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肾下垂

枳术汤加减治婴儿双肾肾盂分离一则


婴儿来诊时刚满6月龄,望诊体格发育符合月龄,询问其喂养情况,二便与睡眠均正常。摸其骨肉,感觉精气神在里面流动,舌象、脉象与指纹也无异常。

四诊基本没有异常,询知产检时发现胎儿双肾肾盂分离,出生后并没有尿后解决问题,而是进行性加重,刻下左肾集合系统分离12毫米,右肾8毫米。西医主诊医生建议造影检查,可能需要手术。因孩子父母担心手术对孩子的影响,同时为缓解家中老人对孩子患病紧张焦虑,故来中医处寻求保守治疗。

从婴儿的临床信息来看,西医诊断明确,左肾轻度积水,但婴儿肾盂分离基本属生理性积水。中医虽无明显四诊信息,但结合微观检查,水饮留滞为其当下病机。我们需要思考两个问题:水饮留滞的病因或病机是什么?怎么才能让婴儿能接受治疗?

从婴儿肾盂分离多为生理性积水,笔者首先想到了妊娠后期妊妇水肿,这应该是最典型的生理积水。顺此思路,沈尧封《女科辑要》“不外有形之水病,与无形之气病而已。病在有形之水,其证必皮薄色白而亮,病在无形之气,其证必皮厚色不变”立刻闪现出来,那么此例肾盂分离应辨为气滞水停,结合婴儿的年龄,脾肾等脏腑功能尚弱,应治以宽气利水之法,稍佐温阳化气。以治妊妇水肿的瘦胎饮(枳壳散)、全生白术散为主,配缩泉散激发肾气,以利膀胱气化。处方:炒枳壳30克,生白术15克,益智仁6克,乌药6克,升麻10克,白茅根15克,生山楂15克,垂盆草15克,生麻黄3克。7剂。

枳壳配白术,为枳术汤,是《金匮要略》治气分水病的主方,行气利水,治在脾,白术用生不用炒,利水为主,非为健脾。枳壳配升麻,升降脾胃气机,助津液转输敷布。麻黄配白茅根,宣肺与利膀胱,使水之上下通道顺畅。益智仁配乌药,激发肾气,温阳化气以利水。方用垂盆草与生山楂,一是肾盂有积水,从中医来看,水不畅行,滞而蕴热,加之小儿稚阴稚阳之体,极易化热,垂盆草清热利水,防治两用。二是垂盆草虽清利但不碍胃,多有在自家阳台盆栽垂盆草常服养生者。垂盆草降利肝胆之气,与益智之升,乌药之散,以遂肝肾气机之升降。三是生山楂味酸,可以矫味,以利于服用,再则与垂盆草相合以治肝气。笔者读医案时,曾见唐宋医家用生山楂以治妊妇胎肥水肿之医案。本案以理气、化气为主,稍佐利水,《金匮》明示水病有“气”“水”“血”三个层次,可分而不可离,故以白茅根、生山楂入血而不碍气、水之治。方中未用甘草,一是因为中医有甘壅湿滞之说,二是因为婴儿家长将药汁兑入奶粉中冲服,用甘草来矫味调和似可不必。

初服7剂,小便虽未较前明显增加,但大便次数增加明显,好在未致稀溏滑泻。续服7剂。4月下旬来诊,6月中旬检查,双侧肾盂已恢复正常。该案最后能取效,大半功劳在于小朋友父母,设若犹疑者,设若畏烦者,怎能取效。全方性味平淡,酸苦尚微,宜于婴儿之用。

★上海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孔祥亮

----------------RECOMMEND----------------

拓展阅读

针刺治疗子宫肌瘤夜间口干?中医教你破解之法中医教你清新口气日常艾灸,这些知识您需要知道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angshenxiachui.com/scwh/441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