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基础知识
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的基本功能是生成尿液,借以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及某些废物、毒物,同时经重吸收功能保留水份及其他有用物质,如葡萄糖、蛋白质、氨基酸、钠离子、钾离子、碳酸氢钠等,以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及维护酸碱平衡。肾脏同时还有内分泌功能,生成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活性维生素D3、前列腺素、激肽等,又为机体部分内分泌激素的降解场所和肾外激素的靶器官。
肾脏的这些功能,保证了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使新陈代谢得以正常进行。肾脏为成对的扁豆状器官,位于腹膜后脊柱两旁浅窝中。约长10-12厘米、宽5-6厘米、厚3-4厘米、重-克;左肾较右肾稍大,肾纵轴上端向内、下端向外,因此两肾上极相距较近,下极较远,肾纵轴与脊柱所成角度为30度左右。
肾脏内部的结构:
可分为肾实质和肾盂两部分。
在肾纵切面可以看到,肾实质分内外两层:外层为皮质,内层为髓质。
肾皮质新鲜时呈淡红色,由一百多万个肾单位组成。每个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所构成,部分皮质伸展至髓质锥体间,成为肾柱。
肾髓质新鲜时呈红褐色,为10-20个锥体所构成。肾锥体在切面上呈三角形。锥体底部向肾凸面,尖端向肾门,锥体主要组织为集合管,锥体尖端称肾乳头,每一个乳头有10-20个乳头管,向肾小盏漏斗部开口。
在肾窦内有肾小盏,为漏斗形的膜状小管,围绕肾乳头。肾椎体与肾小盏相连接。每肾有7~8个肾小盏,相邻2~3个肾小盏合成一个肾大盏。每肾有2~3个肾大盏,肾大盏汇合成扁漏斗状的肾盂。肾孟出肾门后逐渐缩窄变细,移行为输尿管。
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肾小体内有一个毛细血管团,称为肾小球,肾小球是个血管球。它由肾动脉分支形成。肾小球外有肾小囊包绕。肾小囊分两层,两层之间有囊腔与肾小管的管腔相通。
肾小管汇成集合管。若干集合管汇合成乳头管,尿液由此流入肾小盏。
肾筋膜分前后两层,包绕肾和肾上腺。由于肾筋膜在肾的下方开放,当出现肾周围的脂肪减少等情况使肾的支持力下降时,肾的移动度增大,容易向下移动,形成肾下垂或游走肾。又由于肾筋膜下端的开放,可向下通入直肠后隙,临床上可经直肠后隙注入空气,行腹膜后充气造影,以显示肾等器官的变化。
肾脏功能
1、排泄体内代谢产物和进入体内的有害物质
人体每时每刻都在新陈代谢,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些人体不需要甚至是有害的废物,其中一小部分由胃肠道排泄外,绝大部分由肾脏排出体外,从而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此外,肾脏还能把进入体内的一些有毒物质排出体外。有些化学药品中毒会给肾脏造成损害,就是因为这些化学药品的排除要经过肾脏的缘故。如果肾脏有了病,这些对人体有害物质的排泄受到影响,废物在体内积聚,就会引起各种病症。我们把肾脏的这种保留营养物质,排出毒素的作用形象地称作“血筛子”。
2、通过尿的生成,维持水的平衡
这是肾脏的主要功能,当血液流过肾小球时,由于压力关系,就滤出一种和血浆一样但不含蛋白质的液体叫原尿。原尿通过肾小管时又将其中绝大部分水、全部的糖和一部分盐重新吸收,送回血液,大部分氮不再吸回。剩下的含有残余物质的浓缩液体就是尿,约占原尿的1%。正常人一天尿量为-毫升,一般呈淡黄色,比重在1.-1.之间。比重过高、过低或固定不变,尿量过多过少均有肾功能不全的可能。
3、维持体内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肾脏对体内的各种离子(电解质)具有调节作用。像钠离子(Na+)的调节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对钾离子(K+)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照排;对氯离子(Cl-)是伴随Na+的吸收排泄,H+、氨(NH3)的分泌过程来完成。另外肾脏还调节磷(P3-)、(Ca2+)、镁(Mg2+)等离子的平衡。这些电解质平衡对体液的渗透压稳定很重要。
