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双肾下垂 > 肾下垂诊断 > 临床助理血液系统练习题一
当前位置: 双肾下垂 > 肾下垂诊断 > 临床助理血液系统练习题一
一、A1
1、属于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的是A、巨幼细胞性贫血
B、骨髓病性贫血
C、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D、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E、慢性病贫血
2、属于正常细胞性贫血的是A、铁粒幼细胞贫血
B、慢性失血性贫血
C、缺铁性贫血
D、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E、急性失血性贫血
3、诊断成年女性贫血的标准为血红蛋白浓度低于A、g/L
B、g/L
C、g/L
D、g/L
E、g/L
4、成年女性贫血的标准为A、g/L
B、g/L
C、g/L
D、g/L
E、g/L
5、重度贫血的Hb标准是A、<30g/L
B、30~59g/L
C、60~89g/L
D、90~g/L
E、>g/L
6、下述贫血中因血红素合成障碍所致的是A、再生障碍性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巨幼细胞贫血
D、海洋性贫血
E、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7、男性,16岁,因贫血来诊,化验血常规发现Hb80g/L,MCV75fl,MCHC33%,引起此种类型贫血的最可能疾病是A、再生障碍性贫血
B、慢性病贫血
C、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D、急性失血性贫血
E、巨幼细胞贫血
8、正常细胞性贫血的是A、再生障碍性贫血
B、巨幼细胞贫血
C、缺铁性贫血
D、慢性失血性贫血
E、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9、下述贫血类型属正常细胞性贫血的是A、缺铁性贫血
B、巨幼细胞贫血
C、急性失血性贫血
D、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E、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10、根据病因及发病机制贫血可分为A、红细胞生成减少,造血功能不良两类
B、红细胞生成减少,造血功能不良及红细胞破坏过多三类
C、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过多及失血三类
D、红细胞生成减少,溶血、失血、再障及缺铁等五类
E、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过度破坏、失血及造血功能不良四类
11、按贫血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下列哪项组合是错误的A、红细胞破坏过多——慢性感染性贫血
B、红细胞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
C、红细胞慢性丢失过多——缺铁性贫血
D、骨髓红细胞生成被干扰——伴随白血病的贫血
E、造血原料缺乏——巨幼红细胞贫血
12、贫血的定义是外周血液单位体积中A、红细胞数低于正常
B、血细胞比容低于正常
C、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
D、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和血细胞比容低于正常
E、循环血液量较正常者减少
13、关于胃肠外补充营养的适应证中不包括A、高位小肠瘘
B、恶性肿瘤化疗期呕吐
C、大面积烧伤
D、贫血
E、坏死性胰腺炎
二、A3/A4
1、老年男性患者,近2月来感头晕乏力,心悸不适来院检查;查体:贫血貌,皮肤干燥,指甲脆裂。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肝脾不大。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70g/L,网织红细胞计数0.,血片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改变,血清铁6.2μmol/L,总铁结合力92μmol/L,粪便检查钩虫卵(+)1、该病病因治疗最主要的措施应是
A、驱钩虫
B、口服铁剂
C、注射铁剂
D、口服维生素C
E、进食含铁量高的饮食
2、该患者采用铁剂治疗,显示疗效最早的指标是
A、血红蛋白上升
B、网织红细胞增高
C、红细胞计数升高
D、红细胞平均体积增大
E、血清铁上升
3、本病铁剂治疗的最终目的是使
A、血常规恢复正常
B、红细胞形态恢复正常
C、血清铁恢复正常
D、总铁结合力恢复正常
E、补足贮存铁
第二单元缺铁性贫血一、A1
1、铁的贮存有两种形式,为铁蛋白和A、血红蛋白铁
B、肌红蛋白铁
C、转铁蛋白结合的铁
D、乳铁蛋白结合的铁
E、含铁血黄素
2、正常人铁的吸收最主要部位是A、胃
B、十二指肠
C、空肠下段
D、回肠
E、结肠
3、关于铁的代谢,下列哪项描述正确A、食物中的铁以二价铁为主
B、肠黏膜吸收的铁为二价铁
C、转铁蛋白结合的铁为二价铁
D、体内铁蛋白中结合的铁为二价铁
E、血红蛋白中的铁为三价铁
4、关于铁的代谢,下列哪项描述正确A、食物中的铁以二价铁为主
B、肠黏膜吸收的铁为二价铁
C、转铁蛋白结合的铁为二价铁
D、体内铁蛋白中结合的铁为二价铁
E、血红蛋白中的铁为三价铁
5、正常人铁的吸收最主要部位是A、胃
B、十二指肠
C、空肠下段
D、回肠
E、结肠
6、铁的贮存有两种形式,为铁蛋白和A、血红蛋白铁
B、肌红蛋白铁
C、转铁蛋白结合的铁
D、乳铁蛋白结合的铁
E、含铁血黄素
7、下列因素最易导致缺铁性贫血的是A、慢性胃炎
B、慢性肝炎
C、慢性溶血
D、慢性感染
E、慢性失血
8、成人男性患者,半年前诊断为消化性溃疡,近几周感头晕,乏力,面色苍白;实验室检查:Hb80g/L,粪潜血试验(+)细胞形态学分类提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查体时不可能出现的表现是A、皮肤干燥,毛发干燥易脱落
B、行走不稳,深感觉减退
C、口腔炎,舌乳头萎缩
D、指甲变脆,变平或匙状甲
E、心尖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9、属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是A、肝脾肿大
B、淋巴结肿大
C、共济失调
D、指甲变薄变脆
E、胸骨压痛
10、下述符合缺铁性贫血特点的是A、RBC减少比Hb减少明显
B、粒细胞分叶多
C、MCH32pg
D、红细胞中央淡染区大
E、粒细胞左移
11、老年男性患者,既往有痔疮病史,近日来自觉头晕乏力,查体配合,贫血貌,有反甲,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率次/分,肝脾肋下未触及。血常规Hb79g/L,RBC2.82×/L,MCV78fl,WBC5.0×/L,血小板×/L,首先考虑A、缺铁性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海洋性贫血
D、巨幼细胞贫血
E、溶血性贫血
