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肾下垂

浅谈老十针


老十针与腹部腧穴应用-所谓“金针”,其实有这么几位比较有名的大夫,比如沪上的金针黄石屏,极其门人方慎安,黄的再传蜀中叶心清先生,北京较有名的大概就是胡荫培和王乐亭二位了。所谓“金针王乐亭”,是以六寸金针曲池透臂臑治疗“鼠疮脖子”(即颈淋巴结核)而闻名的,其实刺针法另有许多别的用途,此文着重介绍“老十针”的一些应用。歌曰:-气海天枢与三脘--,足三里穴与内关-调理胃肠老十针-,气血充合保平安-老十针穴位组成:上脘中脘下脘气海天枢内关足三里-。《金针王乐亭》书中的“老十针”加减变化:-1、去上脘、下脘加章门-2、加关元、三阴交-3、加内庭-4、去上脘、下脘、内关,加关元、曲骨、三阴交-至于方义和王老临床应用经验请参阅原书,此文以介绍应用经验为主,对原文只照录参照不过多赘述。-两种“新老十针”-高立山先生所谓胃十针与老十针取穴相同,后有人将足三里改为公孙穴,取其与内关八脉交会相配之意,天津胡光老师将老十针加右日月以加强疏肝利胆之用。另据《金针再传》以肝俞、胆俞、脾俞、胃俞、大肠俞为背部老十针,可供参考。-老十针应用经验-1、老十针的取穴研究-(1)腹四门:-老十针中中脘、气海、天枢为常用针方腹四门,为距肚脐周围1.5寸——2寸的四个常用腧穴,本人临床常用脐周3寸以内的压痛点或筋节进针治疗全身疾病,实际与两种脐针疗法相类似。脐周上下左右旁开0.5寸为《千金方》所载之脐旁四半,能补诸虚百损,又与齐氏脐针之四正位位置相近。用腹四门可有效调节腹部脾升胃降的小循环。-(2)任脉线诸穴选用:-任脉为阴脉之海,有六个募穴位于其上,其中较重要者笔者认为有巨阙、中脘、气海三穴正应上中下三焦,可据病情分别选用之。-(3)四肢部腧穴的选择:-原来老十针常用内关,足三里作为配穴应用,常根据病情选择四肢部合穴,主要用老十针治疗内脏诸疾。-2、老十针的基本症治-原主要用于治疗脾胃病,或作为调节全身功能的配穴在治疗疾病的平台期使用,用不同配穴变化作为调整脏腑功能用。-3、常用的老十针加减变化-老十针实际是脏腑辨证应用于针灸临床取穴的产物,所以临床应用以脏腑大体辨证属何脏有病,即用何脏之针穴,淡化寒热虚实——所谓针灸之双向调节作用,而实际中老十针系列针法似以补虚见长。-心系病-:中脘、气海、天枢,巨阙、关元,阴陵泉(肾关,向后透刺肾经)、心门-肝系病-:中脘、气海、天枢,右日月、右期门(或带脉),曲泉(或风市、中渎),肝门-脾系病-:中脘、气海、天枢,左食窦(或腹结)、左腹哀,手三里(曲池,上下廉)、足三里(巨虚上下廉)-肺系病-:中脘、气海、天枢,扶突、膻中,尺泽、阴陵泉(肾关或驷马)-肾系病-:中脘、气海、天枢,肓俞,尺泽、阴谷-祛痰用法:-中脘、气海,大横、腹哀,曲池、丰隆(或三重)-补脾胃诸虚:-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双天枢,手足三里-强力补肾:-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双肓俞(或气穴),尺泽、肾关(或阴谷)-利胆用法(柴胡汤诸症):-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右日月、右期门,侧三里、侧下三里-调理气机:-中脘、气海,滑肉门、外陵,合谷、太冲-利水用法:-中脘、气海、阑门、中极,水道,天井、委阳-附:浅谈王乐亭的临证约法五章王乐亭教授行医一生,治学勤奋,态度严谨,遵古而不泥训,继承之中又有所发挥。他在临证时,坚持详审四诊,辨证立法要求精确;施术时,取穴、进针、手法、行针、起针一丝不苟;几十年如一日,逐渐形成一套自我遵守的“意念法规”。现将这些“法规”比较系统地加以总结,定名为“临证约法五章”,分述如下:1.四诊务必详尽,辨证立法要准。问、望、闻、切四诊,是中医收集临床第一手资料的独特方法。通过四诊合参,以探求病因,确定病位,审视证候,观察病情的变化,综合起加以判断即为辨证,然后据以制定治疗法则和拟定针灸处方。王乐亭老医生对于四诊是十分重视的,对每一个患者,他都要详细而又抓住要害地询问病史,认真望、切诊察。更为可贵的是,在治疗的过程中,对于经过1~2个疗程而疗效不佳的复诊患者,他就重新进行四诊,对病情的真实情况再做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从而调整或改变原来的治疗方案,以期提高疗效。