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音频,收听完整解答!
随时随地导引,让导引习为日常!
欢迎收听导引空间。
常常听说“中气十足”这句话,也是形容一个人说话或发脾气的声音大。
那么所谓的中气指的是什么呢?以及中气不足有哪些表现呢?
中医角度,中气指的是人体的中焦脾胃的功能,即对食物消化、营养吸收功能。而中焦指的是人体的上腹部位,包括脾胃、肝胆等。所以中气也指脾气。中气者,中和之气。也有称宗气不足。
中医认为,身体太虚弱,尤其是中气不足,脾肾亏虚,才会造成子宫下垂及胃下垂等毛病。当一个人站立的时候,所有的器官都会受地心引力影响而向下垂。如果这个人的内脏肌肉开始松弛,承托力不够的话,像胃部、子宫等肌肉厚的器官,就会有下坠倾向。这种情形,中医谓之“中气不足”。
中气不足的四种表现
胃口不好。容易吃得少、拉肚子、消化不良,以及对食物营养吸收不好,身体也容易消瘦。
精力不济。精神上对事物没有太多兴趣,犯困。机体上会四肢无力、不愿多讲话,甚至皮肤会干燥、容易长斑以及没有血色。
易生病。抵抗力差,容易发热、头痛、自汗,易感冒、鼻塞、打喷嚏等,还会有气短与记忆力减退。
器官容易下垂。中医里中气下陷主要会引起器官的下垂,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下垂以及脱肛等。主要表现为饭后,胃部坠胀,总想排便、拉肚子等,人也总是无精打采。
之所以会出现中气不足,其一是先天因素,即先天的体质虚弱,容易消化不良。中医将脾胃视为后天之本,先天不足,后天失去调理,自然会有体弱表现。其二是,后天的疲劳与思虑导致,所谓脾主肌肉、主思。机体过度劳累、思虑过度,伤及脾胃,出现不足。其三是食物、饮食习惯导致,大饱伤脾,暴饮暴食、不按时吃饭以及生冷刺激等导致不足。
那么,如果中气不足该如何调理呢?
中气不足食补
食物方面好多选择补中益气食物,一般为补脾、健脾胃食物。如莲子、粳米、豌豆、黑豆等,药材方面的党参、黄芪、山药等。
饮食习惯方面,对于肉类、淀粉类食物不必十分限制,同时食物以易消化、易吸收为主。尽量避免烟酒、过于辛辣以及生冷、坚硬的食物。《寿世秘典?调摄》中记载健脾胃要“宁少毋多,宁饥毋饱,宁迟毋速,宁热毋冷,宁零毋顿,宁软毋硬。” 中气不足要坚持运动
虽然中医说“惟劳倦最能伤脾”,但坚持运动有助于补气,改善乏力、提升新陈代谢与促进食欲。不过要适量而为。
保中气之法,重在茹素(就是吃素)、少食、不冷食。
有以大肉大鱼为养身之用者,此不知“生处便是杀处”。消化大肉大鱼,需要人体付出相当的努力。而且,小肠不清,吸收能力受损,真元不旺。
记住一语:肉食多,积尸毒。
少食,为养生长命之宝。
还有一句,就是饮水应多热烫为上。晨起热饮一杯白开水,一天胃气得养。
胃气不佳者,多饮姜汤。
胃肠最怕冷气。夏天天热,一杯冷啤酒入肚,百病因此而起。(冬天内热外冷,偶尔用冷反而不要紧。)
多按摩双膝,可以大补五脏;多按摩足三里。多做导引养生功。
导引,可消小疾,去缓病,防大病。
导引空间,致力于提供基于导引穴位和导引处方的康养调理。让我们将导引习为日常,来呵护我们的健康吧。
传播健康,导引空间在路上
基于导引穴位和处方的康养之道AnswersforYourHealth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angshenxiachui.com/scwh/7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