12、Hb比RBC降低更明显A、巨幼细胞贫血
B、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生理性贫血
13、老年男性,近3周来感头晕、乏力。查体未见明显异常,既往体健;实验室检查Hb60g/L,RBC3.0×/L,WBC8.2×/L,Plt×/L,外周血涂片见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扩大。为寻找贫血的病因,优先考虑以下哪项检查A、腹部B超
B、血清铁蛋白
C、尿常规
D、大便隐血
E、骨髓检查
14、符合缺铁性贫血特点的是A、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降低、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B、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升高、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C、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正常、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D、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升高、转铁蛋白饱和度正常
E、血清铁正常、总铁结合力升高、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15、下列不符合缺铁性贫血特点的是A、平均红细胞体积减低
B、血清铁减低
C、血清铁蛋白减低
D、总铁结合力减低
E、转铁蛋白饱和度减低
16、诊断缺铁最肯定的依据是A、慢性失血史
B、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C、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D、血清铁降低
E、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
17、某缺铁性贫血的患者口服铁剂2月余,复查血红蛋白已正常,此时你建议患者仍需口服铁剂A、3~7天
B、1~2周
C、3~4周
D、4~6个月
E、6个月~1年
18、缺铁性贫血口服铁剂治疗后,最早开始升高的检查项是A、网织红细胞
B、血红蛋白
C、MCV
D、MCH
E、MCHC
19、女性,56岁,2年前诊断为慢性胃炎,近2周来感乏力、头晕、心悸,查血红蛋白65g/L,白细胞6.0×/L,血小板×/L,骨髓象:有核红细胞呈“核幼浆老”现象,治疗首选A、肌注维生素B12
B、口服铁剂
C、输血
D、脾切除
E、口服叶酸
20、缺铁性贫血的治疗中错误的是A、口服铁剂宜从小剂量开始,饭后服
B、铁剂宜加服维生素C
C、铁剂不宜与浓茶同服
D、口服铁剂后二周血红蛋白上升
E、血红蛋白上升至正常后,停服铁剂
21、缺铁性贫血采用铁剂治疗,观察疗效最早的参考指标是A、血红蛋白上升
B、网织红细胞增高
C、面色红润
D、血清铁恢复正常
E、红细胞平均体积增大
22、缺铁性贫血A、贫血、网织红细胞20%,Coombs试验(+)
B、贫血、黄疸,Ham试验(+)
C、贫血、网织红细胞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减少
D、贫血、红细胞体积小,成熟红细胞苍白区扩大
E、贫血、红细胞体积正常,末稍血原始粒细胞40%
23、缺铁性贫血的改变顺序是A、低血清铁→骨髓贮存铁减少→贫血
B、低血清铁→贫血→骨髓贮存铁减少
C、骨髓贮存铁减少→贫血→低血清铁
D、贫血→骨髓贮存铁减少→低血清铁
E、骨髓贮存铁减少→低血清铁→贫血
24、下列哪项结果诊断缺铁性贫血最有意义A、红细胞平均体积降低
B、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降低
C、红细胞平均直径变小
D、血清铁降低
E、骨髓象幼红细胞增生活跃
25、关于缺铁性贫血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A、是贫血中最常见的类型,青壮年妇女尤多见
B、体内红细胞更新所释放出的铁80%重新参与合成血红蛋白
C、当血红蛋白降低不明显时,血清铁减低是早期诊断缺铁性贫血诊断依据
D、本病的治疗,铁剂继续服至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即可停药
E、是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26、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主要目的是A、血红蛋白恢复正常
B、血清铁水平恢复正常
C、补足贮存铁
D、红细胞水平恢复正常
E、血清铁和总铁结合力均恢复正常
二、A2
1、女性,27岁。贫血1年半HB70g/L,RBC2.9×/L,网织红细胞2.6%,白细胞、血小板正常。经用铁剂治疗7天后,血红蛋白未上升,网织红细胞4.2%,最可能的诊断是A、溶血性贫血
B、地中海贫血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缺铁性贫血
E、巨幼细胞性贫血
2、女性,34岁。月经过多2年,HGB70g/L,WBC7.0×/L,PLT×/L,网织红细胞0.,血涂片可见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扩大。下列对辅助诊断没有意义的是A、51铬红细胞半衰期测定
B、骨髓铁染色检查
C、血清铁测定
D、总铁结合力测定
E、血清铁蛋白测定
3、男性,10岁,食蚕豆后急性起病,表现为头痛、高热、面色苍白,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70g/L,网织红细胞0.15,尿胆原阳性,胆红素阴性.对明确诊断最重要的检查是A、血总胆红素测定
B、酸化血清溶血试验
C、抗人球蛋白试验
D、骨髓检查
E、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
4、农民,30岁,头昏乏力,粪中钩虫卵(+++),血红蛋白60g/L,治疗应是A、驱钩虫
B、驱钩虫+口服铁剂
C、驱钩虫+注射右旋糖酐铁
D、输血+注射右旋糖酐铁
E、口服叶酸或注射维生素B12
5、女,24岁,贫血1年,血红蛋白80g/L,红细胞3.0×/L,网织红细胞0.7%,白细胞、血小板正常,经用铁剂治疗7天后,血红蛋白不增,网织红细胞4.3%,最可能的诊断是A、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D、溶血性贫血
E、以上都不是
6、女性,18岁,1年来逐渐面色苍白、乏力,检查,血红蛋白50g/L,白细胞5.0×/L,血清铁4μg/L,最可能的诊断是A、感染性贫血
B、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C、缺铁性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溶血性贫血
7、男,25岁,半年来苍白无力,血红蛋白70g/L,白细胞、血小板正常,血清铁μg/L,骨髓铁阴性,诊断缺铁性贫血,经口服铁剂治疗3周后无效,其原因除哪一项外,余均有可能A、诊断不正确
B、未按医嘱服药
C、胃肠吸收障碍
D、出血未止