另外肾脏对体内酸碱平衡也起调节作用,肾脏能把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酸性物质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并能控制酸性和碱性物质排出的比例,当任何一种物质在血液中增多时,肾脏就会把增多的部分排出去。同时肾脏还能制造氨和马尿酸,以保持和调节酸碱平衡。很多肾脏病人出现酸中毒,就是因为肾脏失去了维持体内酸碱平衡的功能而产生的。我们不妨把肾脏调节体内水分,保持内环境(电解质、渗透压、酸碱度)稳定的功能称作“调节器”或“稳压器”。
4、调节血压
由肾脏分泌的肾素可使血压升高,当限制钠摄入或钠缺乏时,血浆容量减少和肾脏血液灌注压力降低时,以及直立体位时,肾素从细胞中分泌出来,即具有活性,可使血浆中的血管紧张素原脱肽而成为血管紧张素Ⅰ,再经转换酶的作用而成为血管紧张素Ⅱ,通过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的作用,使血压升高。同时肾脏分泌的前列腺素又具有使血压下降的功能,前列腺素主要是通过增加肾皮质血流量,促进利尿排钠,减少外周血管的阻力,扩张血管而达到降压的作用。
5、促进红细胞生成
肾脏可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作用于骨髓造血系统,促进原始红细胞的分化和成熟,促进骨髓对铁的摄取利用,加速血红蛋白、红细胞生成,促进骨髓网织红细胞释放到血中。贫血的程度与肾衰程度成正比,其血、尿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均降低,而用外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可以纠正肾性贫血。
6、促进维生素D的活化
维生素D在体内必须经肾脏转变为1,25-二羟维生素D3才能发挥其生理作用。肾脏的皮质细胞含有1位羟化酶,维生素D先在肝脏25位羟化酶的作用下,转化为25-羟维生素D3,最后在肾脏1位羟化酶作用下,转化为1,25-二羟维生素D3即活化的维生素D3。它能促进胃肠道钙磷吸收;可促使骨钙转移、促进骨骼生长及软骨钙化;促进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使尿磷排出减少;可抑制甲状旁腺素(PTH)的分泌。
肾脏循环机制
(一)一切生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水
一切生物的生存都离不开不水,人类也毫不例外。水是生物所必需的基本物质,也是体液主要成份。水具有特殊的理化性质和极为重要的生理功能。
1.运输营养物和代谢产物: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物质和各种代谢产物都能溶于水,即使是难溶或不溶于水的物质如脂类及某些蛋白质也能分散于水中而成为胶体溶液,通过血液循环而运输至全身。
2.调节和维持体温的恒定:水具有较大的比热、蒸发热和流动性。比热大就能吸收较多的热量,使机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由体液吸收而体内温度变成不大,并经体液交换和血液循环,将体内代谢产生的热量运送到体表,再通过体表的散发或水的蒸发将热量释放到外环境中去。使机体维持均匀而恒定的温度。由于水的蒸发热高,在少量出汗时,就散发大量的热,这对人在较高的气温环境中活动是有重要的生理意义的。
3.促进体内的化学反应:体内许多代谢物都能溶解或分散于水中,从而起到促进体内化学反应的作用。水还能促进各种电解质的解离作用,促使化学反应加速进行。水还直接参加体内的水解和氧化还原等反应过程。
4.润滑作用:水犹如机器的润滑油一样能减少摩擦。如关节滑液能减少活动时的磨擦。
体内的水除一部分以自由状态存在外,大部分与蛋白质、多糖和脂类等组成胶体溶液。由于水多以结合形式存在,使体内某些组织含量虽多(如心脏含水量约为79%),但仍能具有一定的形态、硬度和弹性。
(二)肾脏生成尿的过程
