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肾下垂

有关儿童屈光不正的几个错误观念


眼视光学工作站

有关儿童屈光不正的几个错误观念

///////////////

屈光不正是指眼在调节静止的状态下,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系统折射作用后,不能在视网膜上结成清晰的物像,而在视网膜前或后方成像,它包括近视、远视及散光。屈光不正的患者需要配戴眼镜来获得清晰的视力。

●认为近视是可以在短时间内治愈的

辟谣:

一些家长在得知孩子近视之后,心里一时间不能接受,总希望孩子的近视度数能够消失。很多不法商家利用了家长的这种心理,声称某种方法或仪器可以在几个月内治好近视,导致很多家长上当受骗,已经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到我中心检查配镜,并抱怨之前花了几千元在所谓的康复中心进行了治疗,孩子的度数却不断增高。要知道,近视的防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防治儿童近视要从3、4岁的孩子做起,医院进行视力筛查,一旦发现屈光不正,就应进行相应治疗,并且定期复查。

●孩子太小不能散瞳,散瞳对眼睛有害

辟谣:

许多家长不同意给孩子进行散瞳验光,理由是担心药水对眼睛有伤害。其实这种心理完全是不必要的。之所以要给儿童及青少年进行散瞳验光是为了麻痹睫状肌,排除调节因素,从而更明确的判断近视的度数以及是否假性近视。散瞳后的不适感都是暂时的,一段时间后都可自行恢复,并不会对孩子的眼睛造成伤害。其实睫状肌麻痹滴眼液也是近视的一类防治药物,其主要作用于调节性近视(假性近视)或混合性近视的治疗及控制。因此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散瞳验光都不会对孩子的眼睛造成伤害。

●孩子太小不能戴眼镜,眼睛会越戴越坏

辟谣:

如果孩子的眼睛有屈光不正,光线不能在视网膜上聚焦,则物像模糊不清,导致视觉发育迟滞,形成屈光不正性弱视。戴眼镜的目的就是让光线重新聚焦在视网膜上,使其得到一个清晰的物像刺激,促进视觉正常发育,提高视力。另外,对有些远视眼引起的内斜视,正确戴眼镜,还能起到部分或完全矫治作用。

●认为戴了眼镜后度数加深会变快

辟谣:

这种观念是错误的。真性的近视可分为轴性近视与屈光性近视。轴性近视通俗来说就是眼球长度增长,而屈光性近视多是由角膜屈光的改变造成的,二者均为眼球生理性结构发生改变。孩子出生时眼球是个扁椭圆形,随着身高的增长,眼轴也同时在增长,所以孩子一旦发生近视,度数的增长是不可避免的。目前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对近视进行矫正:1、配戴框架眼镜,最主要目的就是矫正屈光不正,让眼睛时刻能保持看的清晰的状态,防止孩子发生调节痉挛,视疲劳等情况从而防止近视加深过快。2、配戴角膜塑形镜,通过镜片的机械压迫作用、眼睑按摩作用和液压作用机制,使角膜中央区逐渐变平坦,旁中央区角膜渐变陡峭,从而改变角膜的屈光度,在短期内达到降低近视度数的效果,长期可控制近视度数的加深。

●电脑验光准确,儿童验光应该用电脑

辟谣:

电脑验光需要患者有很好的注视能力,并且要有一定的认知和表达能力来验证验光结果的准确性。不会认视力表的幼儿、斜视弱视的孩子需要准确可靠的验光结果,才能得出正确合理的治疗方案。因此,儿童验光只能用客观的视网膜检影法。这种方法不需要患者的判断和表达,任何年龄的孩子都能得出准确的结果。

●认医院复查了

辟谣:

部分家长在给孩子配完眼镜后,医院检查了。临床实践证明,儿童的视觉神经系统出生后处在不断发展变化,逐渐趋于成熟即”正视化”的过程。因此,孩子的视力状态和度数的变化也是随之发生的,并不是一副眼镜就“万事大吉”。在孩子8岁之前最好能3个月进行一次复查,8-15岁半年复查一次,15岁之后一年至少检查一次。对于没有近视的孩子,家长也不可掉以轻心,医院检查眼睛,以便于早期发现、控制近视的发生。

-THEEND-

编辑

眼视光学工作站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侵权24小时内删除

欢迎分享转发至朋友圈

喜欢本文,请长按上方赞赏码,感谢支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angshenxiachui.com/scby/496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