E、存在干扰铁利用的因素
8、女,32岁,曾因溃疡病在5年前行手术治疗,近2个月痔疮出血,头晕,心悸,RBC3.0×/L,HB75g/L,WBC5×/L,血小板×/L,网织红细胞0.7%,骨髓增生活跃,红系占25.5%中幼红增多明显,胞浆蓝而少。血清铁7.0μmol/L。此病例可能是A、缺铁性贫血
B、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溶血性贫血
E、急性失血性贫血
9、贫血病人,血红蛋白50g/L,血细胞比容20%,白细胞4.8×/L,网织红细胞2%,红细胞平均体积66fl,MCHC(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24%,血小板×/L。最可能诊断是A、甲状腺功能减退所致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D、缺铁性贫血
E、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10、一贫血女患者,34岁,妊娠6个月。既往月经过多,查血红蛋白75g/L,红细胞3.3×/L,网织红细胞2%,血清铁46μg/L,总铁结合力μg/L,血清总胆红素2.0pmol/L,最大可能诊断A、失血性贫血
B、妊娠期巨幼红细胞贫血
C、缺铁性贫血
D、溶血性贫血
E、铁幼粒细胞性贫血
11、男,35岁胃区常隐痛3年与饮食有关,间有黑便,检查:血红蛋白75g/L,红细胞3.1×/L,白细胞5.9×/L,血小板×/L,患者贫血最大可能是以下哪种A、营养不良性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慢性肝病贫血
D、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E、溶血性贫血
12、青年,女性,农民,头昏,心悸,颜面苍白5年,并感吞咽困难,血红蛋白45g/L,红细胞2.0×/L,白细胞及血小板正常,血片见红细胞大小不均,以小细胞为主,中心染色过浅,首选抗贫血制剂为A、维生素B
B、叶酸
C、口服铁剂
D、雄激素
E、泼尼松
三、B
1、A.切脾术B.糖皮质激素C.雄激素D.右旋糖酐铁注射E.输血1、用于胃切除后引起的缺铁性贫血
ABCDE
2、用于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ABCDE
3、用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
ABCDE
2、A.贫血、网织红细胞20%,Coombs试验(+)B.贫血、黄疸,Ham试验(+)C.贫血、网织红细胞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减少D.贫血、红细胞体积小,成熟红细胞苍白区扩大E.贫血、红细胞体积正常,末梢血原始粒细胞40%1、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ABCDE
2、缺铁性贫血
ABCDE
第三单元再生障碍性贫血一、A1
1、慢性再障的治疗首选A、丙酸睾酮肌内注射
B、造血干细胞移植
C、口服叶酸片
D、抗胸腺球蛋白
E、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口服
2、下列哪种贫血可进行骨髓移植治疗A、巨幼细胞性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D、慢性病贫血
E、缺铁性贫血
3、下列哪项是引起继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较常见的病因A、药物及化学物质
B、物理因素
C、病毒感染
D、细菌感染
E、营养因素
4、下列关于骨髓增生异常叙述正确的是A、以病态造血,高风险向急性白血病转化为特征
B、仅有一系细胞减少
C、80%为儿童发病
D、RA和RAS一般是出血和感染为主
E、全血细胞减少多为粒-单核系减少
5、体外集落培养科出现“流产”的是A、MDS
B、AA
C、PNH
D、CML
E、HA
6、骨髓增生异常的治疗除了A、对于贫血的可输注红洗白和血小板
B、雄激素、造血的生长因子治疗
C、应用诱导的分化剂
D、对于脏器功能良好的不考虑是联合化疗
E、异基因是造血干细胞的移植
7、骨髓增生异常包括哪些除了A、RA
B、CMML
C、RAS
D、RAEB
E、AML
8、最容易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药物A、氯霉素
B、磺胺嘧啶
C、环磷酰胺
D、保泰松
E、他巴唑(甲巯咪唑)
9、再障的病理改变哪项是正确的A、全身红髓容量增多
B、呈离心性损害
C、组织切片可见造血细胞每平方毫米的数目减少
D、全身淋巴组织轻度增生
E、超微结构无明显异常
10、下列哪项不符合再障A、发热、贫血、出血倾向
B、骨髓增生低下
C、红系、白系、血小板有二系以上减少
D、无淋巴结肿大
E、偶见局灶巨核细胞增多
11、下列哪种疾病,骨髓巨核细胞减少A、血友病
B、缺铁性贫血
C、ITP
D、急慢性再障
E、巨幼细胞贫血
12、再障下列哪项不正确A、骨髓增生低下
B、铁剂、叶酸治疗无效
C、浆细胞、单核、淋巴细胞等非造血细胞增多
D、巨核细胞数量减少
E、重型病例,贫血、感染、出血较轻
二、A2
1、患者,男,45岁。5年前被确诊为再障,经治疗基本痊愈。一天前因受凉导致感冒发热,服用阿司匹林一个小时后感觉剧烈腹痛,恶心呕吐,腰背酸痛,次晨尿色加深,似浓茶色。血象:RBC2.3×/L,Hb70g/L,WBC4.1×/L,中性粒细胞0.45,淋巴细胞0.55,血小板60×/L,网织红细胞0.,为明确诊断,应进一步做哪种试验检查A、尿常规检查
B、粪常规检查
C、骨髓象检查
D、酸溶血试验
E、抗人球蛋白试验
2、患者,男,22岁。面色苍白、乏力3个月。体格检查:皮肤可见散在性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胸骨无压痛,肝脾未触及。血象:RBC2.0×/L,Hb60g/L;WBC3.6×/L,中性粒细胞0.30,淋巴细胞0.70,血小板30×/L,网织红细胞0.。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巨幼细胞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普通型)
E、再生障碍性贫血(重型)
3、年轻女性患者,因有严重出血倾向入院,查体合作,肝、脾、淋巴结不大、胸骨无压痛。化验:Hb40g/L,WBC2.0×/L,BPC15×/L。骨髓增生极度减低,全片未见巨核细胞。诊断首先考虑A、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B、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C、急性白血病
D、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E、过敏性紫癜
4、男性,24岁,近三个月来感乏力,面色苍白,近一周来反复鼻出血。查体:贫血面容,肝脾未及。血红蛋白70g/L,白细胞3.5×/L。血小板2.5×/L,骨髓细胞增生低下,巨核细胞明显减少。首选治疗为A、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B、DA方案
C、长春新碱
D、一叶秋碱
E、雄激素
