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肾下垂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34桔梗


《药性赋》选讲3(桔梗)60、桔梗桔梗开肺利胸膈而治咽喉。

  大家好!上节课我们讲到贝母,知道贝母分为川贝母、浙贝母,贝母是润肺止咳的要药。

  所以在蛇胆川贝液,或川贝枇杷膏里头都少不了它的影子。

  川贝母偏甘,甘能润能补,所以润肺止咳以川贝为佳更平和,而浙贝母偏苦,苦能泄,所以痰热咳嗽,痰核瘰疬会选用浙贝母。

  浙贝母化痰散结之功更强,所以消瘰丸里头用它。

  我们跟大家说,不能以药物价格高低论贵贱。

  药物价格高的未必作用就好,你碰上痰核包块,你川贝母还不如浙贝母,你碰上一般的秋燥咳嗽,当然川贝母更平和些。

  所以在古方里头,有个二母散,就是由川贝母配合知母两味药,专治疗肺热咳嗽,能够润燥清肺,止咳化痰。

  这在讲知母时,我们跟大家提到,肺为什么会燥咳?

  当一样物体失去滋润时,就会发出干裂的声音,所以你咽喉失去滋润,就会沙哑,肺失去滋润就会燥咳,你的自行车没有点油,就会发出摩擦声。

  你的脏腑失去濡养,同样不平则凝,会发出咳嗽声,这时你要听得清辨得明,燥咳者,以甘味之药滋润之,所有我们用二母散,或者配合沙参、麦冬,可以加强润燥止咳之功。

  当然如果你碰到寻常燥咳,那简单,用5到10克的川贝粉,加到雪梨里去隔水炖,自制川贝雪梨汤,那肺部也迅速得到滋润而停止燥咳。

  但是不是所有咳嗽都可以用贝母呢?

  非也,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你不能够按病索药,按图索骥,这并不是中医的思维。

  中医是五脏整体观,知何部不利,利之则愈。

60、桔梗2

  有一个胃炎的病人,胃胀,咳嗽一周都不消。

  他说,先帮我解决咳嗽吧。

  我们跟他说,中医治病是整体观,牵一发而动全身,你现在有右寸关脉不降,不单是肺咳的问题,胆胃不降,才是大问题。

  胆胃处于肺之下,下面浊气不能降就冲到肺,肺就通过咳嗽来减压。

  这时完全要绕开肺来去治胆胃,就像绕开电灯泡去修开关,结果就给他用温胆汤降胆胃。

  两剂咳者痰消,看来中医认为肺为储痰之器,脾胃生痰之源,真是真实不虚之论。

  现在很多小娃子反复咳嗽老治不好,在市面上能买到的止咳药它都买了,还是咳嗽好不了,为什么?

  见咳休止咳,见血休止血。

  明得此中趣,方为医中杰。

  这时你就要放到五脏的天地里头来看了,不能拘泥在一个肺上治咳,五脏相关,没有人规定,灯泡不亮了,一定要修灯泡,病变的地方,它未必是病根。

  现在很多思维定势,哪里不舒服,就认为哪里是病,失去了辩证论治的思想,结果被各种复杂的病症牵着鼻子走。

  你不知道一问他的小孩子平时都是饱食过度,一旦吃撑吃胀,咳嗽就更厉害,结果你随便给他搞点二陈丸,或者大山楂丸,消食化积,降胃导浊。

  这样痰浊出下窍,肺中自清疗,咳嗽随之消。

  所以很多疾病,你看似非常复杂,其实你找到病因后,解决起来,一点都不难,中医最难的就是找到病因。

60、桔梗3

  所以有本医书叫《诸病源候论》,告诉大家要懂得见病知源,不要见病治病。

  还有一种咳嗽,不是燥咳也是最常见的,就是孩子经常呆在空调房里,一咳几周都不好,父母就在焦急。

  一边打消炎针,一边吃止咳水,怎么还是不断地咳呢?

  然后你再一看孩子,咳的痰,居然是清白的,明显已经消炎清凉过度了,身体不是燥热炎症,而已经转化为风寒痰饮。

  为什么?

  你可能想不到,你的家庭环境就是咳嗽的原因。

  你看那些很少开空调的家里,孩子就不容易咳嗽,那些经常开空调的家里,孩子一受凉,就感冒咳嗽,中医把这种现象叫风寒闭肺,肺气不宣。

  这种咳嗽非常多,通常你只需要开一两剂通宣理肺的药,咳嗽就慢慢好了。

  所以古人把荆防败毒散看成治咳第一神方,用风药来治咳,并不是说能够治一切咳嗽,而是对于肺中气机不宣,风寒外束引起的咳嗽,这汤方是屡试屡效的。

  这就是以后我们要讲到的以风药来治咳嗽的道理,大家看肺是不是法象天幕,一旦有乌云寒饮留浊,就会咳,所以咳不是病,而是身体在自救,你要听得懂咳嗽的信号。

  像你在厨房里被烟呛了一下,咳嗽不止,你当然不会去止咳,你会去理顺肺部气机。

  所以《伤寒论》上认为,大气一转,疾病就容易散。

  所以但凡治疾病,先调其气,次疗诸疾。

  《黄帝内经》说,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

  你能够引动肝主疏泄,调动风气来旋转五脏,那么肺部的阴影郁闷,就像风吹云一般,散开了,何愁咳不止,痰不消。

  但是你如果不知道空调是在制造咳嗽,那么你的咳嗽还容易反复。

  大家想想,小孩子像什么?

