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个朋友和我说,他以前对医生这个职业没有什么概念,以为医生只会让病人做检查,开药。
我说,是什么事让你改变了想法。
他说,不久前,他丈母娘胃疼,就去药店开药,想着吃点胃疼的药就会好。那个药店开药的是个老医师,听说我丈母娘想开胃药,问她是不是双肩下沉,而且不给开药,医院看看心脏。
我丈母娘一听老医师很严肃,症状也被他说中了,确实感觉双肩很重,就医院看了。一检查,好家伙,冠心病,医院躺着嘛。
我问他现在情况如何,他说问题不大了,好在就医及时,这不买了东西去看望老医师么。我说是要好好感谢人家。
回来后,想了很多,觉得有必要写点东西。
中医里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叫做辨证论治。可以具体分为两种,就是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同病异治,就是同一种病,出现了不同的证候,要用不同的方法治疗。
比方说,便秘,大人、小孩、男、女都会犯的一种常见病。
产妇,如果是因为手术后,气血不足,肠道得不到气血润养,导致的便秘,要吃归脾丸,补充气血。
老人,如果说是,有胸腹胀满、肠胃积热的情况,要吃麻仁润肠
小孩,通常是吃得太多,消化不良,导致的便秘,就要吃积实导滞丸。
所以,同一种病,因为发病病人的原因、年龄、体质的不同,治疗的方法也会不一样。
异病同治,就是不同的病出现了相同的证候,治疗的方法是一样的。
比方说,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是三种不同器官的病变,但是呢,他们都表现为“中气下陷”,就是器官位置相对下移,所以都可以采用“补中益气”的治疗方法,比方说补中益气丸、补中益气汤等。
就像我朋友长辈的情况,心脏病,却变现为胃疼,就是同病异症——同病异治的一种情况。
好在那位老医师既有医术,又有医德,几句话语,便救了一个人的性命。
这是件大好事,却反应出一件大坏事。
是人便生过几次病,生过病了,便有了经验,俗话久病成医便是这个理。所以,得了经验,有些人便以为自己懂了,便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这是其一,这些人由得他们去了,只是自食其果。
但,有些医者看了几本医书,当了几年大夫,以为自己也懂了,就不再学习了,对待病人不再小心翼翼了,只用经验,不用脑子了,这是害人害己。
这事件让我朋友对医生改观,正是因为像这位老医师这样的医生越来越少了。对有些医生来说,仪器就是他们的脑子。
但这也不能全怪在医生身上,这个社会让医生不敢说话、不敢离开仪器。
心茫然。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angshenxiachui.com/scby/9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