5、女性,20岁,因皮肤紫癜1个月,高热、口腔黏膜血泡,牙龈出血不止2天住院,肝、脾、淋巴结不大、胸骨无压痛。化验:HB40g/L,WBC12.0×/L,RBC15×/L,骨髓增生极度减低,全片未见巨核细胞,诊断首先考虑A、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B、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C、急性白血病
D、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E、过敏性紫癜
6、女,29岁,贫血病史1年,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肝脾未触及,血象呈现全血细胞减少,若诊断再障,哪项意义最大A、网织红细胞减少
B、骨髓增生低下,造血细胞减少
C、骨髓非造血细胞增多,NAP增加
D、铁粒幼细胞消失
E、巨核细胞增多
7、男,28岁,头晕乏力1年半,皮肤散在出血点。血象:Hb65g/L,RBC2.0×/L,WBC1.8×/L,血小板35×/L,白细胞分类:淋巴细胞80%,中性分类20%,骨髓增生低下,诊断A、骨髓纤维化
B、慢性再障
C、急性再障
D、脾功亢进
E、白血病
8、男性,24岁,近3个月来感乏力,面色苍白,近1周来反复鼻出血,查体:贫血面容,肝脾未及。血红蛋白70g/L,白细胞3.5×/L。血小板25×/L,骨髓细胞增生低下,巨核细胞明显减少,首选治疗为A、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B、DA方案
C、长春新碱
D、一叶秋碱
E、雄激素
9、男,19岁,头晕、乏力3个月,HB58g/L,WBC3.8×/L,PLT50×/L,胸骨穿刺有核细胞增生活跃,各系细胞形态正常,需再做哪项检查A、髂骨穿刺
B、脊髓穿刺
C、复查血常规
D、骨髓染色
E、红细胞铁染色
10、女,32岁,月经增多伴发热2周,Hb50g/L。WBC3.2×/L,血小板30×/L,骨髓象呈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细胞比为:1,该病诊断A、急性白血病早期
B、慢性再障
C、急性ITP伴缺铁性贫血
D、类白血病反应
E、粒细胞缺乏症早期
11、女,19岁,再障病1年,Hb60g/L,WBC3×/L,血小板40×/L。治疗该患的贫血,应选A、铁剂
B、叶酸
C、丙酸睾丸酮
D、可的松或脾切除
E、氯化钴和一叶秋碱
12、女,28岁,牙龈出血,乏力,头昏3个月,贫血外观,浅表淋巴结及肝脾不大,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增生低下,巨核细胞未见,淋巴细胞相对增多,治疗中错误的是A、异体骨髓移植最有效
B、雄激素可损害肝功能
C、避免使用皮质激素
D、脾切除对部分病人可能有效
E、反复输血可致铁负荷过量
三、B
1、A.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B.缺铁性贫血C.再生障碍性贫血D.巨幼细胞性贫血E.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外周血象三系细胞减少,Ham试验阴性
ABCDE
2、红细胞代偿增生,Coombs试验阳性
ABCDE
第四单元白血病一、A1
1、慢粒白血病下列哪项错误A、晚期骨髓内纤维组织增多
B、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慢性期增多急性期下降
C、骨髓中原始细胞10%,而以中晚幼粒细胞为主
D、血清维生素B12浓度增高
E、周围血中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增多
2、年轻女性,低热伴鼻出血2周。查体:贫血貌,脾肋下4cm,胸骨压痛(+),血红蛋白70g/L,白细胞0×/L,血小板40×/L,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细胞占0.62,为进一步诊断,应首选的检查是A、染色体核型分析
B、细胞化学染色
C、血清铁测定
D、血细菌培养
E、抗血小板抗体检测
3、有关白血病的叙述,错误的是A、Ph染色体仅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无Auer小体
C、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减低
D、急性粒细胞白血病过氧化物酶染色阳性
E、红白血病幼红细胞糖原染色呈强阳性
4、使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达到血液学缓解的首选药物是A、白消安
B、羟基脲
C、靛玉红
D、α干扰素
E、环磷酰胺
5、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类白血病反应最主要的区别是A、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高
B、外周血可见中幼粒、晚幼粒细胞
C、脾大
D、Ph染色体阳性
E、骨髓检查粒细胞增生活跃
6、白血病常见死亡原因A、颅内出血
B、肝脏出血
C、皮肤黏膜出血
D、全身各器官出血
E、齿龈及其他实质器官出血
7、白血病贫血的特点A、首发表现,进行性加重
B、首发表现,但不会加重
C、缓慢出现,进行性加重
D、缓慢出现,不会加重
E、继发于出血后表现
8、白血病急者常以哪些表现为主A、高热、感染、出血
B、贫血、感染、出血
C、皮肤紫癜、高热、感染
D、贫血、皮肤紫癜
E、出血、贫血、
二、A2
1、男性,45岁,一年前开始乏力、消瘦,曾检查发现脾大,仅服过中药,未系统检查。近一周来出现发热伴皮肤出血点,双颈部各触及一个2cm×1.5cm大小淋巴结,无压痛,胸骨压痛(+),心肺检查未见异常,肝肋下2.5cm,脾肋下平脐,腹腔积液征(-),骨髓中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达80%,最可能的诊断是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慢性肝病合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淋变
D、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淋变
E、肝硬化合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2、患者,男性,28岁,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经VLDP方案治疗后完全缓解,下一步最佳的治疗方法是A、自身骨髓移植
B、自身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C、异基因骨髓移植
D、观察
E、行巩固和强化治疗
3、女性,45岁。诊断ANLL-M1。外周血白细胞×/L,采用DA方案化疗后出现无尿,BUN47mmol/L,Crμmol/L。应考虑A、化疗药对肾脏的毒性
B、白血病化疗反应
C、白血病并肾功能衰竭
D、白血病肾脏浸润
E、白血病并尿酸性肾病、肾功能不全
4、女性,27岁,头晕、乏力、皮下淤血半月,外周血WBC60×/L,可见大量幼稚细胞,下列检查结果中有助于诊断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是A、PAS染色阳性
B、NSE阳性,可被NaF抑制
C、铁染色阳性
