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的病位在大肠,其与中医脾胃关系密切,病机与“壅塞"有关,笔者简述于下。
黄帝内经《五脏别论篇第十一》曰:
“
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安而不能满。
”
六腑的特点受盛和传化水谷。中医认为导致大肠癌的原因有:
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或烈酒,辛辣,啖食不洁之物,遂致湿热蕴蒸
又多恣食冰冷瓜果,导致中阳被遏,寒湿滞肠
均可致脾胃不健,湿热蕴毒下迫大肠,热伤肠腑脉络,毒聚成痈而成大肠癌。
微观辨病与宏观辨证原则
遵循古医名著“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的辨证论原则,综合运用“四诊,八纲”为依据,进行个体化辨证论治,扶正祛邪,调整阴阳,以平为期。
微观辨病是运用现代医学的影像,血检,病检,指征手术,免疫组化手段,综合临床证侯表现,采用中医中药特色诊治。
1、湿热
下注型
临床表现:下腹隐痛,大便滞下,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肛门灼热,个别患者伴有发热,脘腹胀满,口苦口干,小便短赤,舌苔白厚或黄腻,脉滑数。
治疗:以清肠泻热,祛湿排毒止痢。
銀花,黄连,败酱草,地榆,槐花,苦参,苡仁,白花蛇舌草等。
2、大肠
瘀毒型
临床表现:下腹疼痛,痛有定处,或可摸及肿物,大便滞下,便行扁细,或便下紫秽脓血,脘腹纳呆,疲乏短气,日渐消瘦,口干喜饮,舌黄,舌质暗晦或瘀斑,脉弦数。
治疗:清肠解毒,化瘀消瘤。
七叶一枝花,鸦胆子〈另包打细粉胶囊装内吞服)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重楼,地榆,败酱草,连翘,苦参,黄芪,赤芍,莪术,炒白术等。
3、脾肾
双虚型
临床表现:腹痛下坠,下腹肿物渐增,大便频数,便下脓血腥臭,口谈乏味,纳呆短气,腰味酸软,形神俱衰,舌质暗晦,舌淡苦白,脉沉细。
治疗:健脾益气,补肾固肾。
党参,炒白术,莲米,茯苓,苡仁,诃子,肿节风,苦参,制何首乌,守宫,桃红,土鳖虫,鱼腥草等。
六腑以通为用,辨证为纲
笔者临证多年,中医学最重要的物质概念是“气”
最重要的生理功能是“通”肿瘤是正虚邪盛,虚实兼夹杂的全身性疾病。
大肠癌临床多见:
饮食不下
腹痛腹胀
个别患者长期大便秘结
嗳气
屁气味脓臭
多由腑气不通所致,应当“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大肠癌初期腹痛滞下,脏毒脓血,腸道梗阻等,可以按标急为主,以通利为务。
中期患者主诉以放化疗阶段,燥屎内结,腑气不通,而成仲景《伤寒伦》篇中的《阳明腑实或热结旁流》之证,必先干通降腑气,方可急下存阴,而不伤正气。
大肠癌晚期转移多脏部位,应谨记扶正祛邪。
门诊按中医辨证施治前提下,重视康复治疗,如肠癌属咐饮食调理原则,为清肠解毒,补益脾胃。可推崇马齿苋粥,双参猪髓汤,芦荟土茯苓煲乌龟,槐米炖猪大肠。
门诊以汤剂,特制大肠癌丸剂,外用中药直肠注入等,促进患者康复,拓展治疗途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angshenxiachui.com/scwh/7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