  像少阳,像春天的嫩芽尖,你只要稍微受寒凉,来一场倒春寒,那所有的嫩芽尖都会被冻死掉。

  所以小孩子生病久不愈,受寒久不知。

  那么所受的不单是病苦,更是生长发育不能够跟得上之苦。

  所以说,养生保健重不重要啊,你如果看不到引起咳嗽的真正原因,你再怎么去止咳去消炎,去解决问题,结果发现问题还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甚至变得越来越难缠。

  这就是为何那么多小病变成大病的道理所在。

  所以我们主张一方面要辨证施治,另一方面要对病因进行预防,只要防治两手抓,双管齐下,才是出离病苦最彻底的木筏。

  好接下来我们讲桔梗。

-----------------------------

  你的湿疹可以说是比较典型的,中医认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人体春夏气机是升浮的,秋冬气机是敛藏的。

  你湿疹在春夏气温,上升时发作厉害,说明中医讲究气的升降浮沉来防止疾病是非常合理的。

  我们临床观察,凡是性格焦躁浮躁,心脉亢盛,说话快的病人,他身体气机就往上越,气机一往上越,就会把身体的痰湿带到头面肌表来,这叫痰湿随气机上升。

  所以这种人,春夏疾病加重,因为春夏助长他上越的气机。

  秋冬借大地收藏之力,他的病痛会减轻。

  《黄帝内经》称之为,耐冬不耐夏。

  所以你一摸到病人双寸脉上亢,就知道它的湿疹,春夏厉害,秋冬减轻。

  确实在秋冬季时,好多湿疹病患,自动都好了。

  这就指导我们要给病人身体制造一个秋冬的场。

  要用一些帮助病人收敛神气,使秋气平,勿外其志,使肺气清的药。

  甚至要用一些收敛亢阳,助肾潜藏的思路。

  所以这类病人晚上不能运动跑步,更要少看电视,少熬夜。

  因为晚上对应的是秋冬收藏之令,如果你还过用心脑眼睛,把气机往上拔,让头脑兴奋,那湿疹就通通往皮肤外面发,永远都降不下来。

  用药物只不过跟你的习惯习性在拉锯而已。

  最后你的身体就是锯子下面的那块木头。

  所以湿疹你从它发作的规律就可以找到保健养生的方法,以及治疗思路。

  具体在日常生活中该怎么防病保健,你可以参考前面讲的如何养护脾胃。

  因为脾主湿,为什么湿盛,因为脾虚在前,是哪些原因导致了脾虚,自己的疮疤自己最清楚,是思虑过度,还是饱食无度,还是不爱运动四肢,亦或者是经常在寒冷的空调房里工作,导致身体阳不化气,阴湿为患呢?

  大家看帖后,要多反观自照,用健康常识这把尺子来量自己,知不足然后修改之,修改不良生活习性,就是在修改疾病。

  我们一直都认为人体大部分疑难的慢性病,都是不良的生活习性的投影。

  我们想要把影子,消灭掉,在影子上面怎么用功都很难,你要把制造影子背后的那根竹竿拿掉,影子不攻自破。

-----------------------------

  有人天生肥壮,有人天生瘦小,有人生来人高马大,有人禀赋就弱小多病。

  但高矮胖瘦,疾病健康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应该多   一个有好心态好心性的娃子,不管他现在有多么挫折苦难,你对他都是绝对放心的。

  一个心态心性不太好的娃子,不管他现在多么一帆风顺,父母总会担心他下一步会发生什么。

  人生就像一条马拉松,父母不应该在娃子身上太多的担心挂碍,你要把这些担心挂碍的能量,放在教育儿女身上,教育儿女不是给他请多少家庭教师,恶补多少功课。

  而是让娃子养成一种对顺逆境善恶缘都能够保持一颗平常的心态。

  还有小孩子的健康体质,跟整个家庭的生活环境分不开,因为小孩子是鱼,整个家庭环境是他生处的池塘。

  如果池塘少水了,或者污染了,那这条鱼即使品种再好,也难以健康茁壮的成长。

  就像农村的娃子大都有跟父母出坡耕田,所以身体壮实有力,而城市的娃子,大都两脚都没有踩过泥土地,都不知道赤脚走山路是什么感觉,没有干过真正的体力活,身体的经骨没有拉开来,再好的营养都容易穿肠过,很难真正转变为坚强的骨骼跟壮实的肌肉。

  所以父母应该是孩子健康的导师,只有你的理念健康,你才能养成健康的娃子。

  所以一些父母问及如何把娃子养得健康。

  我们常跟他们说,把你们的健康搞好,你娃子健康就有保证。

  你如果都顿顿肥甘厚腻,生痰生火,那娃子能养出清秀的身体吗?