D、POX及苏丹黑染色阳性
E、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动减低或隐性
5、男性,25岁。发热,牙龈出血,皮肤瘀点、瘀斑5天,胸骨压痛明显,肝脾不大。HGB70g/L,WBC50×/L,PLT20×/L,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原始细胞0.9,考虑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符合其特点是A、过氧化物酶阳性
B、可见Auer小体
C、非特异酯酶阳性
D、苏丹黑染色阴性
E、糖原PAS反映(+)或成块
6、男性,30岁,1周来发热伴皮肤出血点。化验血呈全血细胞减少,骨髓检查增生极度活跃,原始细胞占骨髓非红系有核细胞的40%,各阶段粒细胞占50%,各阶段单核细胞占30%,诊断急性白血病,其FAB分类的类型是A、M1
B、M2
C、M4
D、M5
E、M6
7、男性,30岁,1周来发热伴皮肤出血点。化验血全血细胞减少,骨髓检查增生极度活跃,骨髓中以早幼粒为主,原始细胞占NEC中50%,初步考虑为A、M1
B、M2
C、M3
D、M4
E、M5
8、男,16岁,出血、贫血、发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骨髓象原始细胞占90%,过氧化物酶(-),非特异性脂酶(-),诊断为A、急淋白血病
B、慢粒白血病
C、急粒白血病
D、慢淋白血病
E、淋巴瘤
9、男,60岁,黄疸、出血、发热,全血细胞减少,Coombs试验(+),骨髓增生活跃,POX(-),无Auer小体,血象以小淋巴细胞为主,易见破碎细胞,诊断为A、急淋白血病
B、急粒内血病
C、慢粒白血病
D、慢淋白血病
E、溶血性贫血
10、男,20岁,病史2周,发热及出血倾向,骨髓象原始细胞80%,过氧化物酶(++),Auer小体(+),最可能诊断为A、急淋白血病
B、急粒白血病
C、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D、红白血病
E、慢粒白血病急性变
11、男性,17岁,发热、皮肤紫癜、齿龈肿胀1个月,皮肤散在紫癜,淋巴结、肝脾肿大,白细胞42.0×/L,分类可见原始细胞;非特异性酯酶染色强阳性,能被NAF抑制,过氧化物酶染色弱阳性。最可能的诊断A、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B、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C、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D、类白血病反应
E、淋巴瘤
12、男,60岁,乏力、出汗4个月,颈部,腋下淋巴结肿大,无痛、无粘连,脾肋下1.5cm。血红蛋白g/L,白细胞80×/L,淋巴细胞占90%,该患可能诊断为A、慢粒白血病急性变
B、慢淋白血病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ITP
E、急性白血病
13、男,60岁,乏力、出汗4个月,颈部,腋下淋巴结肿大,无痛、无粘连,脾肋下1.5cm。血红蛋白g/L,白细胞80×/L,淋巴细胞占90%,该患可能诊断为A、慢粒白血病急性变
B、慢淋白血病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ITP
E、急性白血病
三、A3/A4
1、男,36岁,5天前发热、咽痛,应用抗生素治疗无效。颈部浅表淋巴结肿大,咽部充血,扁桃体Ⅱ度肿大,下肢少许淤斑。白细胞16.6×/L,原始细胞0.60,血红蛋白80g/l,血小板34×/L。1、体检中应特别注意的体征是
A、睑结膜苍白
B、胸骨压痛
C、浅表淋巴结肿大
D、皮肤出血点
E、心音杂音
2、最可能的诊断是
A、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B、缺铁性贫血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溶血性贫血
E、急性白血病
3、为明确诊断应做的检查是
A、血小板抗体
B、血清铁蛋白
C、骨髓扫描
D、淋巴结活检
E、骨髓涂片细胞学检查
2、男性,20岁,发热2周伴皮肤散在紫癜,颈部及腋下可触及4.0cm×1.0cm大小淋巴结5~6个,脾肋下3cm,血红蛋白85g/L,白细胞10×/L,血小板25×/L。4、对诊断帮助最大的检查
A、血细菌培养
B、白细胞分类
C、胸部X线片
D、骨髓象检查
E、血小板抗体测定
5、此患者在发热、头痛、呕吐第2日作脑脊液检查,最可能的发现为
A、脑脊液中性粒细胞增高
B、细菌培养阳性
C、脑脊液发现结核分枝杆菌
D、脑脊液蛋白量显著增高,糖定量减低
E、脑脊液白血病细胞增多
6、此患者在治疗3周后出现高热、头痛、呕吐,Kerning征(+),应采取治疗方案
A、应用广谱抗生素
B、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联合治疗
C、化疗+鞘内注射MTX
D、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头孢菌素
E、输血小板
3、23岁男性患者,因发热咽喉痛,皮肤散在瘀斑入院,肝脾肿大,血红蛋白55g/L,白细胞10.0×/L,血小板16×/L。骨髓增生活跃,幼稚细胞占80%,胞质有大小不等颗粒及成堆棒状小体,过氧化物酶染色强阳性。7、诊断考虑
A、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
E、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8、本患者临床容易出现
A、巨脾
B、DIC
C、严重感染
D、中枢神经系统受侵犯
E、牙龈肿胀
9、本患者治疗首选
A、DA方案
B、全反式维A酸
C、羟基脲
D、VP方案
E、骨髓移植
4、某中年男性患者,面色苍白、乏力2周,近2天来出现皮肤瘀斑,既往体健。化验血常规示:Hb75g/L,WBC2.5×/L,PLT8.0×/L。10、为明确诊断,最重要的检查是
A、白细胞分类
B、网织红细胞计数
C、骨髓象检查
D、骨髓干细胞培养
E、血生化指标
11、应进行的紧急治疗是
A、血小板成分输注
B、皮下注射G-CSF
C、皮下注射EPO
D、口服司坦唑醇
E、口服糖皮质激素
12、若诊断急性白血病,原始细胞胞质中可见呈棒状分布的Auer小体,最可能的白血病类型(FAB分类)是
A、M1型
B、M2型
C、M3型
D、M4型
E、M5型
四、B
1、A.原粒细胞占骨髓NEC的30%~89%,可见Auer小体B.红细胞大小不等,以小为主,中心淡染区扩大C.细胞中含粗大嗜天青颗粒,比例≥30%D.骨髓增生低下,造血细胞减少E.红细胞中有染色质小体1、再生障碍性贫血
ABCDE
2、缺铁性贫血
ABCDE
3、急粒白血病部分分化型
ABCDE
4、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ABCDE
第五单元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症一、A1
1、以下病因中,哪项不是通过生成减少所致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症的A、苯、二甲苯等
B、巨幼细胞贫血无效造血
C、病毒性肝炎等病毒感染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惰性白细胞综合征
