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岁的赵大爷有房颤病史,以“双下肢麻木伴疼痛15天,加重12小时”的症状来我院急诊就诊,医生检查发现,赵大爷左侧小腿及足部皮温凉,疼痛感明显,无法下地行走;急诊行双下肢动脉CTA检查显示赵大爷双下肢腘动脉栓塞可能性大,以左侧格外严重。
为恢复下肢动脉供血,降低因急性缺血导致肢体坏死甚至截肢风险,赵大爷在急诊行左下肢动脉造影+溶栓导管置入术,术后经溶栓导管持续泵入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第二日行左下肢动脉造影可见左下肢股浅动脉及腘动脉血流通过顺畅,膝下动脉显影良好,足底动脉弓显影完整,未见充盈缺损影,溶栓疗效显著;术后赵大爷皮温恢复温热,下肢疼痛感明显缓解,可下地行走。
急性动脉栓塞或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是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主要病因,管腔血流中断导致远端组织急性缺血,若治疗不及时,致残、致死率极高,其截肢率可高达10%。防止血栓进一步蔓延发展、尽快恢复远端组织血液供应是保证此类疾病良好预后的关键。
对于无溶栓禁忌证患者应用动脉置管溶栓(CDT)已成为治疗动脉血栓首选方式,介入术中DSA引导下可直观的在动脉血栓中将溶栓导管置入,溶栓导管是一种直头多侧孔导管,可使溶栓药物呈喷射状从测孔喷出,较均匀地持续注入血栓中,同时CDT可降低发生严重的缺血再灌注损伤风险,溶栓的逐步再灌注可能有助于避免闭塞血管突然释放而导致的再灌注综合征。并且CDT治疗手段经济成本较低,性价比高,能够迅速显露血管真实病情,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甚至避免球囊扩张甚至动脉支架植入的几率。
然而,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往往在CDT治疗后需要处理血管本身存在的基础疾病,而解除血管本身存在的狭窄,选择腔内介入行球囊扩张(药涂球囊或普通球囊)或支架植入有其独特优势,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较传统外科手术有较多优势。
大医二院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angshenxiachui.com/sczd/4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