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俞穴位置图
补肾培元,强筋壮腰,明目聪耳,补虚疗损(根据其穴性,临床主要用于西医学中的男女生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患、腰酸腰痛、耳鸣耳聋等病。
足太阳膀胱经
Acupoint
位置
标准定位:肾俞穴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肾俞穴位于脊柱区,第二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一说“除脊各寸半”《针灸资生经》。
取穴方法
肾俞穴位于脊柱区,第二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俯卧取穴。俯卧位,两髂嵴高点相平处正中再向上2个棘突,旁开1.5寸处取穴。快速取穴:肚脐水平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其下缘旁开2横指处即是肾俞穴。
主治
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白带、不孕、遗尿、小便不利、水肿、腰膝酸痛、耳鸣、耳聋。(1)男女生殖系统疾病:遗精,阳痿,早泄,不孕,不育,月经不调,带下,不孕。(2)泌尿系统疾患:尿频,尿急,遗尿,尿失禁。(3)腰背痛:腰痛,腰酸,腰无力。(4)补虚及保健:如肾不纳气的咳喘,肾虚性耳鸣,耳聋,五更泄泻,头晕乏力等肾气亏虚之疾。
别名
少阴俞《黄帝内经素问·通评虚实论》,肾念《灸法残卷图》
穴位解刨
肾俞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骶棘肌、腰方肌、腰大肌。有第二腰动、静脉后支。分布着第一腰神经后支的外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皮肤由第一、二、三腰神经后支分布。肾位于腰方肌和腰大肌的前面,脊柱的两侧是腹膜后位器官。在腰背部的投影为:后正中线外侧2.5厘米和8.5厘米处各作两条垂直线,通过第十一胸椎和第三腰椎棘突作两条水平线。在上述纵横标志线所围成的左右四边形范围内,即相当于左右两肾脏的体表投影位置。肾门在肾区内,投影在肾区的内侧半,约相对于第一腰椎体的水平。经肾门的主要结构。从后向前排列有输尿管、肾动脉和肾静脉,还有围绕其间的神经纤维、淋巴结、淋巴管和脂肪组织。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腱膜和胸腰筋膜浅层→竖脊肌。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第2、第3腰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及其伴行动、静脉分布;深层有第2、第3腰神经后支的肌支和相应腰动脉背侧支分支分布。布有第一腰神经后支的外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并有第二腰动、静脉后支通过。
足太阳膀胱经
Acupoint
穴位解析
Shènshù(BL23),经穴名。出《灵枢。背腧》。属足太阳膀胱经。肾之背俞穴。肾脏的寒湿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1)“肾俞穴”。“肾”,肾脏也。“俞”,输也。肾俞穴意指:肾脏的寒湿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2)“高盖穴”。“高”,天部也,气也。“盖”,护盖也。高盖名意指肾脏外输膀胱经的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本穴物质为肾脏输出的寒湿水气,所处为天部,为卫外之护盖,故名高盖。气血物质为水湿之气。大部分水湿之气冷降归于地部,小部分水湿之气吸热后循膀胱经上行。外散肾脏之热。补肾培元,强筋壮腰,明目聪耳,补虚疗损。1、缓解腰痛、肾脏病、高血压、低血压、耳鸣、精力减退等;2、缓解治疗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白带,水肿,耳鸣,耳聋,腰痛等。3、补肾助阳、调节生殖功能按揉肾俞穴对治疗腰膝酸软也有一定的效果。肾俞穴有调补肾气的作用,1、增强肾功能,双手拇指点按肾俞穴50次,以感觉胀痛为宜。2、突发心绞痛时,只要用右手拇指按揉疼痛侧肾俞穴,便可迅速止痛。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之。肾俞穴主治肝肾、膀胱等疾患:如腰脊酸痛,小便淋沥,尿频尿闭,遗尿尿血,阴中疼痛,遗精白浊,阳痿旱泄,月经不调,痛经,血崩,赤白带下,不孕,头痛眩晕,视物不明,耳鸣耳聋,水肿,消渴,咳喘,虚劳,中风失语,手足不遂,失眠健忘,癫疾,少腹急痛,肾泄,骶部疼痛,脚膝拘急,遗精,阳痿,早泄,不育,遗尿,白带,腰背酸痛,头昏,耳鸣,耳聋,小便不利,喘咳少气,带下,腰痛,溺血,泄泻,目眩,虚喘,肾炎,肾盂肾炎,支气管哮喘,坐骨神经痛,神经衰弱,现代又多用肾俞穴治疗肾炎,肾绞痛,肾下垂,尿道炎,肾结石,糖尿病,神经性耳聋,斑秃,性机能障碍,腰部软组织损伤,尿路感染,精液缺乏,膀胱肌麻痹,膀胱肌痉挛,胃出血,肠出血,痔疮,肝肿大,哮喘,贫血,肋间神经痛,脑血管病后遗症等。1.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肾炎,肾绞痛,遗尿,尿路感染,阳痿,早泄,遗精,精液缺乏;2.外科系统疾病:肾下垂,膀胱肌麻痹及痉挛,胃出血,肠出血,痔疮,肝肿大;3.其它:月经不调,腰痛,哮喘,耳聋,贫血,肋间神经痛,脑血管病后遗症等。
穴位配伍
肾俞配殷门、委中,有行气通经络的作用,主治腰膝痠痛。肾俞配京门,为俞募配穴法,有温补肾阳的作用,主治遗精,阳痿,月经不调。肾俞配听宫、翳风,有益肾气聪耳的作用,主治耳鸣,耳聋。肾俞配关元、三阴交,有壮元阳,助运化,利水湿的作用,主治肾炎,小便不利,水肿。肾俞配三焦俞、关元,治尿频。肾俞配心俞、神门,治失眠、健忘。肾俞配耳门、听宫,治耳聋、耳鸣。肾俞配环跳、风市、阳陵泉、足三里,治下肢麻木、瘫痪。肾俞配三阴交治疗月经不调。肾俞配气海、三阴交、志室治疗遗精、早泄。肾俞配关元、三阴交、太溪治疗一切肾亏之疾。肾俞配命门、天枢、足三里治疗五更泄泻。肾俞配关元、带脉治疗带下症。肾俞配中极、三阴交、膀胱俞治疗尿频、遗尿、小便不利。肾俞配太溪、液门、听宫治疗耳鸣、耳聋。肾俞配气海、定喘、肺俞、太渊治疗肾虚型咳喘。肾俞配脾俞治疗外阴白色病。肾俞配列缺治疗小儿遗尿症。肾俞配胃俞治疗胃主寒胀,食多身羸瘦,呕吐。肾俞配殷门、委中治疗腰膝酸痛。
穴位疗法
用拇指按揉肾俞穴~次,每天坚持,可缓解治疗月经不调、阳痿等。按摩肾俞穴降血压:坚持按摩、拍打、照射肾俞穴,增加肾脏的血流量,改善肾功能。每日临睡前,坐于床边垂足解衣,闭气,舌抵上腭,目视头顶,两手摩擦双肾俞穴,每次10~15分钟。每日散步时,双手握空拳,边走边拍打双肾俞穴,每次拍打30~50次。严重警告:肾俞穴是不能重敲击的。特别是有肾病,肾积水的患者,如果敲击会加重病情的!擦肾俞穴的方法:第一步:要搓热掌心,搓热掌心后,把两手放到肾俞穴上;第二步:掌心在肾俞穴上做擦的动作,一上一下的擦动,通过擦的动作可以让你的腰部的肾俞穴位发热,而且是从里面往外发热。(双掌摩擦至热后,将掌心贴于肾俞穴,如此反复3~5分钟;或者直接用手指按揉肾俞穴,至出现酸胀感,且腰部微微发热。)适合人群:存有神智问题、记忆力下降、头发早白脱发、眼睛干涩、耳鸣。用火罐留罐5~10分钟,隔天一次,可缓解小便不利、水肿等。用面刮法从上而下刮拭肾俞穴,力度微重,出痧为度,可治疗腰痛、小便不利。直刺0.5~1寸,局部有酸胀感,可向臀部和下肢部放散。注意:肾俞穴不能深刺,以防刺伤肾脏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本穴最适宜于灸法,是临床常用灸穴。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一次,可改善腰膝酸软、月经不调、水肿。艾灸肾俞是补肾最有效的方法,每次灸5~15分钟,可治肾疾导致的腰痛、腿痛。
艾灸肾俞等,能使肾阳虚大鼠精子活力显著增强。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卷八:寒热,食多身赢瘦,两胁引痛,心下贲痛,心如悬,下引脐,少腹急痛,热,面黑,久喘咳,少气,溺浊赤,肾俞主之。《备急千金要方》:消渴小便数,灸肾俞二处三十壮……主喘咳少气百病。《备急千金要方》:肾俞、内关,主面赤热。《千金翼方》卷二十七:丈夫梦失精,小便浊难。《针灸大成》卷六:主虚劳赢瘦,耳聋肾虚,水脏久冷……肾中风,踞坐而腰痛,消渴,五劳七伤,虚惫,脚膝拘急,腰寒如冰,头重身热,振栗,食多赢瘦,面黄黑,肠鸣,膝中四肢淫泺,洞泄食不化,身肿如水,女人积冷气成劳,乘经交接,赢瘦,寒热往来。《针灸大成》:肾虚水肿。《针灸大成》:主虚劳羸瘦,耳聋肾虚,水脏久冷,心腹膜满胀急,两胁满引少腹急痛。《医宗金鉴》卷八十五:肾俞主灸下元虚,令人有子效多奇,兼灸吐血聋腰痛,女疸妇带不能遗。《医宗金鉴》:下元诸虚,精冷无子。《玉龙歌》:肾弱腰痛不可当,施为行止甚非常,若知肾俞二穴处,艾火频加体向康。《类经图翼》:色欲过度,虚肿,耳痛耳鸣,肾俞刺三分,“得气”则补。《通玄指要赋》:肾俞把腰疼而泻尽。《胜玉歌》:肾败腰疼小便频,督脉两旁肾俞陈。《百症赋》:胸膈停留瘀血,肾俞、巨髎宜征。《医学入门?治病要穴》:肾俞,主诸虚证,不孕不育,及耳聋,吐血,腰痛,女劳疸,妇人赤白带下。《医学纲目》:配委中、人中,治疗肾虚腰痛。《针灸资生经》:配气海俞、中膂俞,治疗腰痛。《针灸逢源》:配照海、关元、三阴交,治疗经行腹痛。《十四经要穴主治歌》:肾虚主灸下元虚,令人有子效多奇。《玉龙赋》:老者便多,命门兼肾俞而着艾;心俞、肾俞,治腰肾虚乏之梦遗。《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虚劳羸瘦。《太平圣惠方》:理虚劳,耳聋,肾虚及水脏胀,挛急腰痛,小便浊,阴中疼,血精出,五劳七伤,冷呕,脚膝拘急,好独卧,急肿如水。
提示
严重警告:肾俞穴是不能重敲击的。特别是有肾病,肾积水的患者,如果敲击会加重病情的!
注意:肾俞穴不能深刺,以防刺伤肾脏。此文章图片和文字均为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欢迎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我们的平台,大展宏图!同时期待质优价廉的产品厂商加入合作!请阅读理解平台运营模式文章“创业平台如何赚钱”,感谢您的支持与宝贵建议。
扫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angshenxiachui.com/schg/4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