2、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的粒细胞数为A、低于0.5×/L
B、低于1.0×/L
C、低于1.5×/L
D、低于2.0×/L
E、低于2.5×/L
3、白细胞减少患者的白细胞应低于A、2.0×/L
B、3.0×/L
C、4.0×/L
D、5.0×/L
E、6.0×/L
4、有关粒细胞缺乏症的治疗,下列错误的是A、有条件应置患者于“无菌室”中
B、有感染者用足量广谱抗生素
C、G-CSF疗效良好
D、轻症者要加以预防
E、严重者可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
5、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的缺乏症病因不正确的是A、细胞毒性药物
B、免疫因素
C、病毒感染
D、中性粒细胞破坏过多
E、脾功能正常
6、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程度为重度是A、≥1.0×/L
B、(0.5-1.0)×/L
C、<0.5×/L
D、≥2.0×/L
E、<0.8×/L
7、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的缺乏症的最常见的原因是A、细胞毒性药物/化学毒物,电离辐射
B、免疫因素
C、病毒感染
D、中性粒细胞破坏过多
E、非免疫因素
8、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指粒细胞计数绝对值低于A、0.5×/L
B、1×/L
C、1.5×/L
D、2×/L
E、2.5×/L
第六单元出血性疾病的概述一、A1
1、某患者从小身体就经常出现瘀斑瘀点的情况,甚至注射针剂都会出现渗血的情况,医院检查后,诊断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他询问自己学医的妹妹有关此疾病的一些问题,妹妹解释此疾病描述错误的是A、出血时间延长
B、凝血时间延长
C、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D、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E、外周血小板增多
2、患者,男性,18岁。挫伤后左膝关节逐渐肿大,关节腔抽出血性积液,下一步最重要的检查是A、血常规
B、BT
C、APTT
D、PT
E、PAIg
3、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为A、0.8~1.0
B、0.8~1.2
C、0.8~1.5
D、1.0~2.0
E、2.0~3.0
4、以下关于血小板计数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血小板计数正常参考值(~)×/L
B、血小板<×/L为血小板减少
C、血小板<50×/L时,轻度损伤可有皮肤紫癜,手术后可出血
D、血小板<20×/L时,可有自发出血
E、血小板>×/L为血小板增多
5、过敏性紫癜所致出血的机制A、遗传性血管壁功能异常
B、获得性血管壁功能异常
C、血小板减少
D、血小板增多
E、凝血异常
6、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的缺乏症病因不正确的是A、细胞毒性药物
B、免疫因素
C、病毒感染
D、中性粒细胞破坏过多
E、脾功能正常
7、正常止血决定于以下哪几个因素A、血小板的质和量及血管壁的正常
B、皮肤完整性和凝血因素的正常
C、血小板的质和量血管壁及凝血因素的正常
D、血小板的质和量正常,凝血因素正常
E、凝血因素正常,骨髓象正常,血小板质和量正常
8、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可见于下列疾病,但除了A、过敏性紫癜
B、维生素C缺乏症
C、血友病
D、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E、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二、A2
1、女,23岁,既往有出血倾向史,本次入院检查:出血时间延长,凝血时间正常,血小板×/L,血小板黏附率降低,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时间正常。父亲也有类似病史,考虑的诊断是A、血友病
B、血管性血友病
C、过敏性紫癜
D、维生素K缺乏
E、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2、男性,20岁,因关节痛来院就诊。査双下肢出现对称性成片状小出血点,尿常规发现血尿(+++),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A、肾血管畸形
B、肾下垂
C、肾绞痛
D、急性肾盂肾炎
E、过敏性紫癜肾炎
3、一出血患者。凝血酶时间延长,加甲苯胺蓝可以纠正,纤维蛋白原定量mg/dl可诊断为A、肝素血症
B、纤维蛋白原减少症
C、凝血酶原减少症
D、第Ⅷ因子缺乏症
E、第Ⅶ因子缺乏症
4、女,45岁,肝炎后肝硬化,甲亢,切脾前Hbg/L,WBC3.5×/L,PLT95×/L,骨髓三系明显增生,血浆凝血酶原时间30秒(对照13秒),APTT38秒(对照32秒)。纤维蛋白原2.8g/L,预防手术中出血应选用A、纤维蛋白原
B、浓缩血小板
C、冷冻血浆
D、浓缩红细胞
E、凝血酶原复合物浓缩剂
三、B
1、A.出血时间B.纤维蛋白原定量C.血块收缩试验D.3P试验E.血小板计数1、1)检查凝血功能的化验是
ABCDE
2、2)检查纤溶异常的化验是
ABCDE
2、A.止血环酸B.鱼精蛋白C.双嘧达莫(潘生丁)D.糖皮质激素E.维生素K3、用于抗血小板聚集
ABCDE
4、用于肝素血症
ABCDE
5、用于纤维蛋白溶解亢进
ABCDE
6、用于因子Ⅱ、Ⅶ、Ⅸ、Ⅹ缺乏
ABCDE
7、用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ABCDE
第七单元过敏性紫癜一、A1
1、过敏性紫癜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鉴别的关键点是A、发病年龄与性别不同
B、紫癜的部位、性质与特点不同
C、并发症不同
D、出、凝血的功能状态不同
E、血小板计数结果不同
2、血管壁功能异常所致的出血性疾病是A、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B、血友病
C、过敏性紫癜
D、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E、血小板增多
3、下列不符合腹型过敏性紫癜临床表现的是A、皮肤紫癜
B、恶心、呕吐
C、便秘
D、腹泻
E、便血
4、过敏性紫癜哪种类型最常见A、皮肤型
B、腹型
C、关节型
D、肾型
E、中枢神经系统受累
5、关于过敏性紫癜哪项是不正确的A、本病是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
B、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紫癜
C、儿童及青少年多见
D、肾型多出现于紫癜发生前
E、关节型多见于膝踝等大关节
二、A2