  所以不管什么时候,健康都要从自己做起,你有一分健康的重视,你娃子就有一分健康的保障。

  还有脉象虚亢,这就有点像墙头草,根底浅,却长得高,这不是好事。

  这类病人大都心脑比较难静下来,比较躁,身体却比较弱。

  现在甚至有些娃子都是这样,十来岁,脉象虚亢,整天迷电子游戏,迷惑网络,迷电视节目,把发育身体的能量都用到心脑来消耗了。

  这也是其中一个时代现象。

  关于脉象方面的一些知识,等以后讲脉学时,再跟大家讨论时代特殊脉象。

60、桔梗

  桔梗开肺利胸膈而治咽喉。

  桔梗这味药通贝母一样,同属于止咳化痰类药,归肺经。

  所以《药性赋》说,桔梗能开肺,把肺盖打开,这样肺能够吸纳新鲜空气,胸肺就能够舒利,所以桔梗就能利胸膈。

  因为肺上通咽喉,咽喉为肺之门户,当肺盖打开,咽喉也随着打开,一打开,浊阴就降下来,所以桔梗就能够治咽喉。

  大家要知道,如果你仅仅直把桔梗看成治咽喉咳嗽的药物,那就浅视了桔梗。

  桔梗的功用远不止这点,我们这节课就跟大家缓缓道来。

  首先桔梗开肺,它如何打开肺气,为什么人体肺气要打开来,原来中医认为,肺主天气,你人要跟天地合一,保持紧密联系,开合升降要跟天地四季同步,这时靠的是肺。

  《黄帝内经》说,肺主治节。

  就是说肺要跟二十四节气同步调节,你看常有些病人在节气交换,天气变化时,就打喷嚏,鼻子塞,毛孔闭。

  为什么?

  因为肺不主治节了,肺跟节气没有同步协调好。

  就像你车子卡轮子一样,这时出现了一点小故障,不用着急,把肺盖打开,肺开窍于鼻。

  肺盖一开,鼻子空气就进来,毛脉通畅,身体就舒服了。

60、桔梗5

  上次才有一个病人,稍微有点小感冒,天气变冷,鼻子塞,咳嗽,我们跟她说,你可以用最简单的几味药,拿来作为泡茶小方,喝喝看看。

  于是叫她抓点桔梗、辛夷花、苍耳子来泡泡茶。

  这几味药都是通宣开肺盖的,第一杯喝下去,鼻子就不塞了。

  为什么我们不给他开大方子呢?

  原来对于外感初起,风邪在表,病在上焦,中医认为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你用药味少,分量轻,反而容易见效,能够一下子到达肺表皮毛,这个在中医就叫做轻舟速行。

  大家看!为什么小小泡茶方能够速显功效,特别是感冒闭塞初起,病在肌表你少不了桔梗这味药。

  中医认为桔梗为舟楫之剂,载药上浮,善于入肺,肺又主皮毛,这样肺盖打开,皮毛布散,就像你把伞打开来一样。

  刚进来的外邪,还没来得及深入肌肉,传变血脉,就在最表层的边疆给你赶回去了。

  如果病人还伴有咽喉痒,那你就加点荆芥、防风。

  因为风盛则痒,痒为泄风,你只需把风气疏泄开来,其痒自止。

60、桔梗6

  还有一个病人得了慢性咽炎,才二十来岁,咽喉就沙哑,整天清嗓子,以前经常服用各种咽喉含片,发现越服越顽固。

  我们跟他说,反正你煎汤药也不方便,不如搞个泡茶方,用平和的草药来调理一段日子看看。

  我们就给他用玄麦甘桔汤,玄参、麦冬、甘草、桔梗。

  还加了点蝉蜕,为什么?

  因为蝉蜕能利咽开音。

  你咽喉部有浊阴不降,粘在那里,蝉蜕就取一个脱壳之象,把旧的东西脱下来,由于它质地比较轻,所以它善于脱除上焦咽喉食道壁上的污浊。

  大家看,你去找蝉蜕时,是不是发现地表或者树上挂了很多蝉蜕。

  这知了从地下出来,到树上吸风饮露,它脱的壳是偏于走上焦肌表的。

  为什么要用玄参、麦冬。

  病人声音沙哑,初病咽喉问题在肺,久病必及肾。

  舌尖红、少苔,乃肺肾阴伤所致。

  所以用玄参、麦冬,令金水相生,滋润肺肾。

  这些都是多汁液之品,善于养人体阴液。

  而桔梗、甘草两味药,《伤寒论》又叫桔梗汤,专门治疗少阴病咽痛,它能够把肺盖打开,那咽喉管道就会被打开,一打开,通过蝉蜕这一个脱落之象,就会把咽喉壁上的垢积肃降下来,就像用刷子去刷盆垢一样。

  这蝉蜕时虫类药脱的壳,虫类药善于爬行游走,善于刮刷瘀滞。

  而你把咽管打开,又把痰垢刮刷,这时玄参、麦冬从天而降,滋润雨露,把它冲洗下来。

  那么那些炎症堵塞物,就被肃清了,所以咽喉沙哑干燥感很快就消失。

60、桔梗7

  它用几味中药泡一壶水,可以喝大半天,一天泡一次就行,简便易行,真是体现中医简验便廉的智慧。

  常有人说中药熬汤太麻烦了,又难喝,其实你在得小病的时候,懂得用这泡茶方,那既不难喝,也方便,还不用费什么代价,就随手抓几味药来泡泡茶,就像喝茶水一样,既对身体有利,又能解决问题,多好啊!