2.配穴合理,取穴正确。王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思想活跃,颇多独创。临床取穴之多少,视病情而定。例如,临床常用的配方“养阴清肺法”只有鱼际、太溪二穴,而治疗顽固性半身不遂的“十二透穴”多达24个穴位组成。王老常讲“用穴如用兵,病繁则多设,病简则少施”。不以取穴多少论英雄。临床取穴之配伍以合理为宜。古人有“宁失其穴,勿失其经”之说,是有一定道理的。但王老主张“勿失其经,也勿失其穴”,对于取穴要求非常严格,力求精确。例如,悬钟穴,近几十年绝大多教教课书、挂图、模型等针灸教材都介绍在腓骨后缘取之,但王老坚决不赞同,临床一贯坚持取腓骨前缘,曾遭人非议。此结论终于在国家标准《经穴部位》中得到证实,腓骨前缘之取穴是正确的。可见王老之高明,并非一般。3.针尖方向、进针深浅应适宜。王老在这方面很是讲究,例如,列缺穴,应当屈腕取之,针体才能顺利的向上深探入内,才能有效。长强穴必须顺尾骨前缘平刺二寸深,使病人不自觉的发出呼叫之痛声,定能取效。正所谓“啊声取长强”。足三里穴,王老认为其取法为“三里膝眼下,三寸两筋间,距离胫骨前缘宽度是一立横指。”又说:“五分治于胫,一寸治于腹,寸半中脘行,二寸治咽喉,如刺三寸整,巅绍血下行”每刺该穴时,也都分别按照上述规定深度来执行。4.补泻手法明确。王老根据《针灸大成》和周伯勤之《中国科学针灸》所介绍的捻转补泻手法之论述,经过自己几十年的临床反复实践,最后形成自己的独特手法风格。王老最后将捻转补泻之手法归纳为“随济迎夺、进插提退”八个字,即按各条经的循行方向而行补泻手法。正如王老的自叙田:“我选用捻转补泻手法,因它对深浅刺的穴位都能用,其如头面、胸胁、腰背、手足指部等处,皆是浅刺的部位。其它手法如提插、青龙摆尾、白虎摇头、凤凰展翅、苍龟探穴等手法都不能用,故选定捻转手法深浅皆宜,全身可用矣。”5.留针时间与起针得当。王老认为留针时间一般以30分钟为宜,王老曾讲:“针刺入经穴,通过经络疏导经气,使脏腑气血得到畅通或补益,从而促进虚实平衡,但必须要经过运行一个周次的时间,方有良效。”一.浅谈木火穴:在食、中、无名指9++指背第三节横纹中央(3个)所有脑中风、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半身不遂、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后遗症都可以用。一周3次左右为佳,时间6——8分钟为佳,超过10分钟基本无效,不会伤气。对侧冷,双一个;下肢冷痛,双一个。二、妙用小节穴:大指末节赤白鱼际处——握拳取穴三、腕顺1,2小节+腕顺1,2可治各种腰、腿痛,尤其是腰椎间盘脱出、突出、膨出,坐骨神经痛。针:健侧,10分左右,令其动。四、怪三针正会(百会)次白鼻翼治疗:1.顽固性癫痫脑瘫(涉及到运动功能障碍就用小节)2.多动症3.抽动秽语综合征(怪三针)厌食症(脾胃功能——斜次白——厌食)4.尿床(a.正会(百会)次白鼻翼b.杨四针(附睾炎精锁炎)c.重子、重仙、小大浮外间(哮喘)d、秩边透水道快速针刺1分钟+杨四针(前列腺炎尿闭、尿失禁)5.眼黄(小指中节中点处)——斜眼五、小节配心膝、胆膝治膝关节痛(健侧针10分钟)鸡眼化脓曲池血海治污20分钟小节、心膝10分钟六、杨四针:人中、后溪、束骨、复溜扎10分钟,做主穴25分钟1.通督脉治椎管狭窄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腰突压迫神经髂前上棘疼2.如果杨四针效果差就加上:小节、腕顺1、2(先针,令其动)3.尿频、尿急、尿失禁:神经性膀胱:秩边+杨四针泌尿系统(肾关三阴交秩边重子、重仙、小大浮外)4.痛症(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半夜发作)5.膝关节炎:杨四针+膝关节周围;如有积液:取穴远一点,不要在膝盖周围渣,可取穴:梁丘、内外膝眼、阳陵泉膝关节疼痛不要脱离杨四针6.