人们每天排出的尿是由肾脏产生的。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叫肾单位。每一个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所组成。肾小体是由一毛细血管球外包以双层的肾小囊而成。肾小囊有囊腔,与肾小管管腔相连通。人的两侧肾脏约有万个肾单位。每个肾单位各自都能产生尿液。肾单位是怎样生成尿的?生成尿的原料来源于血液,当血液流经肾脏时,绝大部分的血液都要流经肾小球。由于肾小球相当于一个血液“滤过器”,流过肾小球毛细血管的一部分血浆(约1/5),除大分子的蛋白质外,水和小分子的物质都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肾小囊的脏层而进入囊腔,此滤过液叫原尿。进入肾小管的原尿流过小管系统时.约99%的水和绝大部分为身体所需要的物质被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回血液;而代谢终产物则仅少量被重吸收或不吸收而随尿排出。
肾病早期征兆水肿肾脏病水肿的特点是晨起眼睑或颜面水肿,午后多消退,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严重水肿可出现在身体低垂部位,如双脚踝内侧、双下肢、腰骶部等。高血压肾脏病引起的高血压与其它高血压一样,也会出现头痛、头昏、眼花、耳鸣等症状,但有些病人由于长期血压较高,对高血压症状已经耐受,故可以没有任何不适。所以,单凭有无症状来判断血压是否升高是不可取的,经常测量血压十分必要。
腰痛肾区酸痛不适、隐隐作痛或持续性钝痛。
尿量过多过少正常人的尿量为~毫升/日,平均为0毫升/日左右。无论尿量增多还是减少,都可能是肾脏病的表现,特别是夜间多尿往往是肾脏病的信号。
尿化验异常如果尿常规检查发现有蛋白、隐血、红细胞、白细胞、管型、酮体、尿糖等,都应做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
出现尿路感染经常尿路感染的人,时间长了,很有可能就会造成肾功能不全。不少尿路感染的患者,因早期治疗不及时、不彻底,也不了解会导致肾功能不好,结果等发现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所以为了保护好自己的肾健康,当发现自己有尿路感染的症状的时候,医院及时做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免耽误了最佳治疗。
没劲儿肾功能不好时,很多废物难以从尿里排泄出去,会出现精神不振、疲劳、乏力等没劲儿的感觉。肾脏有病,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从肾脏漏出,通过尿液排出体外,也会有没劲儿的表现。有些患者会以为是过于劳累,或者是其他原因,而忽视了肾脏问题。
糖尿病糖尿病会引起肾脏病,它的名字叫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并发症。糖尿病肾病分五期,在早期的时候治疗效果较好,一旦晚了,就很难治,会发展为尿毒症。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常看看肾科。
不想吃不想吃饭、厌食,甚至恶心、呕吐,也是肾脏病的常见症状。有些患者总是先去到消化科或者肝病科,看看是不是得了胃病或肝病,一看没胃病和肝病,就搁置不管了,忘了看肾病医生,结果耽误了病情。
贫血贫血的患者经常会去血液科看贫血,其实,肾脏除了有排泄废物等功能外,还有内分泌功能,分泌造血激素,当肾功能损害时,也会造成贫血。
尿有泡沫尿里有泡沫的原因有多种,其中如果蛋白质从肾脏漏到了尿里,尿就会起许多泡沫。
痛风、高尿酸血症痛风、高尿酸血症都是血液中尿酸过多造成的,血液尿酸高的人,尿酸会沉积在肾脏里,使肾功能受损伤。
尿蛋白和尿潜血尿里有蛋白或者潜血,是肾脏有病的重要指征,查一查尿常规就可以明确
肾脏常见疾病
肾脏科:
所谓肾脏者,俗称腰子也。此肾脏之功能,乃将体内之污秽之物新陈代谢排出去。如食物有不洁,猪肉肉皮粘(调)猪毛,鸡鸭皮粘(调)鸡鸭毛等污物,吃入腹中经肾脏化解过脾胃转为使出肛门也。肾之功能如地下水一般涌泉不息,肾水供给于全身所有骨节、筋节,而且一切之脆骨软管骨全部受肾水之荫。给予软暖润又活力伸缩屈折自如,动作顺便乃肾脏之功能也。肾若健康即肾水充足,不会腰酸背痛,也不会头晕目暗,眼睛不会早败。如流目油,看前面不会模糊不清之状态,肾脏平时要保养,不然未老先衰,一切行动成不如意也。腰酸背痛,头晕目暗,目周输之故也。
食物过喉经食道,食道有两穴,正穴乃五谷必经之道入胃镶;副穴乃渣物必经之道,此乃上帝创造在食道口,已过滤好细,所以很自然的组织也。如好好人三餐用饭时无注意,饭吞过喉感觉一刹那隔规(噎胃)此乃五谷食物不入食道之正穴,而入副穴之道之因也。此时饮菜汤就马上气过神爽也就是也。
高血钾