  好比你风寒感冒初起,根本不用等到它重感冒,一把肺盖打开,邪就退下来了。

  所以有个儿科医生,他善于治疗小孩子感冒发烧食积,用的无非就是开宣肺气之药,跟消化食积的保和丸。

  他说用这两个思路,在儿科里头就可以独当一面。

  小孩的病看似不好搞,其实它来得快去得也快,你只要懂得如何把它肺盖打开来,它并就好得快。

  这可是老中医数十年经验之谈,懂得开肺盖的药,就是桔梗,它能够从脏腑里头把郁气宣发,通过咽喉毛孔排出体外。

  常言道,小病不治,大病之根。

  中医不是治小病不治大病,而是既治大病,带病延年,也治小病,不让你长成大病。

  聪明的农夫他从来不让自己田地里的小草长得高大,以致跟庄稼枪肥料。

  聪明的医生他从来不让疾病已经长成气候跟身体抢气血时再下手,因为那时你再大动干戈劳师动众,不死也脱翻皮。

  现在很多人不舒服了,都没去管它,因为一检查又查不出有什么包块肿瘤,因为现在检查的仪器,对于只有器质性疾病长成后才管用,疾病还在小草萌芽阶段,在无形的气机郁结状态,它是查不出来的。

  一般人不知道,在无形气机郁结状态用几味药就疏散开来了,而在有形病理产物停留的时候,你就要费好大的劲。

60、桔梗8

  如同你家里扫地,经常扫扫,一把很普通的扫把,可以让你室内清洁,毫无污垢,可以你十天半个月都不扫,那些油烟污垢都掉在地板上,这时你发现再用扫把都扫不走了,非得请来钢刷,用水来冲洗。

  现在人很多病就是在灰尘阶段,不加以打扫,偏偏要等到板结成油垢块状时,用扫把扫不动才引起重视,去选择用钢刷手术刀来刮。

  好比如说,结石包块你在刚开始呈泥沙样时,几剂中药就冲洗掉了。

  当泥沙板结成硬块,你就要去请碎石机了。

  所以说,在无形气机郁闭状态去调理是非常重要的,绝对不要等已经长成有幸积聚时才下手。

  《道德经》上说,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就像小草你看着田地没有草,半个月后再去看,小草已经冒出牙签长,你还不以为然,再半个月去看,小草就把庄稼蔬菜覆盖了。

  你这时再去治理庄稼都收成不好了,故古人说,上医治其未萌,中医治其已成。

  不是说我们很多汤药只能简单地调理气机,而是很多疾病你在气机稍微瘀滞状态去调理,截断扭转,它就不会发展成更大的病。

-----------------------------

  磨牙一般有两方面原因,一个是肠道里有食积虫积,另外一个是痰热上攻于齿所致。

  但总的都是消化道开窍于口,是阳明胃肠下降功能不够,是浊阴出下窍的力量减弱,为什么浊热会上攻于齿呢?大家想想。

  现在很多娃子都是饮食过度,吃的食物远远超过他胃肠道的承受能力。

  父母老担心娃子饿着,营养跟不上,其实做父母的,都没想到以前他们年代是吃什么过来的。

  番薯玉米,稀粥萝卜,能果腹就不错了,照样养得健健康康,强强壮壮。

  相反吃得太好,身体反而太差。

  古人看到这种现在,在以前年年前的《千金要方》里头,孙思邈就总结出一条养生规律,即穰岁多病,饥年少疾。

  这是说丰富的年代五谷丰登,人们反而很多吃出了病来,在谷物不怎么丰收的时候,人们知道省吃俭用,吃到七分饱,没有条件大吃大喝,反而更少病痛。

  所以我们应该提倡健康的简朴观,节衣缩食,勤俭节约,不是因为你贫穷,而是因为你更懂得健康之道。

  健康的人一定是过一种少欲知足的生活。

  跟大家讲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以前我们这山村的狗没有能养过一年的,这些老人家后来反思告诉我们,狗不是被毒死,也不是被车撞死,更不是相互打斗咬死,那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是吃太饱撑死的。

  你别小看狗很凶猛,其实脆弱得很,你给它天天吃饱,吃三餐,它越吃眼屎就越多,胃肠就越发炎,行走就越不便,最后活生生地被撑死了。

  所以这些老者懂得这个道理后,一方面少给狗吃骨头吃肉,另一方面只给狗吃两顿或一顿,后来发现这村里好几条狗,都养了好几年,全然没事。

  看来饮食的一个小小调整,居然挽回了众狗的生命。

  大家看,这健康的知见重不重要啊,不单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对于动物的饲养来说也是密切相关的。