治疗全身冷水过敏七、单用小节+梅核点(劳宫穴下1寸)+失音穴八、木穴:食指内侧主治:鹅掌风(交替扎)脚藓鼻流清涕(针刺半小时)心情烦躁(半小时)外阴溃疡:木穴+高锰酸钾外洗+克霉唑口腔溃疡九、治污穴患者生恶疮不收口,治污穴三针,患者回去后流出许多恶血水向下斜刺白塞氏荨麻疹丹毒带状疱疹(曲池、血海、治污)无名肿毒可放血血海白虫窝治牛皮藓效果相当好,但手法要做好,手法泻法3分钟十、中、下白肾关心门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心肾不交心阴虚、心阳虚更年期五心烦热中下白是补肾的要穴上三黄(大腿内侧三点)补肝下三皇(小腿内侧三点)补肾火包穴(脚第二趾第二节横纹正中扎针放血)心门:心动过速心常:(中指第一节之中线外开二分)心律不齐心膝:心慌意乱胆膝:心胆气虚神经官能症:中下白肾关心门正会十一、灵骨、大白:1.中风后遗症用健侧的灵骨、大白,下三重;2.如伴吞咽困难:失音+上瘤(脚掌涌泉穴下3——5寸,根据患者的尺寸)3.可治脑瘤、一切肿瘤,语言障碍、嘶哑、息肉,4.+三重:甲状腺肿大、甲亢、甲低,留针25分钟5.脑瘫:木火、灵骨、大白、三重(健侧)6.三重+檀中:治乳腺增生7.肝硬化:重子重仙+外三关8.肝癌:木穴+眼黄十二、外三关(膝盖外侧高骨与外踝连线,三等份三点):1.弥漫痛:先针灵骨、大白+外三关2.癌症鼻咽癌加木穴、失音,25——30分钟十三、上三黄:肝经走向;下三皇:肾经走向治一切肝肾不足、尿崩症、糖尿病,中药离不开六位地黄丸、一贯煎1.糖尿病、尿崩症:上三黄+肾关:下三皇+明黄;交替使用2.肝胆火旺:上三黄+太冲或行间3.肾阳虚(下肢冷)、肾阴虚:木火(肾阳虚)+下三皇+肾关4.肝风内动:上三黄+风池、顽骨、天柱、太冲十四、邱四针:肝门、肠门(尺骨外侧,腕横上3寸再上三寸)、四花下、腑肠(扎正常人的像棉花,扎结肠炎时像有阻力,扎结肠癌时像石头,扎腹泻时像水果)可配老十针用十五、赞竹:可治呃逆、气喘、打嗝、嗳气十六、痔疮:承山(双针扎25分钟),用三棱针刺舌下系带肛裂:+公孙、太白(一侧)神经性呕吐:+公孙、太白、内关、足三里、怪三针(次白横刺)脾胃病+公孙、太白(一侧)22:-10-27新老十针之运用学习参照金针王乐亭前辈的理论和老十针及老实针的应用,推广并发挥已扩大其治疗范围。取穴详解:神阙上下左右1.5—2寸等分点加右日月穴和开四关。外老十针为以上穴位加子宫穴,治疗妇科病。临床应用及治验疾病: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萎缩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慢性胆囊炎、慢性肝炎、慢性胰腺炎。1.治胃下垂、肾下垂加百会穴2.治肾下垂、膀胱下垂、子宫下垂改为外老十针3.治疗不育症、不孕症:外老十针加妇科穴、还巢穴4.用于中风后遗症长期针灸调整期和久治不愈面神经坏死期面麻分为两种刺法:1.重刺日月,轻刺中州(似柴胡疏肝散症;逍遥散症)2.重刺中州,轻刺日月(似补中益气汤症;归脾汤症)提示:运用见肝之病当先实脾的思想和脾胃论的学术思路王乐亭老医院针灸科已故老中医,其一生医术高超,活人无数。由于擅长使用金针,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金针”王乐亭。他为我们临床积累了许多经验,至今仍在临床发挥运用,在此特向大家介绍他在脑血管疾病(中风)方面的一些成就。希望大家在临床中运用。1.手足十二针:主要治疗半身不遂。   取穴(均取双侧穴位):曲池、内关、合谷、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   刺法:先健侧后患侧。2.十二透:主治中风后遗症,功能未复,正气未虚者。   主要穴位:肩髃透臂膈,曲池透少海,外关透内关,合谷透劳宫,环跳透风市,曲泉透膝阴关,阳陵透阴陵,足三里透承山,绝骨透三阴交,丘墟透照海,昆仑透太溪,太冲透涌泉。3.督脉十三针:腰膝无力,难以站立的患者。如脑干和小脑梗塞。   取穴:百会、风府、大椎、陶道、身柱、神道、呈阳、筋缩、背中、悬枢、命门、腰阳关、长隅。

秦立志

!

赞赏

人赞赏









































北京哪个治白癜风医院好
北京哪个医院能治好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angshenxiachui.com/sczd/1920.html


当前时间: