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
《原文》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瞋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飧,拼音:sūn。晚饭,亦泛指熟食,饭食。瞋chēn〔动〕(1)(形声。从目,真声。本义:睁大眼睛)(2)同本义瞋,张目也。--《说文》羽瞋目叱之。--《汉书·项籍传》画出瞋目而不见丘山。)
这段课文里面的两个生词先搞清楚了。
接下来我们主要来解释一下原文的意思。
寒气生浊,热气生清。这个浊和清分别是什么?古人说的浊是可见的,清是不可见的。
浊〈形〉⑴液体浑浊。与“清”相对,载清载浊。——《诗·小雅·四月》浑兮其若浊——《老子》蝉蜕于浊秽。——《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浊浪排空。——宋·范仲淹《岳阳楼记》⑵又如:浊河(混浊的河流。特指黄河);浊酒(用糯米、黄米等酿制的酒,较混浊)⑶脏,不干净[dirty]雨门延风凉,洗我昏浊肌。——姚合《过张邯郸庄》⑷又如:浊醪(浊酒);浊污(污秽);浊秽(污浊。亦比喻丑恶鄙陋之事物);浊溷(污浊)⑸庸俗[vulgar]你不是凡胎浊骨,迷本性人间受苦。——马致远《黄粱梦》⑹又如:浊物(俗物);浊气(俗气);浊碎(指庸常琐碎之事);浊质(凡庸的姿质)⑺品行坏,卑劣[bad]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楚辞》⑻又如:浊化(变得贪鄙、卑劣);浊俗(卑污庸俗);浊操(卑污的操行);浊气(不良风气)⑼发音时声带振动的[voiced]。如:浊辅音⑽佛教语。指尘世[worldly]。如:浊劫(佛教语。指尘世);浊界(佛教语。指尘世);浊恶世(佛教语。指五浊恶世)⑾混乱[confused]科条既备,民多伪态;书策稠浊百姓不足。——《战国策》⑿又如:浊代(混乱的时代);浊乱(搅扰使之混乱;混乱);浊躁(紊乱浮躁)⒀昏暗不明[dim]浊明外景,清明内景——《荀子·解蔽》阴虹浊太阳,前星遂沦匿。——李白《商山四皓》⒁又如:浊才料(糊涂;不省事)
说了半天所谓浊的本意就是不透明,可见。我们中医把人体可见的形体叫做浊体,而把功能发挥叫做清气。寒热就是阴阳的代名词,这句话是不是一样就是阳化气阴成形!道理一样!寒气生浊、热气生清讲到底就是阴成形阳化气。
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瞋胀。飧泄,就是拉肚子,而且拉出来的内容都看得见是什么食物。医学上叫做完谷不化。脾气生清,脾的气要上升,才能完成水谷运化的功能。现在脾气不能上升了,水谷运化的功能就停止了,那么胃肠消化功能就无法实施。这个症状实际上是很危险的。临床上看到完谷不化是什么人呢?都是极度虚弱的人。所有的营养物质都无法吸收才会这样的。再讲瞋胀,腹胀到眼睛都鼓得圆圆的。实在是太形象了。就像电影里面张翼德吃饱喝足以后的样子。这里也是暴饮暴食的形象。浊气在上,就是胃气不降。中医强调,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胃气不降要么撑死要么呕吐,喝醉酒的经历都有吧!脾气不升,更糟糕。清气(就是包括氧气在内的营养)到不了头顶,人就缺氧,头晕目眩,无法思考。
第一种情况中医叫做中气下陷,西医诊断往往是紧急结构的,叫做胃下垂或者子宫下垂肾下垂。第二种情况相对简单就是急性胃炎,或者是肠梗阻。
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反作好懂,就是反过来。该在上的跑下面去了,该呆在下面的跑上来了。逆从什么意思呢?逆就是违反客观规律,从就是符合客观规律,那么连起来,就是说阴阳颠倒了,有些时候病会符合规律自己好起来,或者经过治疗就好了。还有一些情况就不乐观了。病之逆从就是结果好坏不同的意思。大家要意识到一点,就是符合规律的事情往往只有一个结果,而违反规律的后果确实千变万化的。你注意养生注意保健,那么你就基本健康,偶尔小病也好的快。你违反阴阳,日夜颠倒,暴饮暴食,性欲泛滥,那么很难清楚地预测你将来是那个地方出问题。就像托尔斯坦写的:幸福的家庭基本都相似,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赞赏
长按鍖椾含涓鑸不鐤楃櫧鐧滈澶氬皯閽?鐧界櫆椋庤兘鐪嬪ソ鍚?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ungana.com/schg/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