  你如果不懂得饮食保健之道,总以为用最好的骨头营养给狗吃,你如果不相信,自己可以做个试验。

  常吃骨头吃饱的狗,决定不长寿,相反那些经常喝粥拌点菜汤的狗,反而养得很精神,所以现在物质生活丰富的小康时代,人们由于缺乏健康的饮食观念,反而养出越来越多的疾病。

  很多小孩子,他既没有情志的太多压力,也没有纵欲方面的消耗,一般生病都跟饮食不调分不开,所以家长如果懂得从饮食下手,那就可以让很多疾病消弭于无形。

  有几例小娃子晚上磨牙,而且还老发恶梦,我们讲他家里晚上别吃肉,娃子只吃七分饱,再开点健胃消食的药给他们,大部分磨牙都减轻了,甚至连做恶梦都少了。

  有些娃子一做恶梦就冷汗淋漓,担惊受怕。

  大家要能够想到当你肠胃功能紊乱,有食物积滞在那里时,这些动荡就通通会反映到大脑上去,所以才会恶梦连连。

  难怪古人说,疾病以减食为汤药。

  所以一般的病人,我们都叫他晚上要吃少要吃素。

  因为健康的饮食习惯是公认的。

  早上要吃得像皇帝,中午要吃得像平民,晚上要吃得像乞丐,半饥半饱最好。

  这样你容易睡得沉,身体容易阳入于阴。

  因为本身晚上随着太阳下山,人体的消化功能都在减退。

  如果太多食物残渣留积在肠胃,消化不彻底,就会反映到牙齿上来打磨。

  当然还有其他原因引起的磨牙,比如精神压力大,这些方面以后如果碰到了再来详讲。

60、桔梗9

  我们知道他是血瘀体质,唇暗脉涩,叫他用血府逐瘀汤来保健。

  他每每到这时候,吃两三付血府逐瘀汤,胸闷立马烟消云散。

  而血府逐瘀汤里头就有桔梗这味开肺利胸膈的药,它配合了枳壳,一升一降。

  古人说,膈上不宽加枳桔。

  当你胸膈中气机壅塞,升降不利,老觉得胸闷不宽畅时,现代医学认为血管狭窄,心肌缺血。

  就像道路两旁长了很多草,变得越来越狭窄,这样往来的车马都挤在一起,佷容易堵塞一样。

  所以严重的还要去做手术,安支架。

  其实你还没到那程度,就懂得及时把道路两旁的杂草铲开,让道路气机通畅,那么你将免除诸多手术之苦。

  而且手术过后,还要服用很多抗排斥的药,正常人吃了也消受不了。

  这个病人在胸闷的时候,几剂血府逐瘀汤,胸闷就好转过来,真是大气一转,病邪乃散。

  他的朋友也是这症状,发现心血管堵塞,却去装了支架,装过后,也一样不舒服。

  他便问,需不需要去装支架呢?

  我们跟他说,当你保持心胸开朗,气机流畅,一有郁闷阻塞,就及时用中药趣畅通,你只要保持在不梗塞状态,又何须去受那苦呢?

60、桔梗10

  问题是现在很多人在小病阶段不懂得防,等到大病时,你不装支架不行,装了难受,这时能怪谁呢?

  要怪就怪自己,为什么刚开始不重视防病保健,为什么在小草刚刚堵塞道路时,不把它拔开,非要等到整条道路被杂草覆盖了,才想到要去劈开来。

  而中医就不同,通过调理气机,气为血之帅,帮你升降胸膈中大气。

  古人说,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全来胸膈中大气昼夜升降开合,才得以正常运行。

  这就是为何血府逐瘀汤里头,用一派逐瘀血的药,同时还要用上枳壳、桔梗来打开胸膈,升降大气。

  就像把来往的道理加大加粗加宽一样,那么你气血运行不受阻,自然就不闷痛了。

  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还提到血府逐瘀汤善治疗交节病作,这是说在节气交替的时候,很多老年人自动都感到老毛病在加重在发作,比如胸闷头痛或者风湿腰腿痛。

  这时是因为你肺主治节,心主血脉功能受到影响,不能够很好地跟天地同步,天人合一,所以我们治节治他上焦心肺,用血府逐瘀汤,使心能主血,肺能主气功能加强,那心肺跟天地同步,即使结气变化,变得忽寒忽热,你也能够保持血脉非常通畅气机周转如常。

  这样就像人体里头,秩序井然,肌表外面布上一重金钟罩,那么一般外患进不来,内忧生不起,身体自然能够顺利地度过恶劣的天气,或节气的交换。

  古人发现很多老年人就是在节气交换的时候过失的,或者病情加重。

60、桔梗11

  并不是说节气交换就伤人,而是说你身体疾病众多,正气不足,节气交换,它只是压倒骆驼最后的一根稻草而已。

  一根稻草是没法搞垮一只骆驼的,但你如果背上有无数根稻草,无数负担,无数压力。

  像现在很多老年人退了休后,既操自己的事,也操儿子的心,更操孙子的学习生活。

  当然还有老伴的事,还经常闹脾气。

  这样里里外外,心无片刻安,神无片刻宁。

  这才是导致你身体气血不足,血脉管壁变狭窄的真正原因。

  疾病的真正原因,总是躲在你难以发觉的地方,而引发疾病的外援,常常就是那些普普通通的事,比如收一场风寒,吃一顿饱饭,熬几天夜,跟家人吵几次架。

  其实你只要在因上用功,平时注意保养气血,令周身之气充而不虚,血通而不滞,这样气充血畅,何患节气变化,何患外面病邪干扰。

  它自狠来它自恶,我自一口真气足。

  它自风寒它自热,我自血脉常通畅。

  这样气足血畅,何患病痛不消。

  好桔梗这味药我们今天讲到这里,大家要知道靠你周身气通血活,不进是靠中药来行气活血,更要靠你的情志,你的运动。

  你如果老是肝郁,情志不畅,自己折腾自己,你的气血怎么能够顺畅呢?

  你如果老是懒动,不想活动,也不去运动锻炼,你都长得像肥猪一样动不了,你身上的气血能动得了吗?

  所以为何那么多胖人,心肌梗塞,心脏问题去做支架手术,手术也不能够替代你运动,不能够让你气血畅通,灵活起来啊!