1、女,16岁,近3天双下肢伸侧出现紫癜,分批出现两侧对称、颜色鲜红,伴腹痛及关节痛,血小板×/L,WBC10×/L,Hbg/L,凝血时间正常,应首先考虑A、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B、过敏性紫癜
C、急性白血病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血友病
2、男,19岁,2日来出现皮肤紫癜,以下肢为主,两侧对称,颜色鲜红,高出皮肤表面,伴有关节痛及腹痛,应诊断为A、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B、过敏性紫癜
C、急性白血病
D、急性关节炎
E、急腹症
第八单元特发性血小板较少性紫癜一、A1
1、不是ITP患者脾脏切除的指征A、糖皮质激素治疗3~6周无效
B、发生激素依赖性
C、停药后复发者
D、需要大剂量激素(>15mg/d)维持者
E、血小板破坏主要在脾脏
2、下述ITP免疫抑制剂应用错误的是A、长春新碱每周静脉给药一次
B、长春新碱可连用4~6周
C、环磷酰胺每日口服50mg
D、硫唑嘌呤每日口服mg
E、硫唑嘌呤副作用较大使用不宜超过4天
3、ITP首选治疗是A、脾切除
B、大剂量丙种球蛋白
C、糖皮质激素
D、输浓缩血小板悬液
E、长春新碱
4、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有A、骨髓巨核细胞消失
B、凝血时间延长
C、血小板寿命缩短
D、网织红细胞绝对值降低
E、Coombs试验(+)
二、A2
1、患者,女性,22岁。近3个月来月经增多,因皮肤及牙龈间断出血来诊。体检:齿龈及皮肤瘀斑,肝脾未触及,胸骨无压痛。Hbg/L。骨髓示:巨核细胞明显增多,成熟型减少。最可能的诊断是A、慢性再障
B、急性再障
C、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D、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E、DIC
2、患者,女,20岁。月经血多、皮肤紫癜3个月。Hbg/L,WBC5.5×/L,血小板25×/L,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红两系比例及分布正常,巨核细胞75个,其中颗粒型0.70,裸核0.30,未见产板型巨核细胞。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A、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B、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D、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E、过敏性紫癜
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慢性型好发于A、儿童
B、青年男性
C、青年女性
D、老年男性
E、老年女性
4、关于急性型ITP致病机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体内免疫复合物与血小板膜的受体结合
B、血小板破坏过多
C、血小板抗原性发生改变
D、自身抗体形成
E、巨细胞生成血小板功能障碍
5、下述关于ITP病因和发病机制错误的一项是A、免疫因素致血小板生成或破坏过多
B、肝脾对血小板清除作用加强
C、雌激素抑制血小板生成
D、单核吞噬细胞对血小板清除增强
E、毛细血管脆性减弱
6、下列哪项不是急性型ITP的临床特点A、多见于儿童
B、发病前常有感染病史
C、多数病例不能自行缓解
D、皮肤黏膜出血表现
E、重者内脏出血
7、下述哪项不是ITP的诊断标准A、多次化验Plt减少
B、脾脏增大
C、骨髓巨细胞增多或正常
D、淋巴结肿大
E、波尼松治疗有效
8、关于ITP治疗下述错误的是A、血小板<10×/L时应紧急输注血小板
B、慢性型ITP首选免疫抑制剂
C、脾脏切除是有效方法
D、使用糖皮质激素
E、血浆置换
9、女,12岁,3周前曾“感冒”,近日突发皮肤及牙龈出血,体温37℃,肝脾不大,Hbg/L,WBC6×/L,PLT20×/L,骨髓增生活跃,巨核细胞全片50个,幼稚型30%。采用哪种治疗A、DA方案化疗
B、康力龙口服
C、脾切除
D、输新鲜血浆
E、糖皮质激素
10、女性,28岁,月经量多1年,近10日来经常鼻出血,脾肋下未及,血红蛋白90g/L,白细胞10×/L,血小板30×/L,骨髓检查:粒红细胞系增生旺盛,巨核细胞增多,伴有成熟障碍,应诊断为A、缺铁性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D、溶血性贫血
E、急性白血病
三、B
1、A.急性型ITPB.慢性型ITPC.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D.Jaccoud病E.缺铁性贫血1、多数出血表现较重
ABCDE
2、多数出血表现较轻
ABCDE
3、贫血程度与出血量不一致
ABCDE
2、A.自幼即有出血倾向,出血时间延长,血小板黏附性降低B.成人女性月经过多,出血时间延长,血小板数减少C.自幼外伤后关节肌肉出血,凝血时间延长D.儿童病毒感染后2周发现皮肤黏膜出血,血小板数减少,出血时间延长E.皮肤黏膜、出血伴有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血小板数减少4、慢性ITP
ABCDE
5、血管性血友病(vWD)
ABCDE
第九单元输血一、A1
1、与输入血液质量有关的早期输血反应为A、酸碱平衡失调
B、过敏反应
C、出血倾向
D、丙型肝炎
E、疟疾
2、输血后7~14天发生的输血并发症是A、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B、过敏反应
C、迟发性溶血反应
D、细菌污染反应
E、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
3、保证血液安全的前提和基础是A、无偿献血
B、血液检测
C、成分输血
D、自身输血
E、避免不必要的输血
4、血小板输血的适应证不正确的是A、血小板计数>50×/L,一般不需输注
B、血小板计数<l0×/L,应尽快输注血小板
C、血小板计数介于(10~50)×/L之间,应根据临床出血情况决定
D、外科手术前,血小板计数>×/L,一般不需输注
E、外科手术前,血小板计数<50×/L,应根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是否输注
5、下列关于输血适应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血容量减少15%(ml)以下的,无需输血
B、血容量减少15%~30%(~0ml)的,需要输注晶体液或胶体液
C、血容量减少30%~40%(0~ml)的,应输注晶体液和胶体液
D、血容量减少40%以上(>ml)的,应输注晶体液和胶体液
E、血容量减少40%以上(>ml)的,应输全血
6、输血是救治患者生命的重要医疗手段,为做好医疗服务,保证临床治疗效果,应当A、使用全血
B、满足患者及家属的输血要求
C、给所有手术患者输血
D、使用成分血
E、使用3天内采集的新鲜血
7、某机床工人因外伤急性失血ml,在积极抢救,止血,补足血容量,血压稳定的前提下,宜继续给患者输注A、悬浮红细胞
B、保存全血
C、洗涤红细胞
D、新鲜冰冻血浆
E、新鲜全血
8、大量出血时,最好及时输入A、红细胞混悬液
B、血浆增量剂
C、血浆
D、代血浆
E、全血
9、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LI)临床表现不正确的是A、急性发作