如果肾脏调节水分和电解质的功能丧失,肾脏病人就会发生少尿和水肿。少尿时,由于排钾减少可有钾潴留,使用保钾利尿剂的病人在浮肿消退时,可出现高血钾。当血钾6.5毫摩尔/升时,即可导致患者的心脏在数秒至数分钟内停止跳动。因此,说高血钾是慢性肾病的“隐形杀手”一点儿也不过分。轻度高钾血症是指血钾6毫摩尔/升者,一般需要密切观察,严格限制摄入含钾量高的食物和药物。含钾高的药物包括部分中药、血制品、某些降压药和保钾利尿剂等。高钾食品有香蕉、柑橘、土豆、西红柿、南瓜、茶叶、酱油、味精等。通过冷冻、浸泡、弃去汤汁,就能减少这些食物中的钾。
中、重度高钾血症是指血钾6.5毫摩尔/升者,除需注意以上事项外,还应静注葡萄糖酸钙、5%碳酸氢钠(心功能不全者慎用)、高渗葡萄糖(需皮下注射胰岛素)和进行透析治疗。
慢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glomerulonephritis)简称慢性肾炎,是由多种不同病因不同病理类型组成的一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肾病综合征
肾变病综合征(nephroticsyndrome,NS)简称肾综,是指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等肾小球病变为主的一组综合征。
慢性肾衰竭
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renalfailureCRF)是指各种肾脏疾病引起的缓慢进行性肾功能损害最后导致尿毒症和肾功能完全丧失,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和生化内分泌等代谢紊乱组成的临床综合征从原发病起病到肾功能不全的开始,间隔时间可为数年到十余年。
肾结石
肾结石(calculusofkidney)指发生于肾盏、肾盂及肾盂与输尿管连接部的结石。
肾囊肿(多囊肾)
肾囊肿(renalcyst,cystofkidney)是肾脏内出现大小不等的与外界不相通的囊性肿块的总称,常见的肾囊肿可分为成人型多囊肾、单纯性肾囊肿和获得性肾囊肿。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DN)是临床常见和多发的糖尿病并发症。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肾病为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主要指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一种以血管损害为主的肾小球病变。
高血压肾病
高血压肾病英文:hypertensiverenaldisease系原发性高血压引起的良性小动脉肾硬化(又称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和恶性小动脉肾硬化,并伴有相应临床表现的疾病。
紫癜性肾炎
紫癜性肾炎,又称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是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Purpura,HSP,以坏死性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全身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多器官)出现肾脏损害时的表现。
狼疮性肾炎
狼疮性肾炎(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累及肾脏所引起的一种免疫复合物性肾炎,是SLE主要的合并症和主要的死亡原因。
小儿肾病
小儿肾病以原发性为多见,主要病变为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临床常表现为大量的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全身明显凹陷性水肿及肾功能异常等一系列症状。
中医概念中的肾脏
主要功能中医认为肾位于腰部,脊柱之两侧,左右各一。肾脏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藏精、主水、主纳气、主生殖,主骨生髓,开窍于耳,其华在发。肾脏由于肾藏有先天之精,为脏腑阴阳之本,也是人体生长、发育、生殖之源,是生命活动之根本,故中医相对于脾胃为先天之本”;肾中藏有元阴元阳,元阴属水,元阳属火,故肾又称为“水火之脏”。