  只有你灵活了,你气血才灵活。

  所以讲桔梗能够开肺利胸膈,让胸中的气机,能顺畅斡旋于天地之间。

  同时我们更要让情志舒畅,让身体运动出汗,这样吐故纳新于天地之间,才是真正过一种逍遥快意少疾少病的生活。

  下节课我们再讲黄芩这味药。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不能把中医讲得有趣味,那中医真的很难大范围普及开来。

  所以我们最困难的地方,就在于一方面又有照顾到教材上的医理方药,另一方面又要照顾到讲解通俗,有趣易懂,要运用一些取类比象的方式,让大家更容易悟入中医。

  我们尽量会多谢答疑解惑,但以后可能会有针对性地选择回答,一些重复性的,大家要注意去看帖,比如湿疹,回到过一次了,可能第二次就不再具体回答了。

  有些问题虽然是别人提的,但我们一方面是回答他,大家一方面也能从中得到启发。

  我们不仅要看到这是一人一时的病,更要看到这种病可能代表一类人,一大部分人,这才是我们努力回答的动力。

  因为有时解决了一个问题,很多人都因此而受益。

  比如你得了鼻炎,提问了,其他得鼻炎的人,虽然没有提问,但看过后,照样懂得如何保养,那这个问题的价值,就不止一人一时了。

  这就是为何我们除了看病,讲课之余,一定要网上答疑。

  因为看好了一个病,病人只是当时受益,甚至只有他自己受益,他随后可能又有其他的病。

  而一旦把这种病的治疗思路理顺,把保健之道讲明,发到网上,很多人看后,都懂得如何防止,这样功莫大焉。

  关于美容方面,我们以后会详讲。

  《黄帝内经》认为,心其华在面,有认为,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

  你如果心肺功能减退,那么你的颜面一定会提前衰老,即使用再好的化妆品,美容药,都没法掩盖。

  因为肌肤可以作假,但神态动作却作假不了。

  所以像珍珠粉之类的,一般偏向于表现美容,恢复脏腑气血,那才是美容美到根本上去。

  故孟子说,充实谓之美。

  只有你精充神足,气充血足,那种美酒像清水出芙蓉,天然来雕饰一样。

  所以要学美容方面的用药,你要学一些气血辩证,学一下脏腑辩证。

  中医叫做,有诸内,必形于外。

  身体外观是脏腑内在气血的表现,所以中医调百病,一定是调内部脏腑。

  这就是为何《黄帝内经》之所以叫内经的道理。

  你要多从内在考虑,不要看到外表。

-----------------------------

  腰椎间盘突出,你可以取一个象,就像骨头里,长垢长锈了。

  这里要教大家如何连续问三个为什么来见病知源。

  第一个为什么,腰椎间盘突出,为何会突出?

  你看到的是长期住的地方,阴暗潮湿,加上坐姿不正。

  没错,湿性下注,所以铁器放在低洼处容易生锈潮湿,木头在近水处容易腐烂。

  人长期在潮湿环境中,容易腰酸腿重,这都是外湿引动内湿所致。

  你仅仅知道第一个为什么,就像剥洋葱一样,只剥开表皮。

  大家要进一步问下去,所以第二个为什么,为什么你在潮湿地方就容易湿气重,一些年轻小伙子,身体壮实的,湿气在他身体就呆不住?

  为什么腰椎间盘突出总是发生在中老年人,而不是年轻小伙子?

  为什么中老年人容易湿气重,而年轻人一般一般有湿气,都很轻?

  因为阳微则湿盛,你阳气不足,才会导致湿邪弥漫,就像阳光照不到的地方,青苔就沿着墙角,肆无忌惮地生长,周围都是一派陈腐之气。

  同样你的身体阳气不足,阳气亏虚,水湿不能炼化运化,所以才会留着在腰肾腿脚,成为湿阻气机,令骨头长垢的温床。

  所以张仲景说,病痰饮水湿者,非用温化阳气之药,不能去也。

  我们问到第二个为什么,就懂得用药思路了,不外乎就是升阳除湿,顺应人体脏腑之性,以这个为大法,然后辨证论治,因人而异,去遣方用药。

  有个老人,自己腰椎间盘突出,五六年了,没有少看过医生,没有少吃过药物。

  后来实在没办法,自己就买医书看,琢磨食疗方子,听说薏苡仁可以除湿,止痹痛,但单味薏仁除湿之力又余,而升阳通气机之力不足。

  于是再煲薏仁汤的同时,放些大葱进去,大家都知道《药性赋》里头讲到,葱有通中发汗,升阳散寒之力。

  结果他用这办法吃了半个多月,当食品服用,越吃腰腿越轻松,越吃白腻的舌苔退得越干净。

  以前白天睡醒,必定腰沉腿重,活动不利的,懒在床上都不想起来,现在湿去一身轻,老腰都没那么僵直了。

  上下床都轻松利索些,他既高兴又得意地把这方法告诉大家。

  真是误打误撞,撞出了个升阳除湿的大法。

  葱能升阳通阳,薏苡仁能除湿健脾,两者之间一搭配,正好解决湿阻气机,湿伤阳气,舌苔白腻的病机病症。

  你如果脚力好,可以继续再问为什么,问第三个为什么时,你就能够进入养生保健的层次。

  这很重要,问到第二个为什么,医生能帮你,问到第三个为什么,自己能帮自己,不信大家可以试一试去问。

  为什么阳气虚,导致湿邪留滞呢?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原因,我们可以简单地从几个方面来看,第一长期熬夜,阳气得不到封藏,就像煤矿石油被采挖光了,这样阴损及阳,你熬夜看似表面先伤阴液阴精,但实质上阴能够承载阳,你阴精减少了,阳气的承载量自然就不足了,这叫阴阳互根互用。

