、积实升阳行气,一升一降,宣通气机,有提壶揭盖之妙。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软坚散结、通窍开闭、补气化瘀之功。本方标本兼治,故疗效较为满意。
加味肉桂五苓汤
肉桂、桔梗各6g,泽泻、猪苓、茯苓、乌药各15g,枳壳、白术、桃仁各12g,木香、牛膝、炒炮穿山甲(代)各9go
加减:兼表证者,肉桂改为桂枝6g;兼气虚者,去泽泻,加黄芪30g,党参15g;兼湿热者,加黄柏12g,车前草、虎杖各30g;血尿明显者,加小蓟15g,琥珀(吞服)1g。
畅、尿流无力、变细,甚至淋漓不尽。可经直肠指检及超前列腺增生症。临床表现为尿频,排尿不查确诊。
每天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1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2个疗程。
此方加减治疗前列腺增生症38例,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B超检查示前列腺体积较治疗前明显缩小残余尿量减少)25例,有效(临症状有改善,B超检查示前列腺体积较治疗前缩小)11例,无效(临床症状虽有改善,但B超检查示前列腺体积较治疗前无变化)2例。
、赵某,男,72岁。患者5年前开始出现尿频,尤以夜尿增多明显,排尿无力。近半年症状加重,每夜起床小便6~7次,近2天出现少腹胀痛,小便点滴而出。察其舌质暗、苔薄白,脉细而沉。尿常规检查:红细胞(±);直肠指检:前列腺Ⅱ度增生,质中,有弹性,表面光整,无结节感,中央沟消失;B超检查:前列腺增生,排尿后残余尿量中等。中医诊断为癃闭。证属肾元虚亏,浊瘀内阻,膀胱气化不利。予加味肉桂五苓汤加车前子30g。2剂。服2剂药后即诉排尿较前省力,少腹胀痛缓解。原方略作增减,服用4周,排尿明显顺畅夜尿2~3次,少腹胀痛消失。B超检查:前列腺增生较前好转少量残余尿。原方去桔梗、泽泻、车前草,继服1个疗程,诸症状悉除。
戴安伟.加味肉桂五苓汤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38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31(3):16
按:前列腺增生症属中医学癃闭范畴。其病机为肾元虚亏浊瘀内阻或热结下焦,致膀胱气化不利,为虚实夹杂之证。病位在膀胱,涉及肺脾肾三脏。方选肉桂五苓散加木香、乌药治疗本病,酌加桃仁、炮穿山甲(代)、牛膝化瘀消之品,稍加桔梗开提肺气。诸药合用,切合本病之病机,故获较好的治疗效果。
学习女科偏方
每天免费订阅中医老偏方精彩内容!
只需要点击箭头上边的蓝字即可!
文中所涉及到各类所述配伍、方剂药方、验方等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仅供专业中一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百年汤方,偏方素材来源网络,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倪氏之方推荐发表。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网络。我们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版权原作者联系我们处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angshenxiachui.com/scby/9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