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肾脏集合系统分离是产前超声检查中较常见的一种征象,发病率可达1%~5%,其原因有多种,预后也各不相同。胎儿泌尿系统扩张其发病率超过1%。男婴比例增多的原因,可能和解剖有关,男性较大的排泄压力能引起膀胱输尿管交界处的变形,因此男性的膀胱输尿管返流更常见,这可能是男婴肾盂扩张发生率较高的原因之一。肾脏集合系统分离前后径(APD)分离分类标准,轻度:肾脏集合系统分离大于等于0.6cm而小于等于1.0cm;中度:肾脏集合系统分离大于1.0cm而小于等于1.5cm;重度:肾脏集合系统分离大于1.5cm。胎儿泌尿系扩张可有由泌尿道梗阻性病变和非梗阻性病变引起。对于正常的一过性胎儿肾盂轻度扩张,于产后自行消失。正常生理性或一过性的肾盂轻度扩张是胎儿时期泌尿系统扩张中最为常见现象,表现为一侧或双侧的肾盂轻度扩张,一般不会导致明显的肾脏病理改变。生理性肾盂轻度扩张的原因可能由于肾血管阻力、肾小球滤过率及浓缩能力的不同,使得胎儿尿量比新生儿大4~6倍,这种高流量可能造成无显著性梗阻情况下肾盂的顺应性扩张。另一原因可能为胎儿受孕妇体内黄体酮类激素的影响使泌尿系的平滑肌松弛或输尿管平滑肌蠕动减慢引起,尤其在膀胱高度充盈压迫输尿管时尤其明显,产后均可自行消失。一过性的肾盂轻度扩张原因可能为孕妇大量饮水或胎儿神经反馈系统发育不完善导致尿液不能及时排出,膀胱经常处于充盈状态,使肾盂内尿液发生滞留。其次可能是输尿管近段发育不完善,或者某种原因引起输尿管收缩节律性失调。需特殊提示的是对于轻度肾盂扩张的胎儿应特别注意染色体是否异常,如轻度肾盂扩张与21一三体综合征有关,并且有一部分病例合并其他畸形。泌尿道梗阻病变引起的胎儿肾积水,常见原因是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输尿管膀胱连接处梗阻、膀胱输尿管反流、多囊性肾发育不良、输尿管末端囊肿、重复肾以及后尿道瓣膜等。产生原因可能为下尿路梗阻性病变,最常见的为后尿道瓣膜,其发病率相对较低,只存于男性,此病预后较差,因出现较早,故常引起胎儿肾功能不全和其他泌尿系统发育异常,此种情况多合并羊水异常。出生后超声随访:超声检查时需要收集的数据包括:肾脏大小、肾盂前后径、肾盏扩张程度、肾实质厚度、肾实质回声、输尿管、膀胱和残余尿情况。由于新生儿脱水期可能对超声检查造成假阴性结果,故推荐生后第1次泌尿系超声在患儿出生48h后进行,除非怀疑后尿道瓣膜或者双侧产前肾积水外,建议生后尽早完成。目前对于产前肾积水的随访时限尚无统一定论,超声随访的频率主要根据产前肾积水的严重程度、生后第1次超声检查的结果和家长的态度决定。无论第1次超声检查肾积水是否减轻,都应在生后4~6周时进行超声复查以排除肾脏病变的潜在风险,对于轻度肾积水(APD10mm)建议生后3~6个月再次复查超声,如果肾积水未进展则只需进行超声随访,若肾积水加重或随访期间出现临床症状则需要进行利尿性肾核素显像。对于中重度肾积水,尽管存在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梗阻的可能性大,但是对于这类患儿仍然建议严密随访而不是尽早手术干预。男,3天,左侧输尿管反流伴肾盂、输尿管扩张
男,4天,马蹄肾,由骨盆输尿管连接处狭窄引起左肾集合系统积水
男,新生儿,右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左肾未见积水
男,6月,右侧重复肾伴输尿管扩张,输尿管末端囊肿
男,新生儿肾钙质沉着,左肾集合系统、左输尿管扩张,右肾下极正常伴上极输尿管扩张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angshenxiachui.com/scyf/4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