  第二久坐不动,太极动则生阳,静则生阴。

  人体最大的补阳是白天适当晒晒太阳,运运动,出出汗,你一方面躲空调房不晒太阳,一方面坐小车,以车代步不运动,不出汗,这样阳气日减,阴湿日重,所以人体越不运动,身体就越困重,越不灵活,老化得越快,没有一个长寿健康者,是一个懒汉。

  第三饱食过度。

  大家看,你锅里的米谷,如果很多,要彻底煮熟,锅下就要很多的火力,如果你火力不够,又想煮熟饭,那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减少米谷。

  所以人体阳气不够时,又像彻底消化食物,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减少饮食,你吃得少消化好,反而胜过你吃得多消化不好。

  大家可以看为何很多人下一次馆子,大饱餐一顿,就容易腹痛拉稀,大便通而不畅。

  食物残渣黏在长皮,也黏在肛门,费了很多纸巾都擦不干净,这已经反映你饮食过量,身体的阳气不能彻底把食物炼化。

  所以加重饮食的摄入,不过就是在加重阳气的消耗付出。

  所以暴饮暴食,是最伤人体消化道阳气的表现。

  病人吃到上吐下泻,完谷不化,就是阳气大亏的表现。

  你如果听不懂身体这自救反应发出的声音,那么你每天在残害身体都不知道。

  所以养生有句良药叫,唯虚而能容,饱食非所宜。

  第四说话太多,言多伤中气,也伤阳气。

  男子话多前列腺容易出问题,女子话多白带容易出现异常。

  以前我们对这句话领悟不够,现在临床多了,越发觉得这句话有道理。

  你中气一伤,湿气就运化不过来,湿气运化不过来,纷纷都掉到下焦去,掉到腰腿则沉重,掉到子宫则白带异常,盆腔积液,掉到前列腺,生殖系统,则尿频急,这就是古人在《黄帝内经》上说的,中气不足,溲尿为之变。

  你不管是哪种方式损伤了中气,或言多,或饱食,或思虑过度,最后通通都会影响到大小便,都会导致湿浊下注,所以言语要以减少为直接。

  健康的人一般都是语言从容,当讲则讲,而不会道说是非,议论人物,滔滔不绝。

  你一整天哪有那么多气在嘴巴上耗掉呢?

  我们治过几例推销员,还有办公室里接电话的,他们每天由于说太多话,说到整个人都不想动了,甚至有些人严重伤及中气,导致心慌心悸,尿频遗精。

  这都是阳气主固密功能减退,所以一旦给他鼓足中气,湿邪自去,这是临床上验证出来的心得,希望大家看后有所启发。

  当然每个人的病因病机都不同,大家要懂得查探来龙去脉,我们这里只是提供一种分析的思维。

  普及中医应该普及这种见病知源,辨证论治的精髓,而不是简简单单地搜集偏方,对号入座。以圈子去套玩具,这样套来套去,套不着,还伤了身体,让人误解了中医。

  所以你如果懂得多问为什么,必定不会盲目网上求医问药,你如果懂得多问为什么,你既能够成为一个出色的中医,成能够成为一个善于养生的高手。

  因为问题的实质,往往就只隔一层窗纸,靠你多问一下,就把这重窗纸捅破了。

  你如果掌握了这种中医治病求本的思想,那么你读起古书,再看起这些文章来,就如推门入桕,得心应手。

-----------------------------

  真正用中医整体观辨证论治,分析病因病机的中医越来越少了,难怪有人说中国真正的传统中医比大熊猫还珍贵。

  因为真正传统中意的培养,都是要数十年的功夫,而且还未必能够培养出几个来。

  所以中医的普及尤为关键。

  关于痤疮,我们想跟大大家讲一下中医整体观,跟上病下取的思路。

  特别是女娃子的痤疮,月经期间加重的,有两个案例,一个女的二十来岁,脸上痤疮最大的像绿豆那么大,她也吃了不少泻火药,但还没把火泻下来,吃到手脚冰凉吃到痛经。

  后来有个中医给她用了少腹逐瘀汤,加了红藤30克,月经期间服用,顺其性,连服三剂,不单痛经消失,而且痤疮鼓起来的包也消下去,第二个月就没再起来了。

  奇怪为什么用治疗少腹瘀血的少腹逐瘀汤,去治疗痛经,反而把脸上的痤疮治好了。

  中医认为,上病下取。

  特别是妇人宫寒,月经排泄不畅的,经期有血块,脚部容易凉,你即使头面长痤疮,那也是上热下寒。

  下面经脉堵得严严实实,上面的浊热不能降本流末,导致浊火反弹,就像江河倒灌一样。

  所以这类女的,要么月经期间头痛,要么月经期间湿疹外发,要么月经期间痤疮加重。

  张锡纯曾经治疗过一例月经期间头脑作痛的病人,重用牛膝一两,直接顺经下行,药后脑中清爽异常,不再疼痛矣。

  所以中医不要看到表面的头痛痤疮湿疹,要看到气机的升降。

  中医认为,浊阴随着气机升降无处不到,气往上亢者,痰浊发上来,浊阴降不下去,就可能由咽炎食道炎,有鼻炎有头痛,有头面痤疮。

  你通过理顺气机,降本流末,找到妇人最佳的降气血时机,月经期间正好因势利导,降气下血,使百川归海,浊去新生。

  但是现在很多女孩子,都不知道养生,月经期间,照样吃冰激凌,穿短裙,尽干些塞烟囱,堵下水道的傻事儿。

  你一旦皮毛胃肠受冻,子宫肯定收缩,这不是在堵自己下水道吗?

