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肾下垂

一例双肺动脉栓塞置管溶栓的治疗


肺动脉栓塞是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的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包括肺血栓栓塞、羊水栓塞、空气栓塞和脂肪栓塞综合征。肺血栓栓塞(pulmonarythromboembolism,肺动脉栓塞)是指血栓栓子进入肺循环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的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综合征,是最常见的肺栓塞类型,通常所称的肺栓塞即指肺血栓栓塞。

肺动脉发生栓塞后,若其支配区的肺组织因血流受阻或中断而发生坏死,称为肺梗死,由于肺组织的多重供血机制,肺栓塞中仅约不足15%发生肺梗死。

引起肺动脉栓塞的血栓主要来源于深静脉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肺动脉栓塞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thromboembolism,VTE)。

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诊断的关键是提高诊断意识,对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气促、晕厥等症状的患者、特别是具有危险因素者,应考虑PET的可能性,如患者同时伴有单侧或双侧不对称性下肢肿胀,则PET的可能性极大,应及时进行相应检查。确诊方法包括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CT-PA、MRPA和肺动脉造影。血浆D-二聚体仅有排除诊断的意义。对PET患者均应进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检查,以明确血栓来源。

下面简单介绍一例我科对一位高龄肺动脉栓塞的治疗

患者,男,75岁,因反复胸闷、气喘一周入院,患者一周前开始出现反复胸闷、气喘,多在活动时出现,休息可稍缓解,伴心慌,无明显胸痛及肩背部反射痛,无咳嗽、咳痰及咯血,无发热,无恶心、呕吐,无双下肢水肿,无咳嗽、咳痰及咯血等,开始患者未予重视,后因上述不适较前加重,医院,予以输液治疗(具体不详),输液治疗后,患者自觉胸闷、气喘无明显缓解,病程中患者无新冠肺炎疫区接触史,无意识障碍,无四肢抽搐,无返酸、嗳气,无头晕、黑曚,无咳嗽、咳痰等,大小便基本正常,饮食睡眠一般,近期体重无明显改变。既往:患者一般情况可,一月前曾因左下肢骨折就诊我院,并行手术治疗(具体不详),术后左下肢反复肿胀长期卧床,体格检查:T:36.6℃P:97次/分R:18次/分BP:/84mmHg,查体:双肺呼吸音粗,两肺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心界稍扩大,心率97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无压痛及反跳痛,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左下肢轻中度水肿,双侧巴氏征(-)。辅检:床边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前间壁异常Q波、前壁ST段抬高、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T波变化。吸氧下氧饱和度为90%左右。

入院查主动脉肺动脉CTA:入院查肺动脉主动脉CTA:

我科急会诊后转入我科,完善检查,无禁忌症下予以急诊行“左下肢静脉造影+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肺动脉造影+肺动脉置管溶术”

术中情况

左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

肺动脉造影

肺动脉

术后记录:

手术方式: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手术等级:IV手术时间:年07月10日手术部位:下肢及肺动脉

手术简要经过术中见:患者于今天在DSA下行左下肢及髂静脉造影+滤器置入+肺动脉造影+置管溶栓术,平卧位,于左足背静脉留置静脉留置针后,予以造影剂总量60ml,每秒2.5ml应用高压注射器行左下肢及髂静脉造影,造影提示:左股浅静脉远端及腘静脉已远可见血栓形成,决定滤器植入术,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1%利多卡因右腹股沟局部浸润麻醉,Seldinger穿刺法穿刺右股静脉,导入6F鞘管,导入5F“猪尾管”,行下腔静脉造影,明确肾静脉开口位置,交换输送鞘管,将导引鞘与输送鞘管连接,推送钢缆,将滤器推送至肾静脉开口下1.5cm处,释放滤器,见位置及膨胀良好,造影后未见异常,单弯配合导丝顺利进入肺动脉,猪尾巴造影提示左肺动脉及右下肺动脉可见充盈缺损,决定置管溶栓,退出输送鞘管穿刺点予加压包扎,术后予尿激酶和肝素治疗。

术后生命体征平稳,胸闷症状明显好转,吸氧下氧饱和度为97%左右

术后置管溶栓四天,全身溶栓四天

复查肺动脉主动脉CTA

患者目前无胸闷,不吸氧,氧饱和度为99%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angshenxiachui.com/scwh/443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