B、X线示双肺浸润
C、不存在循环超负荷
D、在输血期间或输血结束后<12小时发生
E、低氧血症,PaO2/FiO2<mmHg
10、以下关于输血不良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输血开始后24小时之内出现的为急性输血不良反应
B、导致细菌性反应的最常见是血小板
C、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症状和体征与AHTR相似,但通常较重
D、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常见原因为ABO不相容输血
E、循环超负荷容易发生于严重慢性贫血、心血管疾病、婴幼儿和老年患者
11、很少经输血传播的病原体是A、巨细胞病毒
B、脊髓灰质炎病毒
C、梅毒螺旋体
D、疟原虫
E、丙型肝炎病毒
12、引起输血发热反应最常见的原因是A、细菌污染
B、致热原
C、血型不合
D、红细胞破坏
E、过敏物质
13、输血早期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最常见原因是A、致敏物
B、白细胞凝集索
C、致热原
D、肝炎病毒
E、以上都不是
14、输血用血液常规检测已达到很高的水平,但仍存在传染病病原体漏检可能,漏检的主要原因是A、检测试剂质量差
B、病毒抗原性发生变异
C、检测的人为差错
D、被检血液处于检测的窗口期
E、检测质量控制不严格
15、治疗输血发热反应,下述哪项是错误的A、口服乙酰水杨酸
B、肌内注射异丙嗪
C、减慢输血速度
D、严重者暂停输血
E、静脉注射氯化钙
二、A2
1、—重型再障患者,拟行骨髓移植,自觉心慌闷气,皮肤紫癜,伴发热,需输血治疗,以输哪种血最佳A、全血输血
B、浓缩粒细胞输血
C、红细胞悬液输血
D、压积红细胞输血
E、去白细胞红细胞输血
2、某重度贫血患者,既往体健,无输血史。术前化验Hb56g/L,为纠正贫血A、输全血
B、输浓缩红细胞
C、输洗涤红细胞
D、输去白细胞的红细胞
E、输冷冻红细胞
3、某癌症患者,男,37岁,因长期接受化疗药物治疗,有多次多量输血史,1个月前在输血过程中曾出现发热反应,体温达39.5℃,经对症处理缓解。此次给予输血治疗,首选的血液制品是A、全血
B、辐照血液成分
C、浓缩红细胞
D、红细胞悬液
E、洗涤红细胞
4、患者,男,50岁。因消化性医院输血治疗,输血后全身出现荨麻疹,皮肤瘙痒等症,此次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备血应选用下列哪种制品A、保存全血
B、红细胞悬液(添加红细胞)
C、浓缩红细胞
D、洗涤红细胞
E、新鲜全血
5、男性患者,57岁,因胃癌进行化疗,近一周陆续出现皮肤瘀斑,时有鼻出血,体温38°C,血压/70mmHg,Hbg/L,WBC3.1×/L,血小板15×/L。此时医生应给予输注A、全血
B、新鲜全血
C、红细胞悬液
D、血小板
E、红细胞悬液和新鲜冰冻血浆
6、男性,47岁。因上消化道大出血入院手术治疗;术中输注红细胞悬液26单位,机采血小板2个治疗量,手术创面渗血不止。实验室检查:Hbg/L,血小板90×/L,凝血酶原时间(PT)为21s(正常对照为11~15s),血浆纤维蛋白原0.6g/L。此时应输注A、全血
B、红细胞悬液
C、浓缩血小板
D、新鲜冰冻血浆
E、浓缩白(粒)细胞
7、某肝硬化患者,肝功能试验显著异常,其中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增高,白蛋白/球蛋白比率倒置,为治疗低蛋白血症,首选的血液制品是A、全血
B、新鲜冰冻血浆
C、普通冰冻血浆
D、冷沉淀
E、白蛋白
8、年轻女性,外伤后急性失血15%,给予手术止血,并输注平衡盐溶液补足血容量;术后查体:P95次/分,BP/60mmHg。Hb80g/L。此时应采取的治疗措施是A、输注红细胞悬液1单位
B、输注红细胞悬液
C、输注全血0ml
D、输注血浆ml
E、暂不输血,继续观察
9、患者,女,29岁,因不慎从高处跌落导致脾破裂,入院手术治疗中抽吸腹腔游离血性液ml,血压90/60mmHg。下列处置中不合理的是A、快速输入等渗盐水
B、快速输入平衡盐溶液
C、输入右旋糖酐
D、应输ml全血
E、可全部用代血浆
10、某女性患者,行上肢骨折内固定取出手术,术中出血约ml。术后心率92次/分,呼吸19次/分,血压/70mmHg;血红蛋白g/L。在输血的问题上考虑A、输注晶体液补充血容量,原则上不输血
B、输全血ml补充丟失的失血量
C、输血浆和红细胞各ml代替丢失的全血
D、输红细胞悬液ml,不必输注全血
E、输血浆ml补充血容量,不必输注红细胞
11、女性患者,平素体健,因交通事故致骨盆骨折。查体:神清,反应稍迟钝,面色苍白,脉搏次/分,血压90/70mmHg,Hb70g/L。首选的治疗方案是输注A、全血
B、胶体液和全血
C、晶体液和全血
D、新鲜冰冻血浆和红细胞悬液
E、晶体液和红细胞悬液
12、女性患者,因长期慢性失血,患有贫血,要求输血治疗。患者呈贫血貌,血常规检查:RBC2.8×/L,Hb80g/L,血清总蛋白58g/L,白蛋白30g/L。正确的治疗方案是A、不给予输血
B、输注新鲜全血2单位
C、输注红细胞悬液2单位
D、输注新鲜冰冻血浆ml
E、输注冷沉淀10个单位
13、一位61岁男性患者,患慢性支气管炎伴肺气肿已10年,此次因主动脉瘤入院手术,手术中出血约0ml,手术中输液0ml,输红细胞悬液7单位。处置中以输液和红细胞为主,未输全血,其主要理由是A、全血宝贵,应节约用血
B、红细胞悬液黏性小,输注速度快
C、输全血容易引起发热性输血反应
D、输液加红细胞足以处置此手术出血,输大量全血容易导致循环超负荷
E、输全血传播病毒性疾病的危险相对较大
14、女,49岁,因子宫肌瘤、医院输注AB0同型全血两次,共ml,两次输血后均出现全身荨麻疹,且有广泛性皮肤瘙痒。此次入院准备作子宫切除需要输血,最好选择下列何种血制品A、保存全血
B、红细胞悬液(添加红细胞)
C、浓缩红细胞
D、洗涤红细胞
E、新鲜全血
15、女48岁,针刺麻醉下作胃大部切除术,输血ml后出现寒战,肌内注射异丙嗪25mg,继续输血,半小时后,体温39.7℃,血压70/60mmHg,脉搏次/分,发绀。意识不清,烦躁不安,可能原因是A、输血后出血倾向
B、发热反应
C、溶血反应
D、细菌污染反应
E、输血传染疟疾
16、男,40岁,肌间沟高位穿刺麻醉法行右上臂巨大瘤切除,分离肿瘤时出血较多,快速输入同型血ml,约半小时后病人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全身潮红,血压降至50/70mmHg。听诊支气管喘鸣音,可能原因是A、局麻药过敏
B、高压性气胸
C、失血性休克
D、输血细菌污染反应
E、输血过敏反应
17、给一术后病人输血10分钟,病人诉头痛、恶心、寒战、高热、呼吸困难、腰背部剧烈疼痛、心前区压迫感,血浆游离血红蛋白30mg/dl,应诊断为A、溶血反应
B、细菌污染反应
C、过敏反应
D、免疫反应
E、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学习要趁早,医考复习年前就要打好计划,做好准备,天道酬勤!
记得每天坚持听课三小时,坚持21天后,第22天习惯就养成了,主动复习比被动复习效果更好,我们一起努力,加油。今天开始学习,备考。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angshenxiachui.com/sczd/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