肾主水,以阳开阴合来维持人体水液平衡;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肾气充沛则骨坚齿固,脑充发荣;肾主纳气,气根于肾而归于肺,故肾气之摄纳有助于肺气之肃降;肾水上济于心,心火下交于肾,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则阴阳平衡;肾属火,脾属土,肾阳的温煦能助脾之健运;肾又属水,而肝属木,肾水充足则肝木得养,肾脉络膀胱,与膀胱相表里,肾气之蒸腾可助膀胱之气化,而利水液之代谢。
论治要点传统上认为肾无表证与实证,肾之热,乃阴虚之变,肾之寒,由阳虚而来,但根据临床实际,肾的实证还是存在的,如湿热内蕴、淤血阻络、砂石阻滞等,是为肾的实证,或虚中夹实之证。肾虚之证,一般分为阴虚、阳虚两大类,总的治疗原则是“培其不足,不可伐其有余”。阴虚者忌辛辣,忌过于苦寒,宜甘润益肾之剂,以补阴配阳,使虚火除而阳归于阴,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阳虚者忌凉润,忌辛散,宜甘温益气之品,以补阳配阴,使沉阴散而阴从于阳,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此外,基于阴阳互根的道理,补阳时应顾及阴津,补阴时应顾及阳气,所谓“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而源泉不竭”。至于阴阳两虚,则为精气两伤,就宜阴阳并补。肾阴虚者,往往导致相火偏旺,此为阴虚生内热之变,治法应以滋阴为主,参以清泄相火;肾阳虚者,在温肾壮阳的基础上,必须佐以填精益髓之品,以资其生化之源。
主要分类(一)肾阳虚
1、肾气不固
发病原因:劳损过度,久病失养,以致肾气亏损,失其封藏固摄之职。
主要表现:面色惨白,腰膝酸软,听力减退,小便频数而清,或尿后余沥不尽,甚则小便失禁,或夜尿频多,男子滑精早泄,女子带下清稀,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调理方法:补肾固摄。
2、肾不纳气
发病原因:劳伤肾气,或久病气虚,气不归元,肾失摄纳。
主要表现:短气喘逆,动则益甚,形瘦神疲,严重者喘息加剧,冷汗淋漓,肢冷面青,脉浮无大根。
调理方法:补肾纳气。
3、肾阳不振
发病原因:禀赋薄弱,久病不愈,或劳累伤肾,下元亏损,命门火衰。
主要表现:面色淡白或黧黑,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冷痛,精神萎靡,男子阳痿不育,女子宫寒不孕,或大便久泄不止,完谷不化,或五更泄泻。
调理方法:温补肾阳、
4、肾虚水泛
发病原因:禀赋素虚,久病失养,肾阳亏损,不能温化水液,水邪泛滥而上逆,或外溢肌肤。
主要表现:周身浮肿,腰以下为甚,小便短少,或咳逆上气,痰多而稀,动则喘甚,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沉弦。
调理方法:温阳利水。
(二)肾阴虚
1、肾阴亏虚
发病原因:房事不节,劳倦过度,或久病之后,真阴耗伤。
主要表现:形体虚弱,头晕耳鸣,健忘失眠,腰酸腿软,咽干口噪,舌红少苔,脉细。
调理方法:滋养肾阴。
2、阴虚火旺
发病原因:劳倦过度,耗伤肾阴,或热病之后,阴津耗伤,阴虚生内热,水亏则火浮。
主要表现:颧红唇赤,潮热盗汗,腰脊酸痛,虚烦不寐,阳兴梦遗,口干咽痛,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红苔少,脉细数。
调理方法:滋阴降火。
肾虚导致便秘
很多人一便秘都会想到是上火了,于是喝凉茶、吃清火药,想要将“火”降下去。凉茶、清火药都属于寒凉之物,具有一定的滋阴作用,因而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可缓解便秘。但是,一旦停止饮用凉茶服用清火药,很容易“反弹”,使便秘严重。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还得从便秘的原因说起。其实,引起便秘的原因有很多,如上火、脾胃虚弱、肾虚等。上火引起的便秘,通常肠胃有积热,这时可适当用凉茶、清火药来调理;而脾胃虛弱引起的便秘,则需要强健脾胃;对于肾虚引起的便秘,就要辨清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引起,然后再对症下药。这里,我们主要来看看肾虚与便秘的关系。
肾阳虚型便秘,越降火越严重黄帝内经》认为,肾司二阴,主二便。“二阴”指的是前阴和
