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肾下垂

大黄柴胡前胡升麻桔梗药性歌


益德晟·中医堂

诸药之性各有奇功

温凉寒热补泻宣通

君臣佐使运用于衷

相反畏恶立见吉凶

大黄苦寒,实热积聚,蠲痰润燥,疏通便闭。

柴胡味苦,能泻肝火,寒热往来,疟疾均可。

前胡微寒,宁嗽化痰,寒热头痛,痞闷能安。

升麻性寒,清胃解毒,升提下陷,牙痛可逐。

桔梗味苦,疗咽肿痛,载药上升,开胸利壅。

大黄

大黄苦寒,

实热积聚,

蠲痰润燥,

疏通便闭。

蠲(juān):音捐,除去的意思。

大黄味苦性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能够峻下实热,是治疗热结之要药;又可攻逐水饮痰浊;疏通

腑道,治疗大便闭结不通症。

煎服,6~15克。

生大黄泻下力强,人汤剂应后下,或用开水泡服,久煎则泻下力减弱;

酒大黄泻下力较弱,活血祛瘀作用较好;

大黄炭有止血作用。

大黄因其功能荡涤积滞、推陈致新,善于攻伐病邪,

力量峻猛、取效快捷,有如能攻善战、平定国家祸乱的将

军,故被誉为药中之“将军”。因其产于四川,故又常称作

“川军”,酒大黄称“酒军”

对于大黄的认识,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大黄在临床上运用广泛,绝非仅能泻下。本品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泻下攻积,除通导肠中有形积滞外,还可清泻气分无形热毒以及血分之热;又有较好的活血化瘀通经的作用,是治疗瘀血的常用药。

二,大黄性峻烈,易伤正气,用之宜慎。适用于实热积滞者;对于虚证便秘,反而会进一步损伤正气、阴津,加重病情。而且,大黄宜中病即止,不宜长期使用,虚证患者及孕妇都不宜妄用。

三,配伍后可用于虚实夹杂证。通过与补虚药如人参等配伍,攻补兼施,可用于正虚邪实者;又如与麦冬、玄参等滋阴生津药配伍,可治疗津液大伤、热结未除者。对于热病伤阴者,可用大黄峻下热邪,称“急下存阴”,避免进一步的损耗阴津,而大黄本身无生津润燥之功,歌括中“润燥”当为此义。

柴胡

柴胡味苦,

能泻肝火,

寒热往来,

疟疾均可。

①寒热往来:证名,忽寒忽热,寒与热交替往来,一天发

作数次。

柴胡味苦、辛,性微寒,归肝、胆经。

能够清泻肝经火热、疏散肝胆郁热,长于治疗邪在半表半里的寒热往

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等症,是治疗伤寒邪在少阳之要药。又有退热截疟之功,是治疗疟疾寒热的常用药。

煎服,3~9克。醋炙柴胡疏肝解郁功能较强,鳖血炒用可退虚热。

柴胡还可解表退热,用于外感表证发热;

疏肝解郁、调畅气机,用于肝气郁结证;

升举脾胃清阳,用于气虚下陷如脘腹坠胀、脏器脱垂等。本品其性升散,古人有“柴胡劫肝阴”之说,阴虚患者宜慎用。

前胡

前胡微寒,

宁嗽化痰,

寒热头痛,

痞闷能安。

前胡味苦、辛,性微寒,归肺经。

能够降气止咳、清化热痰,

适用于痰热壅肺所致的咳喘胸满、咯痰黄稠;

又有疏散风热之功,治疗外感风热所致的头痛、身热、咳嗽;

理气降气,还可用于胸膈痞满胀闷。

煎服,6~9克。

前胡是治疗咳、痰、喘的常用药,有以下几种情况:

肺失宣降咳喘,可以降气平逆;

痰热壅肺,可清化热痰;

风热咳嗽,可解表宣肺、疏散风热。

白前与前胡,均能降气化痰,常相须为用。但白前性温,

祛痰力量较强,多用于内伤属寒者;前胡性偏寒,兼能疏散风热,治疗外感属热者。

升麻

升麻性寒,

清胃解毒,

升提下陷,

牙痛可逐。

升麻味辛、微甘,性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

功能清热解毒,治疗风热疫毒上攻之大头瘟、咽喉肿痛、痄腮、温毒发斑,尤其长于清解阳明热毒,治疗胃火炽盛所致的牙痛、齿龈肿痛、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等症;升阳举陷,升提清阳之气,治疗气虚下陷所致的脘腹重坠作胀、久泻脱肛、子宫下垂、肾下垂、月经量多或崩漏诸症。

煎服,3~9克。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宜生用,升阳举陷宜炙用。

升麻性能升散,发表退热,还可治疗外感发热;

解表透疹,是治疗麻疹初起、透发不畅之要药。

升阳举陷的力量较柴胡更强,二者常相须为用,

如补中益气汤、升陷汤等。

桔梗

桔梗味苦,

疗咽肿痛,

载药上升,

开胸利壅。

桔梗味苦、辛,性平,归肺经。

功能宣肺利咽,是治疗咽喉肿痛的要药;

并有载药上行的作用,对于上部病变,可引导诸药上行而达病所,作为引经药;

宣通胸中气机,通利痰邪壅阻,用于胸闷不畅者。

煎服,3~9克。

桔梗能宣肺祛痰,

还可用于外邪犯肺的咳嗽气喘、肺热痰喘,以及肺痈咳嗽胸痛、咯痰腥臭者;

又可宣开肺气而通二便,治疗癃闭、便秘,即“提壶揭盖”法。

“癃闭”long指小便不通

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angshenxiachui.com/scwh/784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