  小水道一堵,整个代谢产物,浊气都不能顺流而下,反而往上弹回,就像乒乓球丢到硬板上,反而弹回来。

  这叫浊火反弹现象。

  同时很多女的又不爱运动,很多身体的汗酸都不能通过毛孔彻底排出来,瘀积在皮下,特别是空调房一呆,那些皮下浊阴更被牢牢束缚住。

  我们每天都巴不得出些汗,给邪以出路,这叫开窗户。

  但现在很多人都畏惧出汗,不想出汗,尽干些关闭自家窗户的傻事。

  这样浊气不能外泄,鼓在皮下,都会成为包或湿疹。

  所以中医治疗痤疮的大思路,总离不开开腠理,畅达血脉,降浊阴。

  特别是女的,《阴符经》上说,动其机,万化安。

  你如果看到她长痤疮,月经又不好,别急着治痤疮,先把她月经调好,说不定疮毒随着下顺的经血,就被带出体外。

  我们再看第二个例子。

  有一个老师,也是二十多岁,脸上长痤疮有一年多了,她经常跟学生发脾气,跟家人关系也紧张,反正无事心也烦,有事心更烦。

  她很苦闷,说自己性格自己也知道,但就是控制不了。

  她的手脚也没有冰凉之象,也没有过量服食泻火药,唯独左关弦硬如豆,这是郁结之象。

  大家看,脸上长的痤疮,像不像郁结的一团垃圾一团气呢?

  你不要以为乳腺增生是肝气郁结的产物,你就不能看到脸上长痤疮包块也是肝气郁结的产物。

  那该怎么办呢?

  结者散之,郁者达之。

  不要管她脸上的包,要看到她左关脉弦硬打结之象,同样上病下取,疏肝解郁,这时是调她中焦。

  我们给她宣郁通经汤,这是《傅青主女科》上的名方,这个方子跟逍遥散有得一拼,只不过这个方子更多了一些清热散结之品,更适合郁结化火的人群。

  她连续服了五剂,痤疮消退大半,而且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她心态比以前好了,脾气也没那么焦急了。

  原来通过宽胸解郁,疏肝行气的药,把郁结疏散开,人都没有那么烦,肚量也会比以前大。

  这个道理很简单,你看交通堵塞你就急躁烦,交通顺畅你开车就很快意。

  人体也一样,肝气郁结,脉络涩滞,你肯定开心不了,肝气条达,脉络通畅,你自然比较包容,比较宽容。

  所以有时候人的一些不良脾气,是身体气机郁滞的反应。

  你如果通过中药来去疏解郁积,你居然发现脾气比以前都好了。

  这在我们临床过程中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妇人自动会反映,吃了你的药,架都会少吵了,脾气也好了。

  我们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所以你摸到病人左关脉弦硬打结时,一定要问病人脾气怎么样,如果是爱生气,爱吵架的性子,你别的先不管,先帮她疏肝理气再说。

  正如《黄帝内经》上说,疏其气血,令其条达,乃至和平。

  这时所谓的痤疮、乳腺增生,或者头痛痛经,其实都是表象,都不是最重要的。

  你一旦把气机理顺,降本流末,这些症状都会随着减轻,甚至消失。

  告诉大家研究女科,一定要好好读《傅青主女科》,这本书吃透了,妇科杂病的治疗,应该不成问题。

  举这两个案例,就是为了让大家能明白,不要见病治病,一定要看到整体,看到气机的升降。

  有时上病下取要温降瘀血,痤疮乃愈,有时外病内调,要疏肝理气,肌表痤疮自然瓦解冰消。

  中医的精华不在于病名,而在于病机治法。

版权:中医普及学堂

推荐阅读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1(犀角羚羊泽泻)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2(海藻菊花射干)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3(薏苡藕节瓜蒌子)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车前子黄柏)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5(马兜铃地骨皮)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6(薄荷枳实枳壳)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7(葛根柴胡百部)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8(栀子玄参)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9(升麻腻粉)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10(金箔茵陈)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11(瞿麦芒硝)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12(石膏前胡)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13(滑石天门冬)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1(麦门冬竹茹)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15(大黄黄连)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16(淫羊藿白茅根)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17(石韦熟地)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18(生地赤芍)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19(白芍牵牛子)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20(贯众金铃子)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21(萱草根侧柏叶)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22(香附地肤子)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23(山豆根白鲜皮)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2(旋覆花)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25(荆芥穗)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26(天花粉)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27(地榆)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28(昆布)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29(淡竹叶)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30(牡丹皮)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31(知母)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32(牡蛎)

轻松学中医系列——《药性赋》选讲33(贝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angshenxiachui.com/scyf/675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