后阴,前阴即泌尿和生殖系统,负责人体的排尿、生殖,后阴主管人的排便功能。前面我们提到,肾主水的功能包括司膀胱开合,膀胱的气化有赖于肾。其实,大便的排泄也离不开肾。肾阳具有温煦、推动的作用,脾胃、肠道的运动需要肾阳提供动力。如果肾阳虚弱,没有力量推动大便下行,就会出现便秘。
肾阳虚型便秘的人,大便并不干燥,但就是解不出来,同时还伴便秘,也就是中医上常说的“虚秘”有怕冷、小便清长、腰膝酸软、腰痛、腹部冷痛、舌质淡白等。
对于肾阳虚便秘,需要温补肾阳。著名的附子理中丸、济川煎都是温肾的名方,对于肾阳虚引起的便秘有不错的缓解作用,肾阳虚便秘的人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服用。需要注意的是,肾阳虚型便秘的人不宜用泻药或清火药。
泻药、清火药性质寒凉,容易耗损阳气,肾阳虚型便秘的人本身肾阳虚弱,若不当服用泻药、清火药,本就虚弱的肾阳再遭受“重创”,相当于“雪上加霜”,使便秘变得更加严重。这就是有的人便秘,越清火便秘越重的原因。
肾阴虚型便秘,滋阴生津是关键
肾虚引起的便秘,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肾阴虚便秘。正常的大便需要有肾阳的推动,还需要肾阴的滋润。人如果肾阴虚弱,人体津液不足,不能够滋润肠道,大便就会干涩不畅。这就如同河里没有水,船失去水的浮力和推动,也就无法行驶。
肾阴虚引起的便秘也是如此,因而,中医里也将肾阴虚型便秘形象地称为“无水舟停”。肾阴虚型便秘的人,看起来形体比较消瘦,常感觉肠道干涩,粪便干结如羊屎状、难以排出,还常伴有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心烦失眠潮热盗汗等。
《黄帝内经》中的常见肾病征兆:
肾病是容易被忽略的疾病,尤其是在肾病早期,常被误诊成亚健专题康或其他不适。当发现肾脏异常时,往往肾已经“病重”。所以肾病要早发现早治疗,不容忽视。读读《黄帝内经》,我们就可以掌握肾病的征兆。
⊙精神不振、浑身无力
黄帝内经》认为,肾藏精。肾精可化生为肾气,肾气相当于人体的发动机,肾气足则精神好、身体强健。如果肾不好,肾精流失,肾气就化生不足,人就容易出现精神不振、浑身无力的现象。
⊙腰痛、腰酸
肾脏位于人体脊柱两侧的腰部,如果你出现腰痛或腰酸,排除肌肉组织劳损、骨骼疾病,有可能是肾脏出了问题。耳鸣、听力减退,《黄帝内经·灵枢·脉度)中说:“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却五音矣。”如果你有耳鸣、听力减退等症状,多是肾虚的表现。些老年人出现的耳聋,也多跟肾气衰退有关。
⊙性能力下降
肾藏精,主生殖。如果肾不好,容易导致精气流失,男性出现遗精泄、阳痿、早泄,女性出现带下过多、崩漏、月经不调、闭经,以及自汗、盗汗等。
⊙水肿、尿多、尿频、尿失禁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肾者主水。"肾具有控制和调节水液的作用,如果肾出问题,人体就不能及时将水气化就会产生水肿、尿多、尿频、尿失禁等问题。
⊙便秘
便秘不一定是因为上火、肠道疾病,还有可能是由肾功能失常造成的。肾开窍于二阴,主二便,大便的传导需要通过肾气的激发和滋养才能正常发挥作用,如果肾功能失常,人也容易出现便秘现象。
⊙畏寒怕冷
阳气就像天上的太阳一样重要。阳气具有温煦人体的作用,如果人体阳气不足,就会出现畏寒怕冷的现象。肾是阳气产生的根源,如果你总是畏寒怕冷、手脚冰凉,就要考虑是不是肾阳虚了。
⊙头发少、容易干枯或少白头
中医有“发为肾之华,发为血之余”的说法。肾精充足,头发就乌黑茂盛。如果肾出了问题,肾精不足,头发就会稀疏干枯,容易变白脱落。
⊙牙齿松动、骨质疏松
黄帝内经)里说,肾主骨。肾有掌控骨骼生长的功能,如果肾好,肾精充足,人体骨质就能得到很好的滋养,骨骼发育良好,牙齿坚固。如果肾出了问题,肾精不足,就容易出现牙齿松动、骨质疏松等现象。不少老年人容易骨折,跟肾精流失、肾气衰微有关。
⊙容易气喘
肾主纳气,有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以防止呼吸表浅的功能。如果肾功能出现异常,容易出现呼吸表浅,或呼多吸少,动则气喘等表现,也就是中医里所说的“肾不纳气”。
⊙记忆力减退
中医认为,肾生髓,脑为髓之海。一个人肾好,肾精就充足,大脑得到的滋养也就足够,人就会头脑发达、精力充沛、记忆力变强。如果肾不好,大脑得不到足够的滋养,记忆力就会减退,使人变得健忘。